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名師講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寫作學案
【學習目標】
明確材料作文中任務驅動的特質和寫作運用
【學習重點】
掌握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寫作要領
一、導入:
比較兩段同材料作文“學生作弊”一事的寫作開頭構思(學生判斷分析那段更合適)。 【材料題目】一位女教師發現所教的高二班里有 28 名學生,為完成一項生物課作業,從網上抄襲了現成材料。她認為這些學生品質低下,剽竊他人勞動成果,將成績判為零分。家長認為判罰太重,紛紛向學校施壓,要求重判。學校不堪重壓,迫令教師屈從,她堅持自己的決定,嚴詞拒絕,辭職而去。該事件經媒體報道后,引起社會的關注,有人點贊,有人質疑。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從老師、家長或校方任選一角度評論,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學生作文】
片段一:
什么叫做誠信?誠信是一種人人必備的優良品格。一個人講誠信,就代表了他(她)講文明、講信用;處處受人歡迎;不講誠信的人,人們會忽視他(她)的存在。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講誠信。在現實生活里,我們做人做事什么都不缺,缺的是人心,缺的是誠信,弄得人去尋找誠信的機會和條件。有的人只是求別人有誠信,而自己就很難用誠信來對待他人。在文明發展的今天,更應該體現人事的誠信度,卻結果令君大失所望。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做一個講誠信的人,我們要言而有信,不能言而無信。正所謂“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一言九鼎……” 。
片斷二:
28 名高二學生,僅僅為完成一項生物課作業,竟然置誠信于不顧,從網上抄襲了現成材料來欺騙老師。這種缺乏誠信行為看似只是學生的問題,其實,原因可以追溯到家庭與社會,在學校中,只不過是暴露出來而已。缺乏誠信,是多方教育缺失的結果。我認為女教師的處理雖有些嚴格,但這種嚴格對待抄襲作業的行為是必須的,這不僅關乎到學生的未來,更關乎到我們教書育人的目的。
這兩段構思和寫作哪個更適合?
片段一: ________________ (脫離任務,只談“誠信”)
片斷二: ________________ (緊扣任務,立場觀點明確)
【小結】無論選擇“學生”、“教師”、“家長”還是“學校”中的哪一個角度,都要首先對材料中給出的“學生作弊”一事是寬容還是嚴懲,表明自己的立場與態度,并緊緊圍繞材料展開,而不能另起爐灶,不管任務,空發議論。
學生角度——可以借助于材料中的“抄襲、剽竊”等關鍵詞,確立以下觀點:
1 .學生作假不可取(學生“抄襲、剽竊”不可取)。
2 .誠實做人比學業成績更重要。
3 .公民誠信教育應從未成年(學生時代)開始。
教師角度——可以借助于材料中的“堅持自己的決定、嚴詞拒絕、辭職而去”等關鍵詞,確立以下觀點:
1 .做一個有原則的教育者。
2 .“立言、立功、立行”遠比“成績”“分數”重要。
3 .做一個能堅守正確決定而勇于犧牲個人利益的,有思想、敢擔當的,有尊嚴的獨立的公民。
家長角度——可以借助于材料中的“理解”關鍵詞,確立以下觀點:
1 .縱容孩子作假不可取。我們可以分析學生家長愛護孩子的情感與理智上的矛盾,可憐天下父母心,對孩子的愛可以理解,但在惡行上的庇護卻不可取。《觸龍說趙太后》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抄襲作弊,不反思自己孩子的錯誤,而是“反對”老師的做法,進而對學校“施壓”,其結果只會助長孩子作假的行為,有可能毀掉孩子一生。
2 .家長應是孩子“誠信”(誠實)做人的榜樣。
