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看文倉網友為您分享以下“微生物選擇題”資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對92to.com的支持!
緒論
1.下列屬于微生物屬于非細胞型微生物者C.病毒
2.下列微生物屬于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的是B.真菌
3.下列屬于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的是D.衣原體
第一篇 臨床細菌學
第一章 細菌的形態結構與功能 1.下列哪種物質是原核細胞型微生物所特有的化學成分? D.肽聚糖
2.下列哪種物質是真核細胞型微生物所特有的化學成分? E.幾丁質
3.細菌含有多種化學成分,最主要的是 A.水
4.革蘭陽性菌的等電點是A.PH2~3 5.革蘭陰性菌的等電點是C.PH4~5
6.細菌體內含有一定的滲透壓,但細菌卻不會崩裂,這與細菌的哪種結構有關? B.細胞膜
7.在細菌的糖代謝過程中,最重要最廣泛的是E.葡萄糖
8.細菌合成細胞組分和獲得能量的基質主要是D.糖類
9.細菌糖代謝中一個關鍵性的中間代謝物是C.丙酮酸
10.熱原質的本質是B.脂多糖
第二章 細菌的生理與遺傳變異 1.下列物質不是細菌合成代謝產物的一種是D.抗毒素
2.大腸菌素是屬于E.細菌素
3.人工培養病原微生物的最適宜溫度是37℃,但應除外C.淺部真菌
4.下列細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D.結核分枝桿菌
5.IMViC試驗常用于鑒別A.腸道菌
6.消毒是指B.殺死物體上所有病原微生物 7.屬專性需氧菌的是B.結核分枝桿菌 8.不屬于生化反應的實驗是B.外斐實驗 9.細菌對糖的分解能力不同,主要是B.酶系統不同
10.去除熱原質的最好的方法是A.蒸餾法 11.下列哪一項不是抗生素范疇?D.只對產生菌有近緣關系菌有殺傷作用
12.細菌中合成DNA的酶主要是C.DNA聚合酶III
13.具有催化功能的RNA是B.核酶 14.細菌的遺傳物質包括A.核質和質粒 15.與細菌致育性有關的因子是B.F因子 16.有關質粒的敘述不正確的是B.質粒是細菌必備結構
17.轉化過程中受體菌攝取供體菌遺傳物質的方式是E.直接攝取
第三章 細菌感染的病原學診斷 1.引起菌群失調的原因是A.生態制劑的大量使用
2.致病過程中引起兩次菌血癥的是B.肉毒梭菌
3.病原菌在機體血液中大量繁殖產生毒性物質,并隨血流到達其他器官,引起多發性膿腫,稱為B.pyemia
4.下列哪種結構與細菌侵襲力有關? B.莢膜
5.腦膜炎奈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產生內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癥狀,稱為B.敗血癥
6.能引起內毒素休克的細菌成分是C.LPS 7.細菌代謝產物中,與致病性無關的是 D.細菌素
8.細菌致病力強弱主要取決于C.侵襲力和毒素
9.關于外毒素的敘述,下列錯誤的是C.耐熱,使用高壓蒸氣滅菌法仍不能將其破壞 10.屬于神經毒素的是B.肉毒毒素
11.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的免疫主要是A.細胞免疫
第四章 抗菌藥物敏感試驗
1.下列作用于細胞壁的藥物是A.青霉素 2.在聯合抑菌實驗中,如聯合用藥的效果是協同則FIC指數是D.<0.5
3.在聯合抑菌實驗中,如聯合用藥的效果是累加則FIC指數是C.0.5-1
4.檢測β-內酰胺酶時,如果用碘淀粉測定法,產酶株在10分鐘內使碘淀粉復合物變成B.無色
第五章 細菌的分類與命名
1.測定細菌DNA中G+C的含量百分比可作為B.細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
