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楷書別具一格
一提到黃庭堅,很多人都會贊嘆不已。他給后世人的印象是一個書法天才,他不僅擅長行書,草書,連楷書都是很出色的,真的是不愧為真正的書法大家。
黃庭堅楷書圖片
雖然他的草書被他大家認為是最出色的,但黃庭堅的楷書給人的的感覺是剛勁有力,對線條之間的勾勒所富有的創造性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之前對他的了解只限于草書,手法飄逸。現在了解了他的楷書后,又有了新的認識。他的字體不要求古板,僵硬,在寫字的過程中他會追求一種神似卻又縹緲的感覺,使整片文字活躍起來,而且他的字體結構新穎,字型框架是呈現寬扁型的,特有的一個寫字習慣是向右上翹。黃庭堅對待書法及其認真,每一個筆畫往左勾,往右勾,他都會經過認真的思考。
因此黃庭堅楷書是別具一格,具有獨特的欣賞能力。黃庭堅所獨創的楷書風格,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平臺。黃庭堅楷書之所以有如此還離不開老師蘇軾的指導。黃庭堅的楷書有如此大的成就還離不開他的努力,他在借鑒前人書寫技巧的基礎上,又發展了自己的書寫風格,雖然楷書給人的感覺是規規矩矩,方方正正的,但黃庭堅卻沒有這樣遵規遵矩,他的楷書追求神韻,留給欣賞著一點想象的余地,你可以把他的字想成是一塊方方正正的石頭,但也可以把他的字想象成展翅高飛的大鵬,可見他的書法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黃庭堅與南山清隱禪院有什么關聯
在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黃庭堅的家鄉江西鄱陽湖邊上,有個都昌縣,縣城的南門外,有座小山,人們稱之為南山。在山上有座廟,這座廟就叫做清隱禪院。在禪院旁邊的碑廊里,有一塊碑,正是黃庭堅親筆所作的《清隱禪院記》。
都昌南山的清隱禪院
在碑文的一開始,作者用寥寥數語,就像人們介紹了都昌縣的歷史變革。緊接著他用著重介紹了清隱禪院的來歷。原來,“清隱”二字是由唐代的泰陵皇帝賜名得來的。之后的咸通時期,任都昌縣令的陳杲將寺院遷到了南山的山腰處。由此之后,因為寺院一直沒有合適的人來擔任住持,所以這座寺院就也逐漸開始荒蕪和破敗。
直到宋神宗熙寧年間,當時來到都昌到縣令的王師孟,到外地請來了一個叫做建隆的和尚來擔任方丈。建隆到任后,把清隱寺改為清隱禪院,并大力修建意境破敗的寺院。經過兩年左右時間的修葺,但是在修葺完成前,建隆法師就圓寂了。之后,從廬山來了一個叫做惟湜的長老,做了清隱禪院的住持。他繼承了建隆法師的遺志,大力修建清隱禪院。終于在北宋元豐五年,把這座禪院給修好了。
惟湜當了住持之后,就把黃庭堅請來,邀請他為禪院題碑。黃庭堅應惟湜之邀,來到都昌,在游歷了清隱禪院所在的南山之后,奮筆寫了這塊碑文。
黃庭堅之后會應邀來禪院題寫碑文,有一個很主要的因素,是因為黃庭堅在三十六那年,被朝廷外放,來到安徽,經過三祖山時,忽然聞道,一時間欣喜不已。所以他就把自己的號改為山谷道人。說起來,他和禪宗還是頗有淵源的了。
黃庭堅草書行文風格極具特色
黃庭堅草書的行文風格很具有特色,黃庭堅在草書的創作中也是十分的講究著節奏韻律,黃庭堅原本是在北宋時期的名人書法家周越的身邊研習書法的,所以黃庭堅的書法作品中也能夠看出黃庭堅十分地注重筆法腕法。
黃庭堅草書圖片
黃庭堅書法作品紅的綾條也是沉著老辣的,有著十分鮮明的振蕩感、立體感;黃庭堅在結字和章法上面也有很高的造詣,黃庭堅的草書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便是蒼老跌宕。
黃庭堅草書行文主要還是學習了當時的名人周越,周越是北宋時期的一個著名的書法家,從黃庭堅自敘中也可以看出來黃庭堅學習草書的個人經歷。黃庭堅學習草書長達三十余年,起初都是學習周越的,但是跟隨著周越學習了二十多年之后,黃庭堅發現自己只能夠學到周越的書法,卻始終形成不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后來黃庭堅又與蘇東坡互相取長補短,之后便是黃庭堅學習草書的巔峰時期了,便是學習張長史張旭、高僧懷以及高閑的筆墨真跡,終于發現了草書中的奧妙之處,最終也成就了黃庭堅在草書中的成就。
總體而言,黃庭堅的草書是如同龍飛鳳舞一般的飄逸灑脫的,超逸絕塵的,一直以來都是線條千姿百態,變化莫測,只讓人看的眼花繚亂的。雖然黃庭堅的草書中的筆跡和黃庭堅的師傅們有一許的相近,但是黃庭堅擅長用筆,因而在草書中也有占據著獨特的一席之位。
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列傳介紹
黃庭堅的書法不拘一格、自創一體,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列傳流傳至今依然是傳世之作。大氣磅礴之氣是無數書法家都想要臨摹的,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列傳。
