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
會同縣廣坪中學191班 楊斌
指導老師:蔣山城
(這是全縣中小學生作文大賽一等獎作品)
外婆說,一個人到了兒女成家、子孫滿堂,可享天倫之樂時她卻往“下坡路”走了。(要注意用好標點符號。“下坡路”,指什么?是“身體”吧?應該指明)
父母在我很小時便外出打工把我丟給了外婆。我是在外婆的呵護下長大的。在我最初的記憶里,外婆是與橘子山上的小沙丘聯系在一起的。(如何“聯系”,下文沒有交代,等于白說)那時外婆一邊弄著生產(“生產”指的是什么,應該說清楚)一邊給我講述著美麗的童話故事。我呢,在旁邊聆聽著,有時還問一些天真的問題。外婆講的那些美麗的故事給了我無限的遐想。他不講故事時,我就在一邊自得其樂地捉蚯蚓爬橘樹。(都是簡略的敘述,就難以展示外婆的形象;描寫一個外婆勞作的瞬間多好,那可以表現外婆的勤勞)
后來讀書了,每天晚上外婆先是陪我完成作業,爾后就給我講她小時候的事情。我鉆到外婆溫暖的懷里靜靜地聽著,慢慢地就進入了夢鄉。那時外婆的身體還算硬朗,一頭烏發整齊地向腦后梳去。脊背挺直,只有眼角才有淺淺的魚尾紋。外婆不會老的,我心想。(別光是敘述,描寫一個細節,可以表現外婆的慈愛)
讀了幾年書后,我卻變得莫名其妙起來。以為自己有“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的能耐。于是我開始刻意地疏遠婆婆,甚至還帶有一點輕視。我可以長時間與伙伴們追打吵鬧,卻不想和外婆說一句多余的話。有時,外婆批評指導我時,我還刻薄的回敬:“你的觀點已經落伍了。”生怕他聽不懂還特意補充:“你的話過時了!”外婆聽后總是神情黯然。她輕聲嘮叨著:“外婆老了,孫兒大了。”(可以舉一個例子反映自己的叛逆表現,表現外婆的無奈與大度,贊美外婆的胸懷)
我真的長大了?有時(不要老是用“有時”作空泛的一般性敘述,而應該用“有一天”,作細節描寫,有描寫才會生動感人)外婆叫我洗碗,我還要裝作不小心把碗打破一個;外婆叫我拖地,我要學一下魯智深甩大鐵禪。外婆拿我沒法只好說,讓我來吧。外婆佝僂著腰背輕挪著步子,我突然發現,外婆滿頭烏發不知何時變成了滿頭銀絲;臉上溝壑縱橫。此刻以往的那種因為可以偷懶而竊喜的念頭蕩然無存。我呆望著,一種悲哀和歉意涌上心頭。我忽然明白外婆的確老了。
陽春三月,天氣漸暖,外婆裹著件厚厚的棉襖而且似乎還不能抵御外界的寒冷。望著她衰老的軀體,我的眼淚禁不住落下來了。我搶過外婆手中的拖把說:“外婆您太累了,讓我來吧。”
這些年來,我的父母和幾個舅舅常年在外,家中瑣事幾乎是外婆一個人操勞,她原本健朗的身體仿佛一夜間就變垮了。而外婆從不埋怨硬是堅挺著。(這種空頭敘述沒有什么意義,也不該放到最后的位置)
愿外婆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評語】此文思路清晰,文筆老練、語言流暢。通過對外婆的情感變化,自然流露出濃濃的親情。婆孫情深義重,感人肺腑。結尾自然收束有力。(指導老師:蔣山城)
我們的意見:
這位同學語言表達能力很強,文字很干凈,句子很流暢,有些復雜的句式還駕馭得很老練。但是,這不能算一篇優秀作文。主要問題是:
第一,文章的主旨沒確定好。看標題,無疑應該突出寫外婆,自己只能是配角;看正文,
主要在寫自己的成長過程與情感變化,外婆倒成了配角。可以看出,作者提筆為文之時,對文章的重心,心里是模糊的。
第二,通篇都是敘述,沒有描寫,讀者只能了解一些大概,看不到外婆的形象。須知,一篇記敘文不能沒有描寫,不能沒有細節,舍此,文章就不會有感人的力量。夾批中指出的地方如果能有寥寥幾筆的細節描寫,文章就會生色了。
第三,記敘文不是寫總結,不必最后總括全文,所以那個結尾段純粹是蛇足,完全應該舍棄。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61027/12771.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