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導讀:

就愛閱讀網友為您分享以下“家的序和跋”資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對92to.com的支持!

《〈家〉的序和跋》學習要點

“序”中,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形象而深刻地表達了征服生活和與黑暗搏斗的激情和勇氣,體現了作者青年時期積極的人生態度。

“跋”中,作者更明確、更犀利地表述了自己的創作動機——揭露、控訴舊制度舊社會,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

一、基礎知識

1、 給下列加紅字注音。

跋(bá) 扉(fēi) 詛咒(zǔ)(zhòu) 妥當(tuǒ)

累贅(zhuì) 憎(zēng) 稚(zhì)

2、 形近字

┏瘁(cuì)鞠躬盡瘁 ┏惟(wéi)惟一 ┏歷(lì)日歷 ┏摧(cuī)摧殘 ┣萃(cuì)出類拔萃 ┃ ┣厲(lì)厲害 ┃

┗粹(cuì)粹而不雜 ┗唯(wéi)唯物論 ┗勵(lì)鼓勵 ┗催(cuī)催促

3、 多音字

┏(céng)曾經 ┏(zǎi)記載 ┏(zhǎo)爪牙 ┏ (lù)吐露 曾┫ 載┫ 爪┫ 露┫

┗(zēng)姓曾 ┗(zài)裝載 ┗(zhuǎ)爪子 ┗(lòu)露出

4、詞語解釋

【扉 頁】書刊封面之內印著書名、著者、出版者等項內容的一頁。

【寒 暑】冬天和夏天,常用來表示一整年。

【信 仰】對某人或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極度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榜樣或指南。

【乃 是】是。

【說 教】比喻生硬地、機械地空談理論。。

【詛 咒】咒罵。

【吐 露】說出(實情或真心話)。

【垂 死】將死。

【周 密】周到而細致。

【掩 飾】設法掩蓋。

【累 贅】多余。

【寬 容】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追究。

【 跋 】一般寫在書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內容多屬于評價、鑒定、考釋之類。

5、文學常識

(1)本文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代作家,祖籍________,1904年生于 ___________。

(2)《激流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愛情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幾年前,我流著淚讀完托爾斯泰的《_______》,曾在扉頁上寫了一句話“________”。

(4)羅曼.羅蘭是 國文學家,他的《名人傳》中所描述的三個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巴金 李芾甘 浙江嘉興 成都

(2)《家》 《春》 《秋》;《霧》 《雨》 《電》

(3)《復活》 《生活本來就是一個悲劇》

(4)法 米開郎琪羅 貝多芬 列夫. 托爾斯泰

二、課文學習

1、作者簡介:

【明確】巴金(1904~2005)

現、當代作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從封建家庭出走,就讀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學。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從事創作和翻譯。從1929年到1937年中,創作了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夢》、《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憶》。《短簡》等散文集。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創作令人矚目,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其間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主編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學叢刊》等從書。

抗日戰爭爆發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動,編輯《吶喊》。《救亡日報》等報刊,創作有《家》的續集《春》和《秋》,長篇小說《抗戰三部曲》(又名《火》), 出版了短篇小說集《還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訴》和《龍·虎·狗》等。在抗戰后期和抗戰結束后,巴金創作轉向對國統區黑暗現實的批判,對行將崩潰的舊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訴和抨擊,藝術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長篇小說《寒夜》便是這方面的力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筆會中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并主編《收獲》雜志。他熱情關注和支持旨在繁榮文學創作的各項活動,多次出國參加國際文學交流活動,首倡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出版有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報告文學集《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說集《巴金近作》、隨筆集《隨想錄》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選》。《創作回憶錄》等多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內,新編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陸續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多年來他還出版了大量譯作。巴金小說創作最為著稱的是取材于舊家庭的崩潰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這方面寫得最成功、影響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動過幾代青年讀者的心靈,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動聽的敘述和真摯樸實的描寫中,傾瀉自己感情的激流,細膩獨到,自有一種打動人的藝術力量。

2、題目解說

【明確】“序”寫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為《激流三部曲》的總序發表的,“序”中充滿激情,表達出作者的生活態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時期的思想。