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列傳
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列傳是黃庭堅傳世作品中的佳作,他以廉頗藺相如的故事為背景寫的一個故事,主要講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故事。廉頗藺相如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將相不和自古以來就這樣,但是如何做到不出于私心就非常重要。他寫這個故事,意義在于說明朝臣之間不要因為私心而斗來斗去,這卷書法也實現了黃庭堅的夢想。他希望自己的書法不僅僅只是給人觀看,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價值。他做到了,他用他的書法來警醒后人。黃庭堅一生跌宕起伏,尤其是他的晚年更是抑郁不得志,在朝為官被一貶再貶,最后造成抑郁早死,死時才六十歲。他早年喪父,童年是在母親家渡過的,童年快樂的時光只有在他父親還活著的時候。成年后的他考中進士當了許多年的知縣,后來才被招為秘書郎。但是后來由于受到他人的誣害,他的官場生涯開始走下坡路,直到被貶而卒。
雖然他生前起伏不定,但是他創作了許多有意義的詩詞對后人的影響很大,同時對于我們研究古文化有積極的作用。例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是他的傳世之作,收藏的意義很大。目前該作被約翰.克勞弗德收藏,此作品長達18米之多,還有作品下方的多處落款都是可以證明是黃庭堅的真跡。
黃庭堅后人有什么成就
根據記載,湖南寧鄉箭樓的黃姓,是在整個湖南黃姓中比較特殊的一支。據說,他們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黃庭堅的后代,他們從黃庭堅的老家江西遷來,在湖南定居。而在湖南寧鄉開基定居的,就是黃庭堅第十四代子孫黃大峻。
黃庭堅畫像
黃大峻,是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間的員外郎。在明朝剛剛建立不久,黃大峻便帶著他的兒子黃覺遠等人,從江西遷到湖南。一開始,他們居住在湖南寧鄉城東門外。此后,他們便在這里定居下來。
黃庭堅第十五代子孫黃光濱,就是跟隨著黃大峻一起從江西遷到湖南的覺遠。在他的那一代,又把家遷到了南灣。而他們世代居住的地方,就形成了如今的寧鄉箭樓。之后,黃氏一家在這里繁衍生息,從此以后的六百多年,一直是當地的望族。他們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做箭樓黃氏。
黃覺遠生有三個兒子,由長子黃宗翱繼承。黃宗翱生兩個兒子,都成了明代永樂皇帝時期襄王殿下的贊禮生。到了明代成化年間,黃氏后裔黃福星,任安徽壽州刺史。之后,黃氏一門的后人里,雖沒有出過什么大名人,也其后人也陸續擔任過例如布政司、太學生、州判等官職。
到了近代,黃氏家族有出現了一位名人,名叫黃恩兆,是中國的有色金屬科學家。如今,黃氏宗族已經傳到了黃庭堅的第三十七代,他們的家譜,由“端”字輩的后人黃琳保管。
黃庭堅書法作品賞析
黃庭堅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蘇門四學士”之一,他的書法尤為的精妙絕倫,和當時的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書法四大家”,從中也可以看出黃庭堅在書法上面的造詣極為高深的。黃庭堅的書法主要的特色便是縱橫拗崛,昂藏郁拔,在當時也是自成一體,享有很高的書法地位的。
黃庭堅書法
黃庭堅主要是擅長行書和草書,并且在行書和草書兩種書體上面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
黃庭堅學習書法的主要源頭可以說是因為蘇軾的緣故的,雖然在歷史上面黃庭堅初涉及書法是因為拜了當時的書法大師周越為師,跟隨著周越學習書法,起初也是學到了很多的皮毛,但是后來黃庭堅慢慢地發現了跟隨著時人學習容易沒有自身的特色,黃庭堅即便是學到了周越所有的功底,最終也只能是和周越有同樣的書法藝術造詣。因為黃庭堅開始了刻苦地研習著王羲之的書法,可終究是活在了別人的書法造詣之中。黃庭堅因為與蘇軾師出同門,都是蘇洵門下的“蘇門四學士”,因此黃庭堅漸漸受到了蘇軾書法的影響,在后來的許多著作中都有著蘇軾的痕跡,當然蘇軾的書法也受到了黃庭堅的影響,在蘇軾的書中筆墨之間也有著黃庭堅的痕跡。
黃庭堅的書法自古以來便是受到了極高的評價,古往今來贊美黃庭堅的書法之人比比皆是,其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黃庭堅在保留著傳統書法方面的影響,同時又是在自己努力地開創著新的風格,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028/147759371115162.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