2.劃分細菌的血清型的依據是:E.細菌的抗原結構和抗原性
3.有關細菌的分類單位,正確的是C.生物學性狀基本相同的細菌群體構成一個種,是細菌分類的基本單位
第六章 革蘭陽性球菌
1.以下哪項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與表皮葡萄球菌所共有的特點? B.產核糖核酸酶 2.能與葡萄球菌A蛋白接合的是C.IgG的Fc段
3.新生霉素耐藥的菌株是 D.腐生葡萄球菌
4.能產生自溶酶的細菌為C.肺炎鏈球菌 5.因休克、敗癥死亡的患者,尸體解剖心血培養發現有革蘭陽性矛頭狀雙球菌生長,該菌可能是D.肺炎鏈球菌
6.A群鏈球菌的初步鑒定試驗是 D.桿菌肽敏感試驗
第七章 革蘭陰性球菌
1.淋病奈瑟菌能發酵B.葡萄糖
2.能產生透明質酸酶的細菌是D.化膿性鏈球菌
第八章 腸桿菌科
1.沙門菌屬中Vi抗原屬于C.表面抗原 2.傷寒病后帶菌者的細菌存留部位通常為C.膽囊
3.能阻止菌體抗原與相應抗血清發生凝集反應的抗原是C.Vi抗原
4.能產生外毒素的志賀菌是A.痢疾志賀菌 5.動力為陰性的腸桿菌科細菌是A.痢疾志賀菌
6.能產生志賀樣毒素的大腸埃希菌是A. EHEC
7.肥達反應有診斷價值的抗體效價,通常是B.O凝集價≥1:80, H凝集價≥1:160 8.從一患者痰中分離一株菌,血平板上為灰白色、粘液型菌落,用接種環可拉出長絲。革蘭染色為陰性桿菌,氧化酶試驗陰性,O/F試驗為發酵型,苯丙氨酸脫氨酶試驗陰性,動力陰性,此菌最有可能是A.肺炎克雷伯
9.腸熱癥發熱一周內, 檢出傷寒沙門菌最高陽性率的方法是A.血培養
10.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EHEC)的O血清型是C.O157
第九章 不發酵革蘭陰性桿菌 1.下列細菌中,氧化酶陰性的是A.嗜麥芽寡養單胞菌
2.金色桿菌屬細菌與假單胞菌屬細菌的區別在于C.動力
3.假單胞菌屬為A.專性需氧菌
4.軍團菌的分離培養基是C.半胱氨酸-鐵培養基
5.假單胞菌中可在6.5%高鹽培養基上生長的是D.惡臭假單胞菌
6.銅綠假單胞菌不具有下列哪種抗原? E.Vi抗原
7.不動桿菌屬中引起感染的最常見的細菌是A.鮑曼不動桿菌
8.銅綠假單胞菌產生的特征性色素是A.綠膿素
第十章 其他革蘭陰性桿菌 1.流感嗜血桿菌的培養需要以下哪種成分B.X和V因子
2.培養布魯病應接種E.鮑金培養基
3.流感嗜血桿菌常規檢測的是B.耐熱核酸酶
4.流感嗜血桿菌不能引起A.流行性感冒 5.引起母畜感染性流感的病原菌是A.布魯菌
6.引起幼兒腦膜炎的流感嗜血桿菌最多見的型是B.b型
7.能引起性病軟性下疳的嗜血桿菌是A.杜克嗜血桿菌
第十一章 弧菌科
1.TCBS平板上霍亂弧菌為D.黃色
2.下列哪種細菌耐酸怕堿性? D.霍亂弧菌 3.霍亂弧菌的血清分型的主要依據A.O抗原
4.用于霍亂弧菌分離培養是D.TCBS平板 5.副溶血弧菌在TCBS平板上的顏色是D.綠色
6.鄰單胞菌和氣單胞菌的區別試驗是B.O/129敏感試驗
7.霍亂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質是B.外毒素 8.弧菌屬中最耐鹽的細菌是C.溶藻弧菌 9.副溶血弧菌的致病因子主要是A.溶血素 10.霍亂屬于下列哪類傳染病? A.甲類
第十二章 彎曲菌和螺桿菌
1.培養彎曲菌中,大多數實驗室用多少度作為初始分離溫度? D.42°C
2.彎曲菌中最常見的人體致病菌B.空腸彎曲菌
3.格林巴利綜合征分離到的空場彎曲菌大都具有的血清型C.O:19
4.下列與胃腸道感染有關的細菌中,不耐鹽的是C.幽門螺桿菌
5.鑒別空腸彎曲菌空腸亞種和多氏亞種的試驗是B.馬尿酸鹽水解試驗
6.可用于幽門螺桿菌快速診斷的方法是 D.快速脲酶試驗
7.空腸彎曲菌和大腸彎曲菌的最適生長溫度是D.42°C
8.臨床分離彎曲菌常用的選擇培養基中最常含有的抗生素A.頭孢哌酮
