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上官婉兒是否真是唐中宗妃子?一生又經歷過哪些坎坷?

上官婉兒,著名詩人上官儀孫女。自幼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號稱“巾幗宰相”。唐中宗時,受封昭容,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權勢日盛。曾向建議唐中宗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后唐隆政變被李隆基斬殺。《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一代才女:設修文館 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

史載,上官婉兒自幼聰慧,過目不忘。儀鳳二年,武則天召見上官婉兒,當場命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文章流暢優美,字跡工整秀麗。武則天看后大悅,隨即免去她的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此后,武則天所下制誥,多出上官婉兒的手筆。

唐時慣例,朝廷文告均由名儒學士草擬。但在中宗朝,上官婉兒以一人之力,批復四方的表奏和草擬朝廷的政令,文學修養由此可見一斑。

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

此外,上官婉兒還向唐中宗進言,設立修文館,大肆征召天下詩文才子,每逢出游,上官婉兒均替中宗、韋后和安樂公主賦詩數首,詩句優美,有些甚至被當時的人傳唱一時。對大臣所作之詩,中宗又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常大加賞賜。

在上官婉兒的參與影響下,景龍修文館詩歌活動頻繁。婉兒本人也極有才華,作詩文風婉約但視野較為開闊,最終超越祖父上官儀創制的“上官體”,使得中唐宮廷詩風朝著盛唐詩歌“神來、氣來、情來”的審美方向轉變。

晚唐文學家呂溫曾寫有一首《上官昭容書樓歌》:“漢家婕妤唐昭容,工詩能賦千載同。自言才藝是天真,不服丈夫勝婦人。” “不服丈夫勝婦人”便是對上官婉兒才情品性的評價。可見婉兒雖為一長于深宮的女性,卻頗具巾幗豪情,其文學氣質絕非普通柔弱女子可比。

生性多情:與皇子李賢生情 嫁唐中宗為昭容

上官婉兒自幼隨母配入內廷為奴,十五歲時成為武則天的侍從女官,入宮掌詔命。傳說當時因為婉兒侍奉武則天左右,時常可以見到進宮的太子李賢,少女心事懵懂,日久天長,便與“容止端雅”的李賢之間產生感情。然而,據歷史記載,當二十七歲的李賢被廢去太子位時,起草廢黜詔書的正是十七歲的上官婉兒。

公元684年,上官婉兒前去巴州看望李賢,聞聽太子已經被害,就在木門寺旁李賢曾經翻曬經書的“曬經石”上修建亭子,并賦詩一首題于亭上,懷念李賢。至此,這段傳說中的感情完結。

除去這位傳說中的初戀情人,上官婉兒正式的丈夫是李賢的弟弟李顯。大約神龍元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后,上官婉兒正式進入中宗李顯的后宮,受封婕妤,官秩三品。不久又進拜為昭容,真正進入后宮主人的行列。

婉兒與李顯的緣分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呢?一般認為,性情溫順的李顯或許早已仰慕婉兒的才名,后在女兒安樂公主的婚宴上再次領略了婉兒的聰慧與高貴氣質,更是心馳神往,婉兒心領神會眉目傳情,二人以此結緣。也有一說,武則天退位的詔書極有可能為婉兒所擬,論功行賞之下,也足當寵妃之封。

后來,上官婉兒又與武三思走到一起,對此,正史則明確記載為“淫亂”。之后,隨著修文館廣納文士,才子兼美男子崔??引起了上官婉兒的注意。上官婉兒起先愛慕其詩才,很快就與崔??有了私情。甚至據某些野史記載,李隆基自幼也仰慕婉兒,后因偶然見到上官婉兒與武三思淫亂才由愛生恨。

