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又出神劇, 繼“奸后滅敵”、“手撕鬼子”后,“褲襠藏雷”問世。它出自抗日劇《一起打鬼子》,這究竟是怎樣的奇葩一幕呢?
《一起打鬼子》片段
劉翔妻子葛天扮演的“銀妹”去看望被“皇軍”關押的愛人“棒子”,為了跟敵人同歸于盡,“銀妹”將一枚手榴彈藏在褲襠里。恩,對,你沒有看錯,是褲襠里,并且機智得通過了皇君的盤查。“銀妹”讓遍體鱗傷的愛人在牢房先是摸胸、后是摸褲襠。特寫鏡頭連張光北飾演的“皇軍”都不忍直視。
就在此時, “棒子”臉上露出異樣的表情:“這下我真舒服了,有了它,我就能跟他們談條件了。”他的手伸了出來,手上多了一顆手榴彈。
兩人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棒子”大喊“再爽一次”,“銀妹”幫助他拉下了手榴彈的引線。bang,爆炸范圍奇跡般的只集中在以褲襠為中心的小圓里,銀妹和棒子哥被炸死了,日本人與漢奸卻毫發無損……
之所以要在上面介紹這段雷死人不償命的劇情,是因為劉翔妻子葛天事后接受采訪說: “歷史上確實存在過這樣的事情。我相信抗戰期間比這艱難的事情或者更不容易的事情都出現過。”這引發了歷史君對于探求真相的興趣,歷史真那么“天雷滾滾”?這一切就要從手榴彈的產生與用途說起。
手榴彈是塹壕戰利器,不是拿著把玩的
手榴彈的原型產生于公元8世紀的拜占庭帝國,在13世紀初的中國宋朝,就已經出現了鐵殼制造的爆炸武器──震天雷。現代意義上的手榴彈誕生于17世紀的歐洲,到18世紀,手榴彈是歐洲軍隊中普遍使用的武器。一般被用來攻擊堅固的城墻、堡壘等防衛工事,并曾出現專業擲彈兵部隊,擲彈兵往往在包圍戰中領導一些攻堅行動。
到19世紀,槍炮的發展以及城堡攻防戰的減少使手榴彈一度遭冷遇。但是20世紀的日俄戰爭和一戰時期,塹壕戰興起,當時普遍使用單發步槍的部隊難以對待隱藏在曲折戰壕內的敵人,手榴彈又被廣泛使用。在一戰西線戰場上,作戰雙方的戰壕通常相距只有15米,手榴彈使士兵能夠間接地攻擊敵人,并且不將自己暴露于敵軍火力之下,因此成為塹壕戰中首要的步兵武器。
但由于手榴彈從啟動到爆炸,一般都會5-10秒鐘左右的停頓時間,所以,在面對面的交鋒與突擊中,手榴彈無論是打擊速度和精度上,都遠不及槍炮。
在片中,“棒子”與“銀妹”對面,是訓練有素的日軍士兵,完全能夠在啟爆之前擊斃二人,至少可以找到能夠隱蔽的地方。
褲襠雖有容,手榴彈乃大
現代手榴彈大致可以分為蛋形和木柄型,蛋形手榴彈主要有英、美、日等國生產和使用,而木柄型手榴彈則成為德軍標志性的武器之一。
在抗戰前,國民政府長期與德國進行軍事方面的合作,并引進、仿制了大量德式武器。抗戰中中國軍隊的制式手榴彈就是在仿制M24式手榴彈的基礎上重新改進并長期生產的,在抗日戰場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M24式、鞏式手榴彈與飲料瓶對比圖
M24式手榴彈全長36.5厘米,總重595克,直徑7厘米。而抗戰中的中國軍隊較多地使用河南鞏縣兵工廠仿制的鞏式手榴彈,這種手榴彈彈體全長22厘米,重量有450克。但在抗戰時期,中國都沒有普及現代意義上的內褲,以女主人公的身份而言,穿有內褲的幾率更是微乎其微。因此,以常理判斷,無論是引進的德國M24式,還是仿制鞏式,都很難在褲襠中暗藏而不被發現。
而且,手榴彈作為中國抗戰的重要武器,無論是國民黨軍還是八路軍,都有著嚴格的管理條例。我們注意到,該雷人情節中,銀妹的身份是小偷,棒子是土匪。因此即使是土法制造的手榴彈,其流入民間,甚至落入土匪小偷手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從以上可以推論出,抗戰時期的婦女褲襠藏木柄式手榴彈絕無可能,既不符合歷史實情,也不符合正常邏輯。
手榴彈是抗戰中防御戰的重要武器