9.空腸彎曲菌感染最常見的臨床表現D.腹瀉
10.脲酶陰性的細菌是D.白假絲酵母菌
第十三章 需氧革蘭陽性桿菌 1.乳光反應是何種細菌的特征反應? D.蠟樣芽胞桿菌
2.可進行冷增菌的病原菌是C.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
3.在青霉素作用下可出現串珠現象的細菌是E.炭疽芽胞桿菌
4.下列細菌菌落呈現卷發狀的是B.炭疽芽胞桿菌
5.下列細菌中呈現沉淀生長的革蘭陽性需氧桿菌的是A.炭疽芽胞桿菌
第十四章 棒狀桿菌屬
1.異然顆粒的染色方法是B.Albert染色法 2.疑似白喉患者的最佳取材部位是B.偽膜邊緣
3.白喉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呼吸道阻塞窒息
4.菌體中常可見到的異染顆粒的細菌是C.白喉棒狀桿菌
5.白喉棒狀桿菌易形成異染顆粒的培養基B.呂氏血清斜面
第十五章 分枝桿菌屬
1.與結核結節的形成有關的是B.磷脂 2.分枝桿菌能引起機體發生超敏感應,其佐劑作用的是D.蠟質D
3.分枝桿菌能引起慢性肉芽腫,主要與什么有關A.索狀因子
4.迄今為止,體外培養尚未成功的細菌是C.麻風分枝桿菌
5.結核分枝桿菌生長緩慢,細菌分裂繁殖一代約需要時間B.18h
6.患者女性,32歲,咳嗽低熱1月,咯血1d,懷疑肺結核,并對其進行病原學診斷,b痰標本首選染色方法是B.抗酸染色法
7.區別結核分枝桿菌和非結核分枝桿菌有意義的試驗是D.熱觸酶試驗
8.引起“游泳池肉芽腫”的常見細菌是D.海分枝桿菌
第十六章 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 1.與齲齒和牙周炎有關的是B.放線菌 2.能產生“硫磺樣顆粒”的B.放線菌
3.氧化酶試驗陽性的放線菌D.黏液放線菌
第十七章 厭氧菌
1.正常人腸道中最多的細菌是D.無芽孢厭氧菌
2.鑒定破傷風梭菌最可靠的依據是E.產生特異性外毒素
3.對氣性壞疽早期診斷較有價值的微生物學方法是A.直接涂片鏡檢
4.高倍鏡下形成“湯勺狀”的細菌是E.肉毒梭菌
5.艱難梭菌敏感的抗菌藥物是D.甲硝唑 6.在血平板上常形成爬行生長物的細菌是B.破傷風芽胞梭菌
7.菌體細長,兩端尖細,中間膨大,菌體常有紫色顆粒,可能的細菌是A.具核梭桿菌
8.下列哪種細菌是革蘭陰性專性厭氧桿菌? C.類桿菌
9.破傷風的特異性治療,可用B.抗毒素 10.在血平板上菌落周圍形成雙溶血環的細菌是B.產氣莢膜桿菌
第十八章 螺旋體
1.梅毒在哪一病程中傳染性最強? B.第I期
2.培養鉤端螺旋體的最佳溫度是C.28°C 3.與梅毒螺旋體體征不符合的是D.抵抗力強
4.關于梅毒螺旋體致病性與免疫性的描述,錯誤的是B.梅毒螺旋體是通過外毒素和內毒素致病的
5.查鉤端螺旋體常用哪種方法? C.鍍銀染色法
6.下列觀察螺旋體最好的方法是C.暗視野顯微鏡法
第十九章 支原體 第二十章 衣原體
第二十一章 立克次體
1.能在無生命培養基上生長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是C.支原體
2.關于支原體的生物學性狀,下述錯誤的是D.有獨特生活周期
3.支原體與細菌的不同點是A.無細胞壁 4.支原體與病毒的相同點是B.個體微小,能通過濾菌器
5.關于肺炎支原體,下述錯誤的是E.首選青霉素治療
6.立克次體與細菌的主要區別是B.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
7.地方性斑疹傷寒的傳播媒介是C.鼠蚤 8.普氏立克次體主要的傳播途徑是C.虱叮咬后入血
9.由立克次體引起的疾病是E.恙蟲病
10.與立克次體有共同抗原成分的細菌是D.變形桿菌
11.有關衣原體發育周期的描述不正確的是C.始體較原體大,有致密的核質
第二篇 臨床真菌學 第二十二章 真菌學總論
1.不是易引起念珠菌感染的主要原因A.與念珠菌病人接觸
