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前情回顧。在上一節課中,我曾經提到一個觀點“反差是拍出來,而不是調出來的”。 可是現實是:自然界中高反差、甚至標準反差的景物并不經常能被我們發現。我們看到的大多數是籠罩在高PM值下面的灰蒙蒙的景色。自然條件的不理想,極大的限制了我們對于“反差”的探索。有更好的讓畫面保持適當反差的辦法嗎?
有的!還得繼續做一下前情回顧。還記得在初級攝影課程中有一篇《幫您正確打開攝影的化妝盒 --- 認識光線》嗎?其實答案就是光線。我建議大家有空再回顧一下。
光線能給照片營造足夠的反差。是反差嗎?說白了,就是光和影!“光”提供了亮部,而“影”則提供了暗部。有了亮部和暗部的強烈對比,反差自然就出來了。
所以人們常說的攝影人需要去追逐光線,并非完全是一種人文情懷,而是非常具有科學道理的。
上面2圖是Jeanloup Sieff的兩幅著名作品。不瞞您說,我雖然不拍人像,可我非常非常推崇Jeanloup Sieff。
而沒有被輪廓光照明到的地方,自然就是暗部,深色的部位;加上Jeanloup Sieff非常巧妙地選擇了深色的衣服,進一步拉開了與亮部的反差。
有初入門的朋友會問:這明明是一幅只有灰色的照片,沒有明確的白位。如何說有足夠的反差。
我想說黑白照片欣賞的上乘境界就是對于“灰”的描寫。在黑白照片中如果真的出現“死白(純白)”或者“死黑(純黑)”都是非常難看的。反差高得過頭了。
回到我想說的話題。我們在平日的攝影習作時,是不可能用到影棚光源的,而影棚的最高要求就是100%隔絕外界光源。真正的高級影棚,如果關閉燈光,應該是全黑的才對。這樣的環境,我們普通人一輩子都遇不到。
雨天只是一個極端的例子,無論是雨天還是晴天,大平光的漫射照明條件最好避避開。
測逆光一旦出現,就要主動站到背光的位置,迎著光線,使勁按快門。這個時候構圖是次要的考慮。請各位回頭去參考一下《光線需要去捕捉,而色彩卻千萬別去“搶”》
側逆光是不會主動出現,需要您移步來實現。我說的“移步“,其實就是機位的選擇。您可以選擇轉到面對光源的那一側去。
此時,無論怎么拍,無論如何構圖,畫面總有一定的可看性。比大平光照明下的要好很多了。
補充一個細節,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上面這三幅照片其實都是手動曝光的。因為在測逆光下,照相機的自動曝光往往會給你帶來一張非常平淡的、或者是失誤的照片。
《曝光就像炒菜,相機教你的未必好,自己將咸淡控制到位了才算好! 》
陰影永遠是有趣的話題,我建議您避開光源。就像我拍攝的上圖,沒有將太陽帶進去,避免了太陽帶來的過度曝光造成的反差下降。
如果直接面對太陽,有時照片會很好看,但是有時照片會亮到爆掉。此時,哪怕是借助一根小小的樹枝遮擋一下,都會有很好的回報。我就是這樣干的。
如果完全逆光把握不好,那么嘗試一下Jeanloup Sieff的做法,改成側向光源。
您看,拍靜物的時候,轉個方向,轉到光線的側面去,形成測逆光,不就可以隨便按快門了嗎?
同樣的靜物,同樣沒有人造光源的自然照明,拍的好與壞,完全取決于您的機位和曝光。
而機位(照明和透視)的判斷能力,決定了您能否從攝影助理轉為正式攝影指導。據我所知,在電影行業里,這一小步通常要走10年以上。請好好練習吧!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70318/12559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