中國軍隊在抗戰中以防御為主,由于步兵火力不足,單靠步兵發射火力很難壓制住進攻的日軍,而手榴彈作為一種有效的防御武器,在幾次重要的防御作戰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臺兒莊戰役的藤縣保衛戰,川軍的守軍裝備極差,除了土制漢陽造以外,連少量輕機槍也是土造的,更沒有重武器。用這些裝備去和裝備重炮和坦克的日軍第10師團作戰,簡直就是送羊入虎口。但是,3000川軍就是靠了戰前送來的一整車手榴彈(當時城墻上的守軍每人發給一箱50枚),和配備重要和坦克飛機的日軍,在城墻下和城內巷戰中血戰數日,為會戰爭取了時間。
在常德會戰中,守軍在裝備上也是絕對劣勢,而且以8500兵力對敵人4萬兵力,結果以幾乎全軍覆沒的代價,殲滅日軍萬人。除了靠中國軍隊視死如歸的精神以外,每當日軍沖鋒時,迎接他們的往往是猛烈的“手榴彈雨”。在常德會戰的巷戰中,74軍炮兵團3營士兵李志忠曾經用14顆手榴彈炸死日軍70多人。
整個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一共使用了3000萬枚手榴彈,約40萬左右日軍士兵傷亡在手榴彈上,接近日軍傷亡的三分之一。因此手榴彈在抗戰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下述事件中,是手榴彈殺敵的真實事件,但實屬小概率事件。
女八路拉手榴彈自殺卻炸了日軍
在1942年冬季大掃蕩中,膠東地區一位名叫閻云的女八路身上,發生過拉手榴彈自殺卻炸死炸傷日本兵的傳奇事件。
閻云所在的班正駐在榮成附近一個的村子里。掃蕩中,當日軍突然出現在村口的時候,閻云根本沒注意到學員集合撤退。直到聽見鬼子在街上開槍追亂跑的老鄉,才醒悟敵人已經進了村。剛想往外跑,隔著窗戶只見幾個日本兵端著大槍已經進了院兒了。
驚慌中閻云一鉆進了老鄉的炕洞,并帶上了一顆自衛的手榴彈。但沒過多久就她被日軍發現了。眼看情況已經絕望,閻云只剩下了這一個念頭:等炕洞邊上一塊磚頭被扒開,她就拉了手榴彈。按照八路軍兵工廠的設計,手榴彈拉了弦還會有幾秒鐘才會爆炸。閻云看著絲絲冒煙的手榴彈,想道:我干嘛光炸我自己阿,要死也得拉個墊背的!想到這兒,閻云抄起那顆冒煙的手榴彈就往炕洞外頭扔。
這時候,手榴彈沒飛出去,正落在炕洞的口上。閻云一看沒扔出去,伸手抓過手榴彈再次往外投。就在她剛抓住手榴彈的時候,轟然一聲巨響伴隨著炕洞外面半聲慘叫,閻云兩個耳朵嗡的一下,人就沒了知覺。
事后發現,閻云的傷勢最重的是炸斷了一根手指。 手榴彈的彈片擊中了她的頭部,卻鬼使神差的僅僅炸傷了她的頭皮。一度神志不清,估計是有腦震蕩,但休息數日后就恢復正常。還有幾處皮外傷和青腫淤血,估計是在炕洞里碰撞四壁造成的。
逃過劫難的村民也說不清閻云那一個手榴彈到底炸死幾個鬼子,反正是當時就拉了一個大車,后送傷員。有一個鬼子半個臉都沒了,還在嗚嗚呀呀地叫和唱歌,急忙抬到村公所做手術,后來腦袋上蓋了白布抬走的,估計是吹了燈。
邊區造的手榴彈固然威力小了些,但閻云能脫險的關鍵原因,還是這種手榴彈爆炸時木柄的方向恰好存在一個破片死角,只要不是木柄打在身上,確實有安全脫險的可能。想想閻云當時彎腰去抓手榴彈,身體俯低了,恰好全身躲進了這個爆炸的死角,只有最靠上的頭部被彈片波及。此外,山東大炕用的材料是土坯,炸開的彈片碰到土坯就鑲嵌進去了,不會反彈,否則閻云就很難生還。
既無可能,也無條件
我們不懷疑戰爭中的特殊事例,乃至于超出常規想象的小概率事件的存在。但任何小概率事件,起碼都應該符合如下條件:
1,發生的可能性;
2,具備相應的條件。
比如,在另一個神劇中,用單發步槍擊落飛機是具有一定可能性的,而且也有過不少成果案例。如1943年,山東八路軍戰士宋嶺春就曾經用“三八大蓋”擊斃日機飛行員,從而擊落敵機。
而在神劇《一起打鬼子》銀妹與棒子一起自戕這一段,顯然在以下環節難以自圓其說:
1,手榴彈的來源。(偷的?有那么容易?)
2,手榴彈的放置。(褲襠?真藏得進去?沒有內褲,怎么藏?)
3,手榴彈的啟爆。(皇軍忍看做新鬼?皇軍是人肉靶子?)
既不符合歷史真實,更不具備條件,那么,只能屬于胡編亂造了。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wen/20161111/48424.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