任務型寫作是 2015 年高考語文作文新出現的題型。任務型寫作旨在著重考查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要求學生讀懂材料,在讀懂的基礎上按照任務指令作文,所以審題時的閱讀能力和領悟能力要求較高。
◆所謂“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就是在原材料引發考生思考、激發寫作欲望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增強寫作的針對性,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
【高考回顧】 2015 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后三名候選人:大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
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首先,抓住三則材料的特點,為回答“誰更具風采”做好準備。
三個人物的特點:小李的特點是篤學敏思,矢志創新;老王的特點是愛崗敬業,技術完美;小劉的特點是酷愛攝影,留住鄉愁。
明確人物要求:
1 、 這三個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一是三個人都具風采,二是誰更具風采。
特別注意“更”字:“更”是副詞,有“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層。
結合本題說,應該是三個人物都具有風采,你認為都有風采,誰最具風采呢?這就要求你作文必須對三個人物進行比較,表明了必須用“比較的寫法”作文。在比較中說明你的理由。
2 、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寫作任務就是思考、權衡、選擇。優中選優。
⊙ 選擇:主要考慮的是哪一個更具風采。
⊙ 權衡:主要是比較。比較誰更具風采。
無論是權衡,還是最后的選擇都要注意最優化原則。只要自圓其說,說出理由,說出道理,讓人信服。
例文:《最具風采的小李》
看到小李、老王和小劉的經歷,他們的人生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成功,他們詮釋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普世真理。他們的成功都值得世人尊重。但若是非要三選一,說他們誰最具有風采的話,筆者認為小李最具風采!
有人一定會問我,為什么要說小李最具有風采呢? 其實筆者人認為小李最具有風采,不是因為其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作出了重大貢獻,也不是因為他們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而是小李是率領一個團隊取得的成就。
……
【 2016 廣州一模作文】
你也是老師,請根據廣州一模作文材料批改下列作文片段,并分析其是否符合任務的寫作目的?
1 、《父愛如山》(開頭)老父親從外地來醫院探望兒子,特地掛號給兒子休息一分鐘時間,排了兩個多小時的隊伍。是兒子的疏忽冷落了父親,還是對兒子的思念給父親指明方向?媽說我剛一出生的時候,爸一看到我我就情不自禁地往天上下雨,濺了爸一身,然后他笑了笑就跑去睡覺了。 ——完全不管任務,自娛自樂
2 、 《寬容,為世界增添暖意》(開頭)寬容,是一種美德,給予他人一次改正錯誤的機會,或是原諒他人的一次無心之失,都是寬容的體現。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人們都豎起了一道道銅墻鐵壁,無論是對他人還是對自己,人們都習慣了針鋒相對,斤斤計較,很少有人還記得對人對己都應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計較。