2.白假絲酵母菌常引起C.皮膚粘膜、內臟感染
3.關于新型隱球菌致病性的描述,錯誤的是B.主要經胃腸道進入機體
4.一女性患陰道炎,曾因治療其他疾病長期使用過激素類藥物。微生物學檢查: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標本鏡檢可見有假菌絲的酵母型菌。你認為引起陰道炎的病原體是D.白色念珠菌
第二十三章 淺部感染真菌 第二十四
章 深部感染真菌
1.關于皮膚癬菌下述哪項是錯誤的? D.一種皮膚癬菌僅能引起一種癬病
2.關于新生隱球菌錯誤的是D.營養豐富時可產生假菌絲
3.AIDS最常見、最嚴重的機會感染性疾病是E.卡氏肺孢菌病
第三篇 臨床病毒學 第二十五章 病毒學總論
1.病毒感染細胞的關鍵物質是B.核酸 2.逆轉錄病毒的基因類型是C.單正股RNA 3.僅含有蛋白質成分,不含有核酸的微生物是C.朊粒
4.病毒的遺傳信息從RNA轉移到DNA的過程是D.逆轉錄
5.病毒復制的隱蔽期是D.生物合成 6.有包膜病毒的釋放方式是D.出芽
7.判斷病毒有無包膜的方法C.對脂溶劑的敏感性
8.屬于病毒范疇的是C.噬菌體 9.決定病毒立體對稱型的是A.衣殼
10.對病毒包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B.表面突起稱為殼微粒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1.均屬于黏病毒的一組病毒是A.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
2.引起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病原體是B.甲型流感病毒
3.屬于正黏病毒科,基因分節段的病毒是A.流感病毒
4.對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轉變的錯誤敘述是C.抗原轉變造成新型流感病毒出現
5.抗原性漂移指的是D.甲型流感病毒亞型抗原的小變異
6.對血凝素的錯誤敘述是C.HA2具有酶活性,可水解宿主細胞摩
7.對流感病毒神經氨酸酶的錯誤敘述是B.具有膜融合活性,促使病毒釋放
8.對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的錯誤敘述是C.抗原性都很穩定
9.關于流感病毒的血凝特性,下述錯誤的一項是D.血凝實驗可測定病毒含量和鑒定流感病毒的型別
10.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據是C.核蛋白和基質蛋白的抗原性
11.甲型流感病毒分亞型的依據是D.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
12.抗流感病毒再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A.血凝素抗體
13.流感病毒出芽釋放的部位是E.宿主細胞膜含M蛋白的部位
14.從咽漱液中分離流感病毒最常接種于B.雞胚羊膜腔和尿囊腔
15.造成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原因是C.甲型流感病毒易變異成新的亞型
第二十七章 腸道病毒
1.腸道病毒的核酸類型是A.單股正鏈RNA
2.脊髓灰質炎的主要傳播的污染物是C.糞便
3.引起急性出血型結膜炎的病毒是D.腸道病毒71型
4.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是B.輪狀病毒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1.HAV血清型別有A.1個
2.乙型肝炎的早期診斷的血清學指標是E.抗-HBc IgM
3.屬于缺陷病毒是D.HDV
