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康德的教育思想具體來說就是圍繞著他提出的“三大批判”的哲學體系展開的,并且以此為基礎,他還編撰了《康德論教育》一書,用以系統的向世人闡述自己的觀點。
康德圖片
在康德的教育思想中,放在首位的就是其的目的性和相關價值,關于這個方面,康德跟盧梭達成了一致,他們共同認為人只有在接受了教育后,才能稱之為人,人是教育的結果。人類所具備的人性,道德上的崇高性以及偉大皆源于教育,教育既是教化成人活動。所以,在康德的一生中,都非常的注重小孩的早期教育。同時在教育目的上,他不但主張要培養人的共性,也就是普遍性,并以天下大同的理想為目的,同時還強調道德教育,他甚至將道德的完善放在了傳授知識之上。
其次,康德的教育思想中還指出教育的方向是以現實為基點,同時兼具現實,超脫現實,期許未來。他不但吸取歷史上有關教育的經驗,同時還針對其爭論,作出了明確的答復。在康德的教育思想中,教育是把青少年培養成能夠適應社會,人格獨立的社會人,也就是說不論社會怎樣復雜多變,人都可以很好的適應,并且能夠很好地生活下去。真正的教育是以人類的理想為目的,并將其以原則的方式確立起來,用以證明教育獨特性和前瞻性。
最后是將道德教上升到相關的目的上來。他對這一方面的注重,并不是簡單的考慮教育的構成和內容的選擇,而是從批判哲學的角度出發,并且以教育來構建主體性的道德原則,使人成為具有普遍理性的人。
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守時故事
在康德的身上,除卻他哲學上的成就,還有一點是非常值得敬佩的,那就是他的守時。康德的故事大部分都是關于守時的,下面就列舉幾則康德的故事。
康德圖片
康德的生活非常的規律,5點起床,每天早晨的五點,他就會起床,然后開始兩個小時的工作,中午吃飯后,他一定會去散步,晚上十點會準時上床睡覺。甚至于到最后,他做事情沿途經過的家庭主婦會用他的活動當做時間表,因為分毫不差。
另一個關于康德守時的故事是,一次他去朋友家拜訪,因為之前有寫信給人家說自己上午十一點會到,同時朋友家住的比較遠,過去還要經過一條河,所以他大清早就租了輛馬車前往。等到康德和車夫到達河邊后,卻發現橋斷了,雖然河不寬,但是水深,而且結了冰,這也就意味著他無法按照約定的時間到達朋友家。
為此他感到很焦急,詢問車夫后得知,如果往前面走,十公里外還有一座橋,但是走這條線路到達朋友家就十二點半之后,選擇走眼前的線路,只需不到四十分鐘。兩難的抉擇后,康德花費了兩百法郎買了河邊的小屋,并且許諾屋主,二十分鐘內從小木屋拆下幾塊木條修好橋面,就將小木屋送給屋主,于是屋主很快喊來了自己的兩個兒子,按時的修好了橋。橋修好后,馬車終于在十點五十五到達了朋友的農場。在家門口等待的朋友見到看的的第一句話就是“朋友,你真準時。”
直到今天,康德守時的故事一直被人們傳頌著。
尼采為什么批判康德
康德和尼采,兩個人都是哲學家,但是又各有建樹。同時因為兩人所處的時間段不同,所以關于他們兩人,更多的是尼采對于康德自由意志的批判。
尼采圖片
在康德的認知中,自由是最基礎的,舉個例子就是如果人們身邊存在的一切事物只是簡單的因果必然關系,那么作為事件主體的將不用在負任何的責任,因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提前被決定了的,這也就意味著普遍大眾所認為的倫理學的是無法談論的,所以社會將面臨一系列的道德問題。
所以尼采對于康德的自由意志展開了一系列的批判,他反對基督教的道德,反對人們將道德上對平等、博愛、仁慈、謙虛等良好的情操當做榜樣來普遍學校。這些在尼采看來,是一種弱者的意志的表現,而真正的意志是強勁有力的,是不斷的提升,并且不斷地擴張。他重視的是一種斗志昂揚的意志力,顯然基督教的道德在倡導和平、慈善,而這些恰恰是將意志力變弱的主力,有違生命求力的意志,這也成為尼采反對基督教道德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道德本身就是人為賦予的,也就是說他是認為規定的,不是完全公正的。人們給不同的行為賦予不同的價值,給予一個肯定或者否定的定論,也是基督教用以控制人心的手段。
康德思想上的情感用事,恰恰迎合了基督教的這些定論,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尼采的對其思想的排斥,從而進行了深層次的批判。
1 2 下一頁 在本頁閱讀全文
←支持左右鍵盤翻頁→
關鍵字:教育 責任編輯:zhangli
康德婚姻狀況怎么樣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是一句流傳了很久的話,身為一個哲學家,康德的一生并沒有結過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沒有婚姻觀,相反,對于婚姻觀他有著很強的個人觀點,怎樣的經歷能夠形成康德婚姻觀呢?