在某地舉辦的珍品畫展中,一位男孩在探身觀賞時不慎摔倒,損壞了一幅珍貴名畫,大家都十分好奇主辦方會如何處理這一事件,有人說男孩一家傾家蕩產也賠。 ——題目好,但開頭材料不緊。
3 、《良心經營,勿忘初心》(開頭)買賣、經商的根本目的,其實就是為了營利、賺錢。然而如今,許多商家受利益之心的驅使,導致他們不措損害消費者的利益來謀取私利。但是這樣違背道義、觸犯法律、傷害他人的經營方式,終究會被繩之以法的,只有良心經營,勿忘初心,才能贏得消費者長期的青睞 。——開頭沒有任務回答
4 、《談“良知”》賣油條的青年多年堅持不用有害的“復炸油”炸油條,給顧客提供新鮮健康的油條,被網友稱贊為良心“油條哥”。縱觀社會常態,應是少有人如此有良知了,可這不就正是商家該有的良知嗎?“良知”是什么?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我是如此理解。良知使社會滿溢溫暖和人情味,善小卻也為之。 ——開頭不管任務。
5 、《以溫暖來看待》(結尾):人是美好的,世界也是美好的,何必要將負面東西成為自己說辭,人活得簡單點,因為人有顆溫暖心臟,以這種方式去看待,會更有意義與收獲。 ——結尾扣題不緊,泛泛而談。
6 、《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結尾)——我們所希望看到中國的樣子,取決于我們做的事。你是光明,中國便不會黑暗;你是勇氣,中國便不會懦弱;你是大樹,中國便不會弱小。從現在開始,做好自己,就像那個帥氣的“油條哥”,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 ——不回扣材料
7 、《溫暖之換位思考》(開頭)歌德說過“陽光越是強烈的地方,陰影就越是深遂”,雖然我們的身邊有許多令人寒心的事例頻頻發生,例如,保姆虐嬰案,不扶倒地老人導致其去世,一女子被碾壓多次無一人來查看等,但是相反我們身邊溫度和人情味的新聞也在發生。 ——開頭沒有管任務。
8 、《愛所以等待》(開頭)近日,《暖聞》專欄搜尋暖心新聞,一則新聞記敘的是老父親因兒子工作繁忙,排隊掛號2 個小時得以與之見面。我覺得這則刊登上去好,它體現了人間最厚重的情感——親情之愛,值得等待。羅曼 · 羅蘭卻說:“親情是偉大的情感,因為它與生俱來。”老父親之所以那么做,就僅僅為了親情,深愛兒子。 ——開頭緊扣材料,明確任務
9 、《觸手可及的溫暖》(中間):從三則新聞上看來,我認為最后一則最適合刊登在《暖聞》專欄上,第三則新聞不僅給人帶來了溫暖,同時它能引導那個小男孩去做一些溫暖的行為,我們之所以會說社會缺少人情味,其實都是年輕人開始變得自私,而我們要做的便是教育人們,教育孩子,從小做個溫暖的人。而這則新聞中,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主辦方對男孩的溫暖舉動,正是這樣有意義且溫暖的舉動告訴了全世界,溫暖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用心感受,便觸手可及。感動中國人物吳錦泉,從事了幾十年的溫暖事業,人們叫他磨刀老人,他從小開始磨刀,磨一把刀一塊錢、五毛錢,但他沒有絲毫懈怠,最終將磨刀的錢捐給貧困兒童,捐給災區人民,每當看到熒幕前,他帶著幾千個一元硬幣出現在鏡頭時,總會讓人于心不忍,他用生命在幫助別人,他用生命為我們謳歌溫暖的篇章。 ——緊扣材料,論證有力
10 、《莫讓親情失去顏色》(結尾)人們常說等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就會負起責任。但我想說父母并不是時刻都會陪伴在我們身邊,也許哪一天他們也會離你而去,等到那時再談對父母的愛,反而更顯空洞而虛假。因此,莫讓親情失了顏色,這則新聞帶給人們不僅是父母之愛的觸動,更是對當今親情關系的反思,所以,這則新聞才更為合適 。——完成任務,緊扣試題
11 、《暖聞》:第三則新聞最讓我感到暖心,它讓我看到主辦方對一顆稚嫩心靈的關懷和呵護。我認為主辦方的決策是仁愛而明智的。首先他有確定男孩“不是故意的”,而不是盲目縱容未成年;其次考慮到男孩的心理,主辦方僅備案而不報案,他們的細心體貼可見一斑。在主辦方身上我看到了現今世界“尊重、寬容、理解”的主旋律。也體會到大人們對待尚在生長中的細苗的溫柔和小心翼翼。愿那名小男孩也能體味到這世界一些美好的品質,在溫柔的引導和護佑中安然成長。……
