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大王具足蟲(拉丁學名Bathynomus giganteus),或巨型深海大虱、巨型等足蟲、深海水曱甴,是世界體積最大的動物界節肢動物門等足目漂水虱科動物。一般認為大王具足蟲大量生活在冰冷的大西洋深海里。

法國動物學家米奈·愛德華(Alphonse Milne-Edwards)是描繪此物種的第一人。

      他于1879年在墨西哥灣捕獲一只大王具足蟲的雄性幼崽。這個驚人的消息震撼了當時的科學界和社會大眾,因為那個時代的人們普遍都認可威利·湯姆森等人的「深海無生命論」的觀點。1891年,首次捕獲大王具足蟲的雌性幼崽。

      因為大王具足蟲難以被捕獲且其沒有很大的市場銷路,因此商業捕魚業對它沒有很大興趣。然而在臺灣北部和其它的一些海濱卻時常可以在臨海餐館中看到大王具足蟲的身影。它們通常是熟過后被對半橫向切成薄片以供食客,這樣的方式會比較容易將其肉剔出。大王具足蟲的肉質比較類似螃蟹和龍蝦等動物。

 01300000344429123537271560106.jpg

大王具足蟲

      此外,在美洲的水族館里也可以看到一些被誘捕出海的大王具足蟲標本。1990年,東澳大利亞海洋食腐動物探索計劃(Scavengers of East Australian Seas expedition / SEAS)開始研究澳大利亞東海岸的甲殼綱動物。他們發現,海底越深,動物越少但物種越大。在澳大利亞的深海水域發現大王具足蟲可以與在墨西哥或印度的發現相比擬。

      成年大王具足蟲的體長可達19~37厘米。

      大王具足蟲這樣的巨大體型在深海動物中都是很難得的,其它的一些等腳類動物都只有1-5厘米。其實人們對此類體型的動物都應該會比較熟悉,如大王具足蟲的陸地表親——潮蟲(woodlice,又稱鼠婦)是在生活中時常可以見到的。兩者的身體都是腹—背壓扁的,且都有堅硬的鱗片狀鈣質外骨。這樣鱗片在上與頭部、在下與尾部都是合為一體的,猶如一個帶尾短腹的盾牌。大王具足蟲有著由近4000個平面小眼組合成的復眼。無柄的復眼在頭部相互保持遠距。此外,大王具足蟲還有兩對觸須(Antenna)。

      大王具足蟲(7張)大王具足蟲有七對關節肢(Arthropod leg),第一對關節肢已經進化成顎足,這樣可以把食物送到四套顎處。腹部還有五塊被稱作pleonites的鱗片,每塊鱗片都有一對雙枝腹足,其作用是為了能夠在水中行動。帶有呼吸構造的扁平「支」(rami)起著腮的作用。大王具足蟲一般都是淡紫顏色的。


      大王具足蟲是深海環境中重要的食腐動物。

      自170米深、昏暗的次沿海區域,至2140米深、幽黑的深海區域都可以看到大王具足蟲的蹤影,而這些深海區域有著極大的壓強,且溫度可以低至四攝氏度。80%的大王具足蟲都生活在365-730米的深度。一般在滋泥或粘土層中獨自生活。

      大王具足蟲食源廣泛,他們大多是肉食性的,主要是食用死去的海洋生物的尸體,如鯨魚、魷魚和其它一些魚類。此外,他們也會主動獵食一些行動緩慢的海洋生物,如海參、海綿、線蟲、放射蟲等海底動植物。當然大王具足蟲有時也會捕食魚類,比如攻擊捕魚網等。當大洋深處食物匱乏的時候,大王具足蟲只有靠天活命,它們可以忍受長期的饑餓。當一次性遇上大量食物時,大王具足蟲可以把自己填飽到最后只能勉強行動的地步。

1130396_1393030204864660.jpg

創世界絕食時間紀錄

      2014年2月14日,日本三重縣鳥羽水族館飼養的大王具足蟲“1號”在一次公開喂食活動中,被館方宣告死亡,此時它已絕食5年零43天,創下動物絕食時間最長的世界記錄。該“1號”來自墨西哥灣,2007年9月入住三重縣水族館,是一只體長約29厘米、體重約1公斤的雄性具足蟲。從2009年1月吃了一條魚之后,就未再進食。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種食物!

      神奈川縣橫濱市的中華街上,有間ヨコハマおもしろ水族館正在館舉辦深海祭,而「油炸大王具足蟲」就是餐廳里主打的料理。水族館販售的「油炸大王具足蟲」每日限量100份,動作太慢還吃不到~有人在水族館官方推特形容它的口感說,「我不能說『好吃』,但作為甲殼類動物,它的味道有點像是蝦子或是螃蟹!還不錯,至少比我預期得好。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qiwen/20161103/34294.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