4.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B.糞口途徑
5.下列哪種不屬于肝炎病毒? E.CMV
6. Dane顆粒的直徑D.42nm
7.關于肝炎病毒,不正確的是C.均為RNA病毒
8.輸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體是B.HCV
第二十九章 皰疹病毒
1.可導致胎兒先天畸形的病毒是B.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
2.不符合單純皰疹病毒特點的一項是B.主要經飛沫傳播
3.對皰疹病毒的錯誤敘述是C.免疫力低下者在原發感染后形成潛伏感染
4.下列病毒中可引起潛伏感染的是B.皰疹病毒
5.HSV-1潛伏感染時的存在部位是D.三叉神經節
6.帶狀皰疹的病原是E.VZV
7.與鼻咽痛有關的病毒是B.EPSTEIN-BARR病毒
8.巨細胞病毒引起疾病不包括E.口唇皰疹
9.HSV-1的原發感染多引起C.六個月以上嬰幼兒隱性感染
10.HSV-2的潛伏部位是D.骶神經節
第三十章 黃病毒 2.痰液標本合格標準是A.鱗狀上皮細胞1.流行性出血熱的病原體是A.漢坦病毒 <10個/低倍視野、白細胞>25個/低倍視野 2.漢坦病毒RNA分為幾個片段? B.3個 3.自動化儀器要求兒童采血量是A.1-5ml 第三十一章 逆轉錄病毒 1.HIV能吸附T淋巴細胞表面的CD4分子的蛋白是A.gp120 2.診斷HIV感染的唯一標準是B.HIV抗體 3.HIV侵犯的主要細胞有C.CD4細胞 第三十二章 其他病毒、朊粒 1.瘋牛病的病原體是D.朊粒 2.尖銳濕疣病原體是B.HPV 3.輪狀病毒的特點是C.具有雙層衣殼 4. 輪狀病毒G血清型分型依據是E.VP7 5.內基小體是B.狂犬病毒包涵體 第四篇 臨床微生物檢驗 第三十三章 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 A.實驗室生物安全水平一般分為D.四級 生物安全柜分C.三級 第三十四章 消毒滅菌和醫院感染 1.常用消毒酒精的濃度的B.70% 2.干熱滅菌法要求的溫度和時間為C.160℃,2小時 3. 果汁、牛奶常用的滅菌方法為A.巴氏消毒 4. 高壓蒸汽滅菌,常用的溫度和時間為B.121℃,30分鐘 5. 在化學消毒劑中,通過凝固蛋白作用殺菌的是C. 甲醛 6. 使用高壓鍋滅菌時,打開排汽閥的目的是D.排盡鍋內冷空氣 第三十五章 細菌耐藥性檢測 1.以下哪個藥物對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有效D.去甲萬古霉素 2.對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有效的藥物是B.SMZ/TMP 3.屬于靜止期殺菌劑的藥物是D.左氧氟沙星 4.屬于繁殖期殺菌劑的藥物是A.磷霉素 5.肉湯稀釋法中最終接種的菌液濃度是C. 5X105CFU/ml 6.能分解碳青霉烯酶的酶是C.金屬酶 第三十六章 微生物自動化檢測 1.自動血培養檢測原理是B檢測細菌和真菌生長時釋放的二氧化碳來作為血液有無微生物的指標 第三十七章 微生物學檢驗的質量保證 1.下列屬于檢驗中的質量保證的是D.培養基的配置 2.下列屬于檢驗前的質量保證的是 D.標本采集 第三十八章 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標本的采集 1.自動化儀器要求成人采血量是D.8-10ml
百度搜索“看文倉”,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kanwencang.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61228/78628.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