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已經成為了一個我們離不開的產品,iPhone 多年前就已經成為了最受歡迎的相機,知乎手機攝影話題下也有相當多的問題和回答。不過,你一定也看到過相當多「濾鏡太濃」的照片,那么還有什么方法能拍出不需要濾鏡也能讓人眼前一亮的照片呢?
通過今天介紹的 3 個 App 和幾個技巧,相信你也很快能掌握手機攝影的幾個前期訣竅。「本文參與 少數派 2016 年度征文 」
*本文中的照片均由 iPhone 7 Plus & Moto Z 拍攝,使用的 App 包括 ProCam 4, Slow Shutter, Lightroom For iPhone, LightRoom For Android, 部分照片使用的輔助工具為 Osmo Mobile.
夜景太黑看不清?
有過相機使用經歷或對攝影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在黑暗中拍攝時,想要提升亮度只能增加進光量,使用的手段無非也就是提高 ISO 和增加曝光時間,但增加 ISO 會導致出現噪點,增加曝光時間則可能會由于拍攝者和被攝物體之間的運動導致模糊。
由于光學防抖的出現,現在的旗艦手機在光學防抖的支持下可以用更低的 ISO 和更慢的快門速度拍出較為明亮的夜景,但因為默認相機需要考慮人的手還是會抖,所以默認相機的快門速度下限都不會太慢,1/16 秒和 ISO 1600 差不多就是極限了。
這樣一來,在默認的相機里,你拍到的夜景可能還是不夠亮。現在,可以試試 ProCam 4, 通過手動降低快門速度和減小 ISO, 拍攝出一張純凈的夜景照片,例如下邊這張:
iPhone 7 Plus, ProCam, 1/10 秒,F1.8, ISO 160

大家可以點擊原圖放大查看:整張圖非常的純凈,保證亮度的同時幾乎沒有任何的噪點。
夜空中不存在常見的噪點。連左下角的虐狗都是那么清晰...
為什么選擇 ProCam, 而不是其他 App? 只有三個原因:功能齊全,界面合理,支持硬件。
打開 App 的界面如下圖:設置快門速度,ISO, 對焦,都非常直觀方便,開關 RAW 格式,TIFF, HDR, AEB, 或者切換前/后攝像頭,遠攝/近攝雙鏡頭這些常用功能一覽無余。

完全手持手機情況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考慮曝光時間和 ISO 的設置:
下面這張圖拍攝于北京遠郊,在大風正吹散霧霾的時候,肉眼已經能看到滿天繁星,但晚上十點半的時候已經幾乎沒有任何光線,所以手機默認的相機可以說是什么也拍不到。
Moto Z, LightRoom, 7/10 秒,F1.8, ISO 649

極黑的環境下,ISO 還是開到了 649 ,接近 1 秒的曝光時間,對人手穩定性的考驗其實也是比較大的,所以這張圖如果要放大到 100% 能看到星星還是有些移動,因此后期需要使用 LightRoom 降噪,不過對于發朋友圈來說,這樣的圖像質量已經足夠了。
甚至可以更近一步:
之前的兩張照片完全靠手持,如果你能附近有能讓手機保持靜止的物體,比如下圖中我就把手機靠在了護欄的立柱上,讓曝光時間增加到了 15 秒,ISO 只有 22.
iPhone 7 Plus, low Shutter, 15 秒,F1.8, ISO 22
甚至能看到左上角空中飛機的飛行軌跡。
怎么樣才能拍光軌
什么是光軌?在 X1 Carbon 2017 的體驗文章中,封面這張圖里,左邊街道的車流就是光軌。