“跋”寫于1953年3月(新中國成立第5個年頭),比寫“序”晚了22年。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創作《家》的意圖和不足之處,體現了作者冷靜的思考和思想上的提高。

3、對文章結構的理解

【明確】文章結構圖

┏生活不是悲劇,是一場搏斗 ┓ 做生活激流

┏序┫生活象激流動蕩,要征服 ┣ 中搏斗的勇士

《家》的序和跋┫ ┗用文學展現生活,與黑暗搏斗 ┛

┃ ┏為了控訴垂死的制度而寫 ┓ 冷靜的思考

┗跋┫太重視個人愛憎沒有指明道路 ┣ 思想的提高

┗美麗的青春是鼓舞“我”的源泉 ┛

4、《家》的“序”是作為〈激流三部曲〉的總序發表的,聯系文中有關“激流”的語句,說說作者是怎樣理解和對待生活的。

【明確】此題旨在讓同學們了解,作者把生活比做激流是鑒于他對生活的深刻認識,是他寫作《家》乃至《激流三部曲》的目的。當然,這也是理解“序”和《家》的一把鑰匙。

作者認為,生活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止的;是充滿力量、無可阻擋的;是有愛,有恨,有歡樂,也有痛苦的。對待生活的態度應該是“搏斗”,是“征服”。

5、作者在《家》的“跋”里說:“我不是為了要做作家才寫小說:是過去的生活逼著我拿起筆來。

從文中找出最能夠詮釋這句話的語句,并結合“《家》已經盡了它的歷史任務了”這句話,說說作者創作《家》的意圖。

【明確】此題旨在讓同學們理解作者的寫作動機。

最能詮釋這句話的句子是:“我要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訴‟。(”也可以是“我寫《家》的時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塊兒受苦,跟一些人一塊兒在魔爪下面掙扎。我陪著那些可愛的年輕的生命歡笑,也陪著他們哀哭。”)

《家》的創作意圖就是揭露、控訴舊制度舊社會的。作者寫“跋”正是新中國成立第5個年頭,所以“《家》已經經歷了它的歷史的任務了。”

三、深入探究

1、 句子分析

《序》

【明確】

(1)中心句:在這里我所需要展開給讀者看的乃是過去十多年的一幅圖畫。

《家》是作者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產物。作者用文學展示生活的圖畫,讓讀者看生活的激流如何在動蕩。

(2)重點句:為的是來征服它。

引用羅曼.羅蘭的哈,表面作者自己的生活態度,這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作者不是一個生活的悲觀論者,也不是一個旁觀者,他是在生活激流中搏斗的戰士。

(3)總結句: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載到什么地方去!

既寫出了作者勇往直前的精神,由于當時的思想局限,呀表達了作者對前途的朦朧感。作者的這種迷茫在文中也一再表露,這一點是次要的,也是無可厚非的。

(4)過渡句:事實并不是這樣。

“這樣”指上文幾年前我對生活的悲觀認識,下文寫“事實”,這句話寫出了作者對生活的認識態度。

5、《跋》

【明確】

(1)中心句:像這樣的作品當然有許多缺點。

作者22年后,再為作品寫“跋”,經過“冷靜思考”認識到了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這是作者思想提高的表現。

(2)重點句: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青春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充滿著激情與活力,而在生活的激流中勇于搏擊的激情,一往無前的精神正是作者創作的源泉。

(3)深意句:我知道我是在挖開我的回憶的墳墓。

把過去的生活內容比作墳墓,比喻生動、奇特,一方面寫出了這些東西已埋葬在自己的內心深沉,另一方面也寫出了這多是一些慘痛的記憶。

2、 寫作方法分析

【明確】

(1)文章充滿激情。

序文不長,但充滿激情,一個意思反復表述,就像一個急于把事情告訴別人的孩子,想一口氣把所有的話說出來,滔滔不絕,熱情洋溢,使讀者深受感染。

(2)形象生動的比喻。

把生活比作激流,雖然不敢斷言是巴金先生似的首創,但至少他是這一修辭的最著名的使用者。“生活的激流”,既形象,含義又深刻。生活就是像激流那樣一往無前,充滿了力量;生活中有愛,有恨、有歡樂,有痛苦;生活中有清流,有泥沙,也有沉渣 ……我們來做什么?我們“為是來征服它。”這就是序文要表述的意思。

