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18大以后的變與不變分析
2012.11.20.
徹底的資本主義終于讓美國走上了不歸之路,一場社會革命即將來臨。這對中國的警示太及時、太重要了。
中國改革的突破口是在完全的計劃體制中引入市場經濟,從點到面、從機制到體制,從一個領域到全部領域。不知不覺間,市場經濟成了主體,離完全的市場化經濟只差一步了,突然間美國危機了。一時之間,主流精英們也沒了主意,不再一邊倒的鼓吹市場化改革。百姓們越來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越來越不能容忍這樣搞下去了。
黨的18大再次強調: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有特色的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用白話說,就是中國既不能重走完全的計劃體制的路,也不能走完全的市場化經濟的路。
這需要先作些檢討:這些年,那些地方走對了要堅持不變,那些地方走過了、走偏了要修正。
1、 國有經濟主體不能變。中國要取消二元結構、建立人人平等的公民社會,必須依靠國有經濟。現在農村城鎮化剛過一半,至少還要30--50年。中國農業大國、農民大多數的狀況不改,就走不出歷史的怪圈。
2、宏觀調控不能變。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只能強化,不能放松。
3、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機制要修正,不能完全倒向效益和效率。要兼顧公平、可持續發展。比如銀行業的貸款產品和服務,不能偏愛富人,讓富人越富、窮人越窮;比如土地出讓拍賣,價高者得,這也是不行的。CCTV剛拍了廣告,人們罵大街,不是說這有什么不對,而是價高者得這樣的導向有問題。
4、資本市場需要再造。中國的股市等資本市場學美國發展虛擬經濟亦步亦趨,有樣學樣,炒完股票炒指數,聽說就要推出裸賣制度了,這和美國華爾街差不多了。這樣搞行嗎?肯定不行。
5、農村城鎮化建設要糾偏。說農村城鎮化建設出了小偏差,是指讓“農民”離開了土地。
把農村分散的人口適當集中起來是對的,便于供水、道路交通、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以及醫療、教育、購物、健身等集約化。取消農業戶口把農民趕上樓,這不是正確的農村城鎮化。或者說,讓農民和城里人一樣享有教育、就業、醫療和公共設施,讓農民和城里人一樣享有各種社會保障,應該是農村城鎮化的核心。作到了這些,無論是繼續“務農”,還是打工,也都不是農民了。近一億人口的農二代問題就不會再出現了。
中國沒有了城里人、農民的差別,也就建成了公民社會,政治體制改革才會有實質意義。
6、房地產市場要堅定調控不放松。
房地產市場問題的本質是過度市場化了。先是政府退出了房產市場,后是國企退出房地產市場,任由市場忽風忽雨的折騰。
現在政府回來了,搞保障房建設。國企也應該回來,搞平價房建設。私營民企這一塊,由市場調節,不宜一刀切來硬的。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現在規模已很大了,但結構是有問題的。一線特大城市要控制人口,少蓋高樓為好,也可用房價等市場手段來控制城市規模。二線城市大都和產業相關,藍領是大多數,房價要長期穩定,利于城市發展。宜居的三線城市要考慮休閑旅游業、養老業發展,多蓋有特色的個性化房子。
不要聽故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可能出大問題。
7、文體產業搞市場化相當危險。
市場化先是引入了體育產業,立馬變了味,最先臭的怕是足球了。
現在提文化產業建設,把文化當產業來發展,懸了!文體產業完全市場化肯定是歧途,必先把如何管理的問題放在前面。現在有的媒體在靠什么賺錢?看不見嗎?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8、刺激消費是混帳邏輯。
外國人盯著中國百姓的儲蓄說三道四,一門心思要榨干百姓的血汗錢,這不奇怪。可恨的是國內有人跟著搞。這一邊先是降低儲蓄存款利息,后是征收儲蓄存款利息稅;那一邊是鼓搗物價,開發一次性產品,等等。這個現在肯定要改。
(待續)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6/171.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