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紅樓夢《護官符》里四大家族的大秘密

紅樓隱史

解密《護官符》。

第四回的回前脂批【請君著眼護官符,把筆悲傷說世途。作者淚痕同我淚,燕山仍舊竇公無。】脂硯齋特意著重指出護官符大有寓意,乃是暗藏作者“一把辛酸淚”的重要線索。

先從最簡單的第一句和第四句入手。

1,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寧國、榮國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寧、榮親派八房在都外,現原籍住者十二房。】

從明太祖朱元璋到南明最后的永歷皇帝,明朝總共是二十個皇帝。具體來說,從朱元璋到崇禎是16個皇帝(含被廢的景泰帝在內),南明前后是4個皇帝(監國的魯王不算)。

其中前兩個皇帝明太祖和明惠宗是在南京,景泰帝被廢,明世宗嘉靖是從湖北入京的地方藩王,再加上南明四帝共有八個北京外皇帝,可不就是“八房在都外”么?

4,豐年好大雪,【隱“薛”字。】珍珠如土金如鐵。【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現領內府帑銀行商,共八房分。】

這“八房”天下無人不識,明明白白送分題:滿清八旗是也!

接下來看這隱晦的“史”家和“王”家。

2,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保齡侯尚書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二十)。都中現住者十房,原籍現居八(十)房。】

十八房指的是在明成祖朱棣靖難奪位后,建立起來歷經明朝十八帝的內閣制度。皇帝把持著決策權,議政權分給內閣,行政權分給六部。

從嘉靖二十一年開始,權臣嚴嵩專擅朝政二十余年,內閣權利已經變得同過去的宰相一樣大了。因此從嘉靖開始包含嘉靖和南明4帝在內的總共十個明朝皇帝時的內閣,正是“都中現住者十房”的來歷。

史家掌門人是保齡侯史鼐、忠靖侯史鼎。史鼎、史鼐反過來是鼎史、鼐史。鼎,古禮器,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征。鼐,《爾雅.釋器》:“鼎絕大謂之鼐。”郭璞注:“最大者”。這最大的絕大的鼎可不就是國家的象征么!原來史鼎和史鼐是顛倒了的國史!

明代翰林院負有纂修國史之職,翰林院下設有史館。明成祖(1360年—1424年)始開內閣于文淵閣,延攬翰林大學士入內閣,正式有“內閣”之名,內閣本是翰林院設在禁中文淵閣備皇帝顧問和為皇帝起草詔敕的機構,由于'預機務'并接近皇帝,所以地位日漸升高,'雖無相名,實有相職',反過來凌駕于翰林院之上。加之史館與翰林院相隔懸遠,而與內閣相毗鄰,因此修纂國史又常常受制于內閣,故而國史的修纂與內閣緊密相關。

3,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都太尉統制縣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馀皆在籍。】

明朝初年,太監識字被嚴格禁止。但是由于內閣權利的漸漸膨大,為了制衡內閣制度,明宣宗在宣德元年(1426年)下令設置“內書堂”,開始教導宦官們讀書。隨后設司禮監秉筆太監,司禮監掌印太監,開始使用太監牽制內閣權力。而這個措施是后來明英宗時期的宦官王振得以干政的重要原因。

原來金陵王是司禮監太監!自“王振”開始掌權干政,而亡國時又是太監“王承恩”陪崇禎一起自縊,故以“王”姓冠之!

王家掌門人王子騰,音同“王之藤”,即“皇帝的藤曼”。

皇帝使用司禮監牽制內閣自明宣宗始至南明4帝,共歷12帝,即“共十二房”。

而其中明武宗時的劉瑾和明熹宗時的魏忠賢2代是明朝歷史上太監大權獨擅的兩個時期:司禮監專掌機密,批閱章奏,實權還在內閣首輔之上。正是“都中二房”的來歷。

原來護官符的真相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高度濃縮,四皇子朱慈炤用簡單4句話僅僅48個字,就寫盡了明朝二十帝、內閣制度和司禮監制度的起源歷史,以及邊患滿清,真是嘆為觀止,不得不服啊!

作家森林團隊原創文章,對作品擁有合法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07/113697.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