選擇第三則新聞旨在讓人們心胸更廣闊,多一分寬容,少一份苛責,讓溫暖在對他人的關愛中傳遞。 ——扣題,結構完美。
12 、《守住親情的溫暖》三則新聞都從整體方面充滿濃厚的溫暖與人情味,撫卷于案,反復品味,都深深牽動著人性中那一條脆弱的情感線,更讓我堅信我們的社會是充滿溫暖與和諧的。若要選擇一則刊登《新聞》專欄上,仔細品味思索,我也許會選擇第二則。我選擇這則在于親情永遠是血融于水,流淌著無私奉獻的愛與呵護。 ——開頭扣題嚴謹
13 、《最帥油條哥》(結尾):溫暖是靠大家來傳遞的,油條哥的事例貼近我們的生活,這樣平凡而又真實的溫暖,暖過之前的地溝油,暖過有害的復炸油,暖了被利益沖混頭腦的人們,暖了大家的心,暖了整個世界。所以我認為選擇一則新聞來刊登,最適合不過的是油條哥的事例,因為這樣是最能讓人產生共鳴的事,也是最讓人溫暖、最貼近生活,最美好和體現人性善良的事了。 ——緊扣任務寫
14 、《最有人情味的新聞》:近日,某報的《暖聞》專欄收到了三則候選新聞,“良心油條”,“看兒老父”、“大度主辦”。該選擇哪一條卻成了讓人為難的事。而我建議,選擇第一條新聞。乍一看“油條哥”這條新聞與另兩條相比似乎略顯遜色,它似乎不如看望兒子的老父那條新聞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主辦方在損失一副珍貴名畫的情況下卻先關心男孩的心理令人為其的寬容大度喝彩。
“油條哥”呢?他似乎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而已。但這種對自己工作、產品認真的態度卻是我們當今社會最需要的。這種高尚的敬業精神比人倫親情,寬容大度更加溫暖人心,對社會具有更積極的意義,更有人情味,更值得上《暖聞》專欄。 ——緊扣材料寫,任務明確
【例文】
暖心油條哥
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北京同仁堂
《暖聞》專欄篩送材料,每一則都很暖心,但我認為“油條哥”當之無愧。
一日之計在于晨,眾所周知,早餐是美好一天的啟動鍵,不少上班族會選擇油條這種快捷美味的早點。不少店家為降低成本,不顧消費者安全選擇使用“復炸油”。但“油條哥”卻多年堅持不用,為顧客提供放心、暖心的好油條。
這與北京同仁堂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油條哥堅持賣健康油條多年,不敢減物力,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稱,只有誠信經營,才能帶來更多回頭客。
所以這暖心的油條哥首先給社會帶來一派正氣,一個榜樣,《暖聞》專欄的目的必也包含此意。
作為油條哥這類青年,他的就業觀也值得推崇。社會上多少待業者,都是眼高手低,不愿低就。而油條哥做著最普通的職業,堅持多年,堅持健康油條,他的心態,人生觀也一定是積極向上的。
《暖聞》專欄選擇油條哥,更能倡導平等就業觀,偶導向上的人生觀,振奮人心。
油條哥堅持多年的健康油條更像一個活招牌,冬日里的一份暖心油條,像初生的暖陽,這則《暖聞》也會如此暖心。倒不是談油條哥多么偉大,而是市井小人物的堅持,平凡卻震憾人心。
不禁回想起《平凡的世界》里的一句:“人們寧愿去了解大明星的雞毛蒜皮,卻不愿去了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涌的內心世界。”
正因如此,《暖聞》更應刊登市井小人物的“壯舉”,油條哥身上傳遞的暖心,弘揚的社會正能量,正是《暖聞》最有力、最有溫度的砝碼。
平凡的油條,大大的暖心。
【簡評】:開頭引題明確任務,緊扣“暖”核心詞,分析拓展,闡述深入,結尾回題,收篇有力。不足是權衡體現得不夠充分,48 分。
三、本課小結:
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寫作:閱讀材料審準題 緊抓關鍵防離題
看清要求明任務 驅動寫作針對行
告誡:寫作任務是什么?一定分析透徹,否則累死也無功。