3、開發性題目:“這次人民文學出版社重印《家》的時候,我本想重寫這本小說。”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

發散角度1:可以重寫,因為隨著作者思想認識的提高,新的作品會有一個更為明確的主題,

回憶年輕時的生活會多一份冷靜的思考和懷戀的韻味。總之,如果重寫,或許會有一篇內容更充實、結構更完整的《家》來。

發散角度2:不能重寫,巴金先生是明智的,盡管二十余年后看到了作品的年輕幼稚,主題十分鮮明,但作者年輕時的激情、鮮明的時代特色,是只有那個時代才具有的,是二十余年后的作者所不具備的,若再重寫往往會寫出一部得不償失的作品,“《家》已經盡了它的歷史任務。”還是“保留著它的本來面目”好。

啟示:同一個作者,雖著生活閱歷的增加,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作品,而這些作品風格不可能一成不變。

四、遷移訓練

課內閱讀

幾年前我流著眼淚讀完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在扉頁上寫了一句話:“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悲劇” 事實并不是這樣。生活并不是一個悲劇。它是一場“搏斗”。我們生來做什么?或者說我們為什么要有這生命?羅曼·羅蘭的回答是。“為的是來征服它”。我認為他說得不錯。

我有了生命以來,在這個世界上雖然僅僅經歷了二十幾個寒暑,但是這短短的時期也并不是白白度過的。這其間我也曾看見了不少的東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圍是無邊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獨,并不絕望。我無論在什么地方總看見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蕩,在創造它自己的道路,通過亂山碎石中間。

這激流永遠動蕩著,并不曾有一個時候停止過,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發射出種種的水花,這里面有愛,有恨,有歡樂,也有痛苦。這一切造成了奔騰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著唯一的海流去。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時候它才可以流到這海里,就沒有人能夠確定地知道了。

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樣,生活在這世界上,是為著來征服生活。我也曾參加在這個“搏斗”里面。我有我的愛,有我的恨,有我的歡樂,也有我的痛苦。但是我并沒有失去我的信仰:對于生活的信仰。我的生活還不會結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還有什么東西等著我。然而我對于將來卻也有一點概念。因為過去并不是一個沉默的啞子,它會告訴我們一些事情。

在這里我所要展開給讀者看的乃是過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圖畫。自然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已經可以看見那一股由愛與恨、歡樂與受苦所組織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動蕩了。我不是一個說教者,所以我不能夠明確地指出一條路來,但是讀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它。

有人說過,路本沒有,因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條路。又有人說路是有的,正因為有了路才有許多人走。誰是誰非,我不想判斷。我還年輕,我還要活下去,我還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載到什么地方去!

一九三一年四月

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

2.與“有愛,有恨,有歡樂,也有痛苦”類似的話在文中出現了三次。聯系全文,說說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時候它才可以流到這海里,就沒有人能夠確定地知道了。”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作者當時什么樣的思想狀況?

4.在這部總序中,作者以自己二十幾歲青春年華的全部感受,告訴讀者怎樣去認識生活和開辟新生活。但是,由于思想信仰的限制,他的作品并沒有給讀者指出一條明確的道路。后者從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參考答案〗

1.《家》《春》《秋》

2.本文中充滿青春朝氣和不與舊勢力妥協的昂然正氣。“有愛,有恨,有歡樂,也有痛苦”以及類似的話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即使周圍是無邊的黑暗,他也不會絕望,因為所有的恨與痛苦都基于對生活的愛。

3.對未來充滿了迷茫,不知道怎樣才能迎來新生活,什么時候迎來光明,自己感到渺茫。 4.

(1)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時候它才可以流到這海里,就沒有人能夠確定地知道了。

(2)我的生活還不會結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還有什么東西等著我。

(3)我不能夠明確地指出一條路來

(4)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載到什么地方去。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kanwencang.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106/82671.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