命途多舛:一生歷經多次政變

其實,上官婉兒不僅是一位多情才女,還是一個工于心計的政治老手,有“巾幗宰相”之稱。

“神龍政變”中,武則天被趕下臺,《全唐文補遺》的宮女墓志集紀錄當時大多宮女參與其中,武則天卻似乎毫不知情,因此有人揣測,最有可能攔下情報的就是武則天身邊的上官婉兒。她在神龍革命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不言自明。

中宗復位之后,上官婉兒受到重用。傳說,她為保武三思地位,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景龍元年七月,李重俊起兵,誅殺武三思、武崇訓及親黨十余人,并派人尋找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急忙報告唐中宗和韋皇后,并揚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后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韋后和中宗盛怒之下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派右羽林軍大將劉景仁速調兩千羽林兵士屯于太極殿前,閉門自守。當叛軍來到宣武門下,依婉兒計策向門下的叛軍勸降。叛亂的羽林軍當場倒戈,李重俊終兵敗被殺。

就這樣,上官婉兒憑借她的聰明才智,周旋在各大政治勢力之間。710年5月,唐中宗被韋皇后毒殺,她敏銳的感到韋氏氣數將盡,于是私下聯絡太平公主,二人連夜起草一份遺詔,將權力的天秤傾向李唐皇室。7月21日,李隆基引兵殺入內宮,聲稱“韋氏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夕當共誅諸韋”,大部羽林軍臨陣倒戈,韋氏一黨盡數被殺,史稱“唐隆政變”。

上官婉兒

當此時,與韋后關系過密的上官婉兒也在殺頭名單上。婉兒手持蠟燭率宮人迎接搜捕她的御林軍,并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大將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一邊。但李隆基認為她在政治上一向左右搖擺,此時不除后悔莫及,遂斬上官婉兒于馬下。

上官婉兒死因揭秘

武則天死后,上官婉兒依附于韋后一黨,排斥李唐宗室,引發其強烈不滿。景龍元年七月,太子李重俊發兵,殺韋后黨羽武三思父子。且斬關而入,入宮追索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事敗,太子被殺。經歷此流血政變,雖然躲過一劫,但對上官婉兒還是有很大觸動。表面上雖仍然依附于韋后,但暗地里,開始結交李唐宗室(太平公主、相王李旦)。

景龍四年六月,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因皇帝死得倉促,本是沒有遺詔的。因此,向天下頒布的“遺詔”內容如何,就有很大學問。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了一份遺詔。在該遺詔中。皇子李重茂即位天子,韋皇后以皇太后攝政,李旦輔政(可簡稱為“上官版遺詔”)。韋后不滿意,他們是不會喜歡看到李旦參知政事的。于是強行更改遺詔,改李旦為太子太師。

至此,韋后黨與李唐宗室黨的斗爭已趨白熱化,又一場血腥的宮廷斗爭勢不可免。景龍四年(710),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陰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韋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決政務。七月,臨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將士沖入宮中,殺韋后及其黨羽。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并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劉幽求拿著遺詔在李隆基處為其說項,但李隆基不許,殺上官婉兒于旗下。

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自幼聰慧,《新唐書》本傳載其年十四,就因才華橫溢而得到武后的重視。她才思敏捷,常常代帝后、長寧、安樂兩位公主同時賦詩,且能做到“眾篇并作而采麗益新”。她的詩歌創作,既有對“上官體”形式技巧的繼承,更在詩歌的題材范圍、抒情特征及格調氣度等方面對此前的宮廷詩有所超越,從而為詩歌從初唐宮廷詩的歌功頌德、綺錯婉媚邁向波瀾壯闊、盡善盡美的盛唐之音,跨出了重要一步。《龍城錄》下《異人錄》對上官婉兒的詩歌有“絕麗”之評,這位才華絕代而創作豐贍的詩人,唐玄宗曾下令匯集她的詩文,撰成《唐昭容上官氏文集》二十卷,詔燕國公張說題篇,惜已散軼。《全唐詩》中現存詩三十二首,按內容可分為三類:抒情述懷、應制奉和、出游紀勝。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qiwen/20161124/59756.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