四:作業
作文:( 60 分)(只寫好開頭 80 字左右,亮出觀點,完成任務指令)
中學生小閆發現自家大門外有個鳥窩,和朋友架了個梯子將鳥窩里的12 只鳥掏了出來,養了一段時間后把鳥的照片發到網上,沒想到有人愿意出價買鳥,兩人因此獲利1200 多元,后來他們又掏了4 只。原來,他們掏的這種鳥叫燕隼,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結果,小閆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分別被判刑10 年半和10 年,并處罰款。此事引發不小的爭議。
小閆父親:兒子對小動物特別喜歡,在我們心里,農村孩子逮鳥抓魚不用管,沒想到會被判得這么重。
熱心網友:量刑太重,10 年牢獄生活足以毀了人的一生。
法律專家: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級保護動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嚴懲,這叫法律認識,法律認識錯誤是不免責的,理由就是公民應當知法守法。
對此事件當地《法制晚報》開展了專題探討,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向《法制晚報》投稿,體現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附: 2016 廣州一模標桿作文(選)
【原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某報為了發掘有溫度和人情味的新聞,引導讀者以溫暖的視角看待社會,開設了《暖聞》專欄。編輯部收到三則新聞:
一位賣油條的青年多年堅持不用有害的“復炸油”炸油條,給顧客提供新鮮健康的油條,被網友稱贊為最帥的良心“油條哥”。
一位老父親從外地來醫院看望兒子,看到兒子正在坐診,忙得抬不起頭,根本說不上話。老人家等了兩個多小時后,只好掛了個號,和兒子見了一面。
某地舉辦珍品畫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觀賞時不慎跌倒,損壞了一幅珍貴名畫。主辦方認為男孩只有12 歲,又不是故意的,因此僅備案而未報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響。
從以上新聞中選擇一則刊登在《暖聞》專欄上,你認為哪一則更合適?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范文】
愿陽光溫暖你的眼睛
珍貴名畫被人損壞,習慣陰謀的心靈會為它自動補全索要賠償對簿公堂的結局。然而,我們本可擁有另一種思維。主辦方的體諒與寬恕,驅散我們習以為常的暴躁與冷漠,像一縷陽光,溫暖了所有曾習慣陰冷的眼睛。
我愿將它刊登于《暖聞》專欄,因為我愿陽光溫暖你的眼睛。
最溫暖的目光,是寬恕的目光,“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其恕乎”“其恕乎!”早在4 年以前,孔子便闡釋了寬恕的重要。因為我們都會犯錯,所以原諒他人就是原諒可能犯錯的自己;在社會生活滿是摩擦,收起下意識的指責,便會溫暖一顆局促的心靈。于是,主辦方不予追究的寬恕格外溫暖,他們是受損方,他們占據道德的制高點,但面對畏縮惶恐的少年,他們仍選擇了痤解與原諒。這不僅省去了針鋒相對時雙方共受的折磨,更重要的是,小小少年的心頭不將有陰 。不難想象,當他長大后,當他面臨同樣的抉擇,他同樣也會選擇寬恕,選擇溫暖一棵心靈,“偉大的人有兩顆心靈,一顆用來流血,一顆用來寬恕”紀伯倫如是言。寬恕,它是如此溫暖,既拔除了自己心中的荊棘,也讓他人感受到世界的善意。愿它溫暖你的眼睛,讓你的眼角捕捉到一幅受損的畫時,流露出溫暖的寬恕。