康德圖片
康德一直過著很刻板的生活,終身未娶的他,一天只吃一頓飯,深入簡出的,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哲學,但這并不意味著他不懂得享受生活,他有著很豐富的業余生活,比如打牌,聽戲或者聽音樂會。他每天都邀請朋友一起吃飯并討論一些學術上的話題。
他的愛情始于凱塞林克伯爵夫人,他暗戀著這位夫人的時候,身份是該夫人的兒子的私人老師。伯爵夫人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寡婦,為了能夠多看她一眼,他每天都準時去給伯爵的兒子上課,后來這位夫人嫁給了另一個貴族,康德為此很傷心,他辭掉了工作。暗戀失敗的他開始致力于自己熱愛的哲學事業,并且開始形成自我的婚姻觀。
康德很早就知道愛情給人帶來的激情與歡愉維持的時間是有限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的,最后冷卻變質后,兩人之間的信任就會轉換為親情,也只有這樣,夫妻之間的感情才能長久。這樣的愛情雖然在激情消磨殆盡后,就只剩下親情,卻也是平凡的,同時很值得人細細體味。
康德一生未娶,關于這方面的原因,他自己的說法是:“當我需要女人的時候,我卻無力供養她;而當我能供養她時,我卻再不需要她了”。這句名言也就代表了康德的婚姻觀。
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是什么
康德是一位十分偉大的的哲學家,他的思想對西方的近代哲學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遵循著他的思想,很多新的流派應運而生,同時他也是啟蒙運動中最晚出現的一位哲學家。康德有著與眾不同的全新思想,創作了許多作品,這些思想和作品在當時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而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也同樣掀起了很大的風波,那么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又是怎么回事呢?
康德雕像
想要了解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是怎么回事,首先還是要對哥白尼以及他的學說做一些了解,哥白尼是一位十分有名氣的天文學家,他在天文學方面有著非常深刻的研究,也做出了許多大膽的推斷,很大一部分都得到了人們的承認。在很久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宇宙中所有的星球都圍繞著地球旋轉,后來哥白尼卻說這個說法并不正確,而這個中心應該是太陽才對。這就是哥白尼的日心說。
而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也和他的學說有類似的論證過程,在很久之前人們在了解世界的時候都是從外界入手的,而康德卻覺得人有時候有著很大的局限性,所以首先應該對人的理性先進行一些研究,也就是在了解世界之前,人們應該要知道自己的了解能力有多少,能夠了解和認識到什么,這是一種認識論的轉變,因為哥白尼的學說十分著名,而且和康德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所以才會被稱為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而康德的這個說法在當時也曾經引起人們的熱烈討論。
康德的墓志銘寫了什么
康德在德國是一位十分有名望的哲學家,他開創了德國的古典哲學,而他的思想也促使許多新的流派產生,他曾經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理論,并且將這些理論和經驗以及理性主義進行了融合。這樣一個偉大人物在當時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這一點在康德的墓志銘上就可以看出來,那么康德的墓志銘是怎樣的呢?
康德墓志銘圖片
康德的墓志銘中最重要的兩句話就是頭上的星空以及人們心中的道德律,這是具有強大氣勢的名言名句,在他的墓志銘中人們感受到了這位偉人不同于常人的理想,同時這句話也是出自他的一部著名作品,這個作品的名字就是《實踐理性批判》。他曾經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觀點,認為道德的準則并不是讓一個人或者其他人感受到幸福,而是一種在人們心中永遠不變的道德律,這個準則是具有絕對性的。這個觀點在當時起到了巨大的影響力,所以才會出現在康德的墓志銘中。
在康德的墓志銘中頭上的星空指的是關于宇宙方面的問題,而道德律則是屬于人類本身的問題,頭上的星空或許會有些迷茫,但是道德律卻是存在于人們心中的觀點,正是因為人們心中有了道德律的約束,所以才會看到美麗的星空。也只有道德律影響到人們的內心后,才可以造就出星空的美麗。這句話有著非常深刻的哲理,所以說康德對思想以及哲學做出的努力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上一頁 1 2 在本頁閱讀全文
←支持左右鍵盤翻頁→
關鍵字:教育 責任編輯:zhangli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109/44194.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