當然,那張圖并不是用手機拍的。不過,誰說手機又不可以呢?
打開 ProCam, 點擊拍攝按鈕左邊的箭頭,然后選擇低速快門-光軌。這時只要對好焦,在下方選擇你想要曝光的時間,默認 4, 8, 15, 30 秒四檔,也可以選擇 Blub, 也就是俗稱的 B 門,來任意控制曝光時間。
與此同時,也可以點擊 App 界面上方的 M 圖標,打開如上圖三的詳細設置,根據你所處環境的亮度設置曝光時間和 ISO, 設置好之后點擊拍攝,然后等待就好了(建議打開防抖快門減少抖動)最后的成果如下圖:
iPhone 7 Plus, ProCam, 77 秒,F1.8, ISO 500 *此處使用三腳架
不過 ProCam 在光軌的拍攝上有時會出現光軌不連貫的問題(如下圖): 正好,也說說 ProCam 和 Slow Shutter 的區別,顧名思義,和 ProCam 不一樣的地方在于:Slow Shutter 是專為拍攝慢速快門而設計的。 點擊設置按鈕,則會出現中間的拍攝設置界面,和 ProCam 的低速快門模式一樣,可以選擇動態模糊/燈光軌跡/低光三種拍攝模式,也可以調整感光度(實際應該是疊加曝光的快門速度),快門速度(實際應該是整體曝光時間),ISO(這個就是 ISO)。 很明顯的,左邊的光軌更為清晰銳利,而右邊則更柔和,這應當是二者不同算法所導致的差異,若以 DSLR 拍攝的光軌為標準的話,ProCam 應該是更接近標準一些,不過這其實也都是喜好問題。 可能提到這四個字,大部分第一反應會是游戲的一種特效,這種特效實際上就是為了讓游戲看起來更真實,而模仿現實效應的一種手段。 在 ProCam 和 Slow Shutter 中都有動態模糊功能,不過我個人更偏好 Slow Shutter 一些,因為它在動態模糊照片拍攝完成之后還能按時間調整模糊權重。 動態模糊的設置與之前燈光軌跡設置近似,就不再贅述了,相對于燈光軌跡,動態模糊更常用于自身在移動,周圍景物不動的場景,例如電梯,或是下圖我在車內拍攝車外的景物: 因為車內沒有架設三腳架的空間和落腳點,所以只能通過 OSMO Mobile 來盡量減少抖動,好在最終的后果看起來還不錯。 又比如,在高鐵啟動時拍攝的動態模糊: 實際上是這么拍的: RAW 是一個相機上很常用的無損存儲方式,文件后綴有很多種,比如佳能的 CR2, 索尼的 ARW 等等,它可以比 JPEG 記錄更多的原始細節,所以在后期時也有更大的調整空間。 2017 年這個時間段,iPone 6s 以后機型更新 iOS 10 就能拍攝無損格式,其他安卓旗艦也一樣(比如我手里的 Moto Z) 上圖左為 JPG 直出,右為 iPhone 拍攝的 DNG 格式(無損的一種)經過 LightRoom 調整之后的結果,相對于原圖,無損格式可以提高相當大的亮度,保留更高的寬容度(原本暗處的樓房能顯現出來,亮處的燈光也不會過曝),而且降噪之后的畫面很純凈。 剩下最重要的也就是自己嘗試啊,寫了這么多其實都是為了證明:除了加濾鏡之外,很多看起來只有單反才能做到的前期,只要愿意去試試,其實手機也可以。 *這個系列將會不定期的分享一些我所發現的好玩的手機攝影方式,不定期是因為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填完一篇 _( ? 」∠)_ *給大家拜個晚年!雞年大吉!要拍光軌或者動態模糊,手持肯定是不行的了(除非你真是萬里挑一能保持不動的鐵手)所以還是需要一個三腳架,或者用其他物品把你的手機固定住,對于不差錢的朋友,可以去試試 Osmo + 三腳架的選擇。
具體出現 Bug 的原因我就不太清楚了,發現這個問題之后我已經給開發者發了郵件,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回復。
Slow Shutter 的主界面同樣簡潔易懂,邊欄按鈕從上到下依次為:切換前/后攝像頭,切換遠攝/近攝雙鏡頭,AF 鎖定,AE 鎖定,開/關實時監控小窗,開/關閃光燈。
兩者拍出的光軌也有區別,上圖左為 ProCam, 右為 Slow Shutter.
動態模糊
iPhone 7 Plus, Slow Shutter, 20 秒,F1.8, ISO200 *此處使用 OSMO Mobile
身處平安夜的車流中,車速并不是很快,所以在走走停停之間,既有外部建筑的移動,也有車輛之間的運動,紅色的前車尾燈和路燈透過車窗上的水蒸氣,與建筑的霓虹燈一同被記錄下來。
iPhone 7 Plus, Slow Shutter, 8 秒,F1.8, ISO200 *此處使用三腳架
記得要用 RAW 格式
OK, 到這里相信大家對這幾個技巧也都有大概的了解了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70209/9947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