最有溫暖的祝角,是帶有善意的視角。主辦方對少年行為的理解,沒有沾上一絲惡意。是心靈,決定了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而善意或惡意的視角,讓你看到的世界大有不同。主辦方認為男孩是認真看畫無意為之。那么所有游客都一樣善良;若他們惡意 衡,那么所有游客便都是潛在的危險分子。主辦方也許要加上厚厚的罩,也許再不敢辦展,逢人便說世風日下,人心險惡……這熟悉的視角,與話語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所以,我愿這束陽光溫暖你的眼睛,讓你開始懂得用帶有溫度的陽光看待這個世界。
如今,我們常嘆世事艱辛。有人不恕:車主被交警開罰單后痛罵其全家不依不饒;路上一點碰擦便怒火大發誓要你死我活,有人懷疑,他們用最大的惡意看待世界,孝子是裝的,好人是博出名,他們甚至贊頌惡人,因為他們至少“真實”,我們的社會,急速發展的同時又有多少人習慣了冷漠與暴躁?我看見許多人對其他人滿是防備,我看見許多人對所有滿是懷疑,我看見許多人的眼角掛滿冰霜。
所以,我想讓這幅破損的畫登于《暖聞》,盡管它不曲折不刺激,我想用這樣的寬容與善良溫暖許多冰凍的心靈。我想讓暖流在人心之間流淌,我想讓這樣的事有一天,不再成為新聞。
愿陽光溫暖你的眼睛,讓一幅破損的畫綻放美麗。
【評語】議論類一等文。評分: 19+19+19=57
文章標題“愿陽光溫暖你的眼睛”,形象生動,既緊扣材料,又統領全文。第一段,運用對比,巧妙的引述材料。第二段,表明自己的選擇并提出觀點。第三、四段由寬恕和善意兩個并列層次展開,運用詩意化的語言闡述了寬恕和善意給人們帶來的暖意。第五、六段用冰冷的現實從反面進一步論證寬恕和善意的可貴。結尾再次強調觀點:愿陽光溫暖你的眼睛,讓一幅破損的畫綻放美麗。文章切合題意,思考深刻,靈活運用演繹說理、假設說理等多種方法,體現作者的獨立思考:語言富有意蘊,處處體現作者豐厚的積淀。不足之處,三則新聞間的權衡體現得不夠充分。
誠意正心:為“油條哥”點贊
父愛之深沉,兒子之敬業令人動容;主辦方用行動告訴世人,一個人的健康長成,比任何絕世名畫都珍貴。可最讓我感到社會暖意的,還是那位堅持為顧客提供健康油條的“油條哥”,因為他為我們帶來的是一股久違的“誠意正心”的溫暖春風。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為世人所熟知,但我認為寫在這句話之前的四個字更應該為所有人恪守的準則,那便是“誠意”、“正心”。何謂誠意正心,油條哥用實際行動給出了最好的注釋:誠實經營,以信待人,不欺人,不欺己,通過正道賺錢,不走歪門邪路,這樣的“油條哥”難道不能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一股暖意嗎?賣炸油條雖是小事,可貴在油條哥意誠、心正,這樣的小事,亦能顯出高貴。反觀現在少數急功近利之人,言必稱治國平下,但其行為卻是瞞上欺下,敢問意不誠,心不正,又何來修身齊家,安邦定國?
從功利角度來看,誠意正心為的是自己。孔子有云,己欲立則立人,己欲達則達人。只有誠心誠意地為他人著想,個體才可能有大的成就。正如油條哥一般,堅持為顧客提供健康的油條,為他人的健康著想,得到眾人交口稱贊,此后的生意何愁不興隆?縱觀歷史長河,從未曾有哪個企業,哪個民族靠著欺詐之舉、招搖撞騙取得長足的發展。華爾街的龐氏騙局破滅,曾經富可敵國的麥道夫鋃鐺入獄;三鹿奶粉昧著良心,出售毒奶粉,商業帝國頃刻間崩塌。意不誠,心不正,妄圖以欺騙的手段蒙混過關,后果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要相信,在這個充滿正能量的社會,如果向別人“投之以桃李”,結果往往是大眾“報之以瓊瑤”。
以更高的境界來說,誠意正心,為的更是帶動社會風氣,從根本上推動社會的發展。當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都自誠其意,自正其心,社會的風氣必定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社會財富也必定快速積累。誠意正心,誠實勞動,是社會財富的根本來源。
生活在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該為“油條哥”點贊,讓我們乘這溫暖的正能量之風,誠吾意,正吾心!
