文章出處


最近一個報告,說新加坡學中小學生的數理能力,在全球64個國家中,排名第一!


(閱讀提示,本文有點長,沒耐心看廢話的,直接拉到最后看一下就好。)


引起不少網友的討論。感覺上,最會算的,不應該是華人尤其是中國人嗎?好吧,作為華人咱謙虛一點,猶太人俄羅斯人甚至美國人印度人,都有可能第一啊,數完一個巴掌也輪不到新加坡哇,又沒解歌德巴赫猜想,也沒研究天體物理出啥成果,出產的程序員不夠內需,還要進口外援,憑什么?


一般江湖傳說,中國中小學生到了國外,數學都能甩當地同級學生幾條街。


我們來看看新加坡的數學題


問:8個1元硬幣大概有多重?備選答案 6克; 60克; 600克; 6千克。


或許有人會第一反應,這是奧數題。畢竟要考的點很多,生活常識、邏輯能力……,一般學生可不會碰到這樣的考題。


事實上,它是去年新加坡小學離校會考數學題中的一道。


沒有答對的讀者們,你們小學能畢業嗎?(幸災樂禍臉)


有些孩子不懂怎么做,胡亂猜了一個答案,有些家長(新加坡眼覺得是惱羞成怒)就投訴考題超綱。


新加坡教育部的回應有理有據,考題可是根據教學大綱準備的,到底是大綱的哪一條,都能翻給你看。


說到新加坡的教育大綱,那也是杠杠的。


美國居然也采用新加坡的數理教材!足見根據新加坡大綱編寫的教材,相當有章法


新加坡小學生數理能力第一咋來的


在最近公布的《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報告》。


一個國際教育組織,每四年都會隨機抽取小學四年級和中學二年級的學生,做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簡稱TIMSS)。


去年,新加坡各中小學里,共有6500名小四學生和6100中二學生接受了調查,要跟64個國家和城市的學生一比高低。為了拿到更直觀和準確的數據,學生們被分為四類:基本、中水平、高水平,優等,進行考察。


先來圍觀,這份調查是從那些方面著手的?


國際教育成就評估協會以試卷評估學生這些方面:(其實就是參加考試)


  • 對知識的掌握能力;

  • 應用能力;

  • 推理能力。


另外還有學生們對學習的態度等等。


考試的內容在這里~


看成績~~以中二學生的成績為例(有興趣的網友,可以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查看全報告詳情)


科學方面,新加坡597分。第二名是日本,571分,前后相差26分,差距還是不小,第三名是中國臺北569分。


點擊看大圖


數學方面,新加坡621分,第二名韓國606分;第三名中國臺北599分;第四名中國香港594分;第五名日本586分。

點擊看大圖


新加坡人的數理能力,到底強不強,我們聽聽在籍學生、資深數學補習老師、家有才女的、中國留學生,各方的意見~~


新加坡的資深數學補習老師,孫老師,在中國和新加坡分別有19年和8年的教學經驗,教過中國的高中和大學,也在新加坡教過O level、PSLE考生,涉獵高等數學,并編寫O Level 數學中英文教材,主要適用中國留學生,被私立學校廣泛使用。


這樣的排名可以理解。畢竟本地的孩子和家長都非常努力,想不拿第一都難。


1)本地數學題的特點:不出偏怪題,會讓那些努力但不聰明的孩子,也有能力取得好成績,不會失去學習興趣。


2)新加坡的數學在某種程度上要比其他國家難。尤其是小五小六的數學word problems(相當于中國的應用題),比中國更難,因為不能用方程解,本地學生從小二就開始畫model。 只有那些很聰明的孩子才能應付。(這句話真是說到了編輯部某位學媽的心坎里,回想當年陪娃兒讀書,明明可以方程解,設個X,一元一次方程,不是很容易搞定嗎,硬要從頭學起畫model,真是郁悶死了),所以本地有不少小五小六學生,會補習數學。畢竟從小五到高中畢業的A水準,要想拿A的話,還是挺有難度的。



傳說中的Model,你看得懂嗎?


3)至于中學數學,要比中國學得廣,但沒有中國深。本地更注重解題過程。數學的應用性也比中國強。它的O水準數學考試題目,時間比中國的中考長,難度比中國的也要大些。大概做個比較的話,本地的O水準高等數學一科,相當于中國高三的數學了(編者按:相對于中國高考考三天大概五六門,新加坡的O水準可是要考至少一個月的,而且像數學,也分好多子科目,單看所有科目的編號都是4位數的,就知道名堂特別多。)


今年O水準數學考試的部分列表


4)本地的A水平數學題目,像寫論文。所以學生的推理能力必須很強,才能解答。


5)相比中國的數學注重計算,速度以及一題多解,所以中國孩子的基礎非常好。如果在中國有經過4年的小學數學訓練,再來新加坡的話,基本就不要補習了。尤其那些在中國學霸級的學生來新后,一定還是學霸。


新加坡眼一個小編親身經歷:


我是從新加坡的中二讀起的,因為有國內的背景,感覺數學非常容易,上課不聽講都可以拿全班第一。但這種吃老本的套路,越到后面就越行不通。


說另一個例子吧,中四的時候,我偶然在班里帶起一股五子棋風,只要一有空,大家就掏出小本畫格子下棋。一個新加坡男同學天天纏著我下棋(不是因為喜歡我),因為他一直想贏我。我下五子棋全靠感覺,說扯一點就是有點“空間思維”的感覺,套路比較多。這個男同學學得很快,一個星期過后,他就能破解我的套路了,推理、計算能力(算不算啊?)真的比我想象中厲害多了。


新加坡本地人(家有高材生女兒)分享看法:


1)數學不是算數,算數用計算器就行,重點應該也必須是思維。(這點real重要!編輯部繼續開啟吐槽模式----另一個小編小時候最厲害算24點,以至于留下后遺癥,在路上看到一輛車的車牌,都要不自覺算一算的那種,可是到頭來成了啥?天天趴電腦前碼字成了公眾號狗。)


2)新加坡的科學,實用而且知識面很廣。上四年級的女兒,會和我一本正經討論高空溫度低于地面溫度的問題,感覺這在中國讀書時同齡人不太常見的。


來自中國的SM1留學生(編者注:SM1指在中國初中畢業后,到新加坡插班讀中三的獎學金獲得者)


數學:新加坡初中的東西,在國內初三時基本上已經學完了;但是,中國沒有教三角函數,Sin/Cos之類的在中國可是高中才會學的內容);至于新加坡深廣數學課程接觸到的基礎微積分,對應的是邊際效應,要不是從小以類似Model的解題法,打下了堅實基礎,真等大了才來理解,還真是不容易。


中國的物理學得比較深,電學力學啊全講完了,相對化學就學得比較淺,生物就更別提了,基本沒學過。探究個種原因,應該還是在直觀性教學方面,缺乏資源吧。


其實早在2003年,新加坡就在這份榜單上拔得頭籌。


看看專業人士的意見:


  • 教育部副司長:新加坡希望培養學生們的批判思維,讓學生們有探索學習的空間


  • 新加坡管理學院全球教育學術處處長:新加坡的學校減少死記硬背,著重于培養學生的思考和應用能力。


直觀教學法,很對小學生的路子


有新加坡人頭腦清醒地說,新加坡地方小人口少,比較容易集中資源做一件事,相比中國因為面積大,各地區的教學質量差別真心不小。如果算平均值,新加坡大體上是占優勢的。


數學真不是算數之血淋林實例:


據說新加坡學生常用計算器,甚至有點依賴計算器,對許多中國學生蠻簡單的計算題,新加坡學生也習慣性拿出計算器。所以也給人一種印象,新加坡學生數學能力弱。其實歐美國家也有這個現象。


在這里,覺得有必要討論一下,心算作為最常的數學能力,不能代表整體的數學能力。


編輯A:我的父親是正牌理科大學生,我叔叔是賣豬肉小販,我叔叔的心算能力,遠遠高過我父親。


編輯B:我的父親是華僑中學的高中畢業生(要知道,幾十年前的高中生可是比現在的大學生值錢多了),我外婆就是個大字不識的家庭婦女,割膠養豬樣樣來只求養家糊口的那種,她的心算能力可比我父親強多了。原因很簡單,沒有筆算的知識,心算能力硬給鍛煉出來了。


新加坡職業和生活觀


可是,很有趣的一個現象是,新加坡本地人,成績好的,搶讀醫學法學,就算數理強,也不太愿意往上讀太多書的,大學進國大/南大/新加坡管理大學讀個會計系或商科等實用科目,出來再考個ACCA或啥證的,進金融機構等大公司做個高級白領,小日子基本上就可以躋身“第一世界國家”標準。


至于常人眼中重度依賴數理等科目,比如純數學解個歌德巴赫猜想,天體物理,或者高科技軍火算個彈道曲線啥的,雖然新加坡肯定比不上歐美甚至日本中國俄羅斯學科布局那么全,但要說NUS和NTU等本地科研機構一點沒有類似的基礎科研或高科技項目,那也是不公平的。


但就算這樣,新加坡科研機構的大部分科研人員,都不是新加坡本地人。這也是新加坡大學的特點,在全球大學排名時,還以學者來源多元化這一點上,占了優勢。


作為彈丸之國的城邦國家,這算一種務實的國民性嗎?


其實,前面都是些廢話。新加坡眼覺得,能證明新加坡全國人民都熱愛算術的


終-極-真-理是:


在春節這種重要節日里,全球各地華人一般都求財源滾滾幸福安康,但是新加坡許多華人家庭,會買一把蒜,有點泥的更好。為啥?你以為是拿來吃的?錯了,是拿來供的,掛在門窗邊,蒜苗諧單“算”。年年全民求會算啊。




哪個地方的人民在節日時這么虔誠好學?世界哪個學科被這么膜拜過?所以,這才是新加坡學生數學第一的最根本原因!


網友評論里不要戳穿我說這個習俗是來自福建廣東~~~~~求放過。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120/92545.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