【評語】議論類一等文。評分: 18+19+16=56
作者認為選取“油條哥”一則登在《暖聞》更合適。文章思路完整清晰,層層遞進。第一段進行權衡對比,點出中心論點,準確簡練。第二段作者認為人們往往知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忘記之前的“誠意正心”方可獲得交口稱贊,生意興隆,收獲溫暖。第四段講“誠意正心”推而廣之可帶動社會文明之風,使文章主題得以升華。可惜此段論證尚未充分展開。最后一段照應全文,再次點題。
全文能從社會視角觀照“油條哥”,從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以天下為已任”的情懷和視野。雖然做得還有不足,但已是難能可貴。
身感厚愛之情,心懷濟世之溫
利益至上的時代,油條哥良心用油是對道德本分的堅守,對職業與顧客的負責,值得肯定。物質為先的世界,主辦方比起追究損壞名畫的責任,更關心男孩的心理,體現了社會的人文關懷,令人贊賞。但最令我動容的,是那位體恤兒子的老人,和那個舍小家為大家的從醫的兒子。
暖聞暖聞,“暖”人的是溫情。所謂溫情,依我愚見,這“溫”指的是關懷他人的善心之溫度,這“情”則指無私體恤的深愛之真情。放在老父親和他的從醫兒子身上,這“溫”就指兒子關懷病患,舍小家為人民的善心之溫度,這“情”就指老父親體諒兒子為人民工作的辛勞,念子心切卻不愿打擾的深愛之真情。“溫”“情”兼備,因而是暖聞首選。
發掘暖聞的目的,是為了引導讀者以溫暖的角度看待社會。為何如今人們看待社會的眼光如此冰冷?我以為信譽缺失、見利忘義等道德亂象只是表面原因,其根本還應在于關懷他人的善心的缺失。
《圣經》教導我們“愛鄰如己”,儒家倡導“推己及人,仁愛待人”,這些都啟示我們,關懷他人的善心是從一個人自己周圍的環境中開始得到培養的,其中親情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它當是無私深厚充滿體恤的,它會在人心中播下愛的種子。然而,現如今社會上卻帶見親情的冷漠,離異的父母不愿照顧孩子,子女不愿贍養寡居的老人,這些人心中只考慮自己,拋棄親情,老人對兒子的體恤與思念,始能讓人們看到自己離棄親人的殘忍與自己所失去的真情和幸福,同時也能讓許多忙于工作的子女思念父母的厚愛,常回家看看。
愛自己周圍的人,才能更好地去關愛這個社會。而這種濟世為民的愛心,也要家庭的教育與支持為堅實的后盾。從材料中看,父親雖然思念兒子,感于兒子的辛苦,但仍不愿打擾兒子的工作,他對兒子舍己為民的工作表現出莫大的支持。反觀現如今許多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帶幼兒園兒童參觀別墅激勵其好好讀書將來賺錢,逼著孩子填報金融專業,反對子女支教……功利的思想,利己的思想取代了溫暖的仁愛他人、濟世為民。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思想,社會上充斥著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利益至上,忽視道德,社會問題因此層出不窮,信任危機暴發,人們看社會的眼光越來越冰冷,從醫兒子的為人民奉獻和老父親對他工作的支持,恰能使人們關懷他人的善心升溫。
“推己”,我們身感厚愛之情,“及人”,我們心懷齊世之溫,如此,方能造一個溫情世界。
【評語】議論類一等文。評分: 17+19+18=54
文章選擇了老父親來醫院看望兒了這則親聞為寫作對象,將“暖聞”的“暖”理解為“溫情”,再圍繞這一核心分析所選新聞與“溫情”之間的內在聯系,立意符合題意。
第一段運用夾敘夾議的方式,通過對比分析“油條哥”和畫展舉辦方的行為表現,自然地引出自己的觀點,符合“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作要求:第二段先闡釋“暖聞”的核心內涵是“溫情”。再以“溫情”觀照老父親與兒子的行為,緊扣中心;第三段點明發掘“暖聞”的目的,分析當今人們看待社會的眼光缺乏溫暖和關懷;第四段引用《圣經》和儒家的相關言論,發析關懷他人的善心尤其是親情的重要性;第五段先強調家庭的教育和支持對于關愛社會的重要性,再結合社會現狀指出兒子和老父親的行為能夠使關愛他人的善心升溫;結尾再次表明“推己及人”對于營造一個溫情世界的重要性。
全文結構清晰,語言流暢,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如果行文中能重點分析父親體恤兒子的“溫情”,再適當分析兒子濟世為人的“溫情”,則中心更為明確,結構更為嚴謹。此外,文中有幾處涂改,影響了卷面的整潔性。
有溫度的人情
老父親看望在醫院工作的兒子,見兒子太忙,便掛了個號,方與兒子見了一面,我記得老父親對他兒子說了一句話:“兒啊,爸沒病,我只想掛個號見見你,讓你休息一下。”聽罷兒子的臉上流下了滾燙的淚水。
這是何其滾燙的親情,這是洋溢著溫暖的人情。我不僅看到了兒子滾燙的淚水,我還看到了父親對兒子的呵護,一種溫暖,看似笨拙的呵護。同時我更看到了,在這秩序井然的社會中,足以融化如鋼筋般冰冷的秩序的濃濃人情。
在社會中,各種各樣的規則如一道道柵欄給道路安排路線,人們常常與一道又一道冰冷無情的規則發生沖突,如“先手術還是先交費”等。人情與法律的沖突,善心頻頻被利用都使人心寒,人們雙腳如浸在冰水之中,日漸麻木,而這一道新聞則如一條活魚—— 的活魚,在冰水中愜意游動;如一團火焰,在一道道徑滑分明的路線中飛馳。它在冰冷的規則中,不曾脫離——醫生上班不能分心偷懶,那我便按規則掛號;它在麻木的冰水中肆意散熱——這正是人情的溫暖。這則新聞正是一把火,融化人們心中堅冰,提醒人們社會上溫暖猶存。
至于不用“復炸油”炸油條的新聞,則讓我心中一寒:什么時候社會已經淪落到對“不害人”大肆贊賞的地步了?不害人不是理所當然的么,難道社會已變成“害人社會”——害人是常態,不害人反而成為了非常態,可悲之極。再看那則男孩因在珍品畫展不慎損壞畫作而被備案的新聞,體現了人情與規則的沖突;知其無意,仍需備案,體現了人們的無奈。
為了引導讀者心生溫暖,我為報紙選第二則新聞最合適,它體現的是在“冰冷”中活躍的“溫暖”,在“秩序”中洋溢的人情。它告訴讀者們:縱然規則有時看似不近人情,但又要采取合理的方式,人情的溫暖依然能得以傳遞,人情自人而來,而溫度則是由心而發。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愛溫暖勝于寒冷,絕大多數人都心向溫暖,盡管他們之中有的人的心上不慎披上了一層霜衣,但我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溫度通過人情的傳遞,會將寒霜融化貽盡。
人皆心暖,有溫度的人情得以不息。
【評語】議論類一等文。評分: 18+17+18=53
文章第一二段引述了第二則新聞并明確表達了自己的選擇和觀點——“這是何其滾燙的親情,洋溢著溫暖的人情”。第三段從社會現實的層面,展現了溫情常常泯滅于規則的現象,從而體現了這則材料的新聞價值。第四段對其他的兩則材料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它們的“可悲”“無奈”,在對比中更凸現第二則新聞的“溫暖”。第五段重申觀點,再次強調在規則的前提下人性的溫暖依然可以傳遞。文章切合題意,觀點明確,思路清晰。
文章將“溫情泯滅于規則”和“溫情體現于規則”進行對比,有一定的深度,也能看到其他兩則材料中人情味的不足,有自己的見地。但第二段觀點的表述和后文論證的中心契合度不夠。全文結構嚴謹,字體工整,語言流暢。
發展等級打在“深刻”之“揭示事物內在的關系”。
以“誠”暖人
一個賣油條的青年堅持不用“復炸油”炸油條,當在為顧客提供新鮮健康的油條,這種精神著實令人感動。我想,這位良心“油條哥”理應被刊登在《暖聞》專欄上。
誠然,在第二則新聞中,我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思念,父親見子之切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為了見兒子一面而掛號排隊這種做法是否妥當,又會否妨礙兒子工作和其他年的患者,還有待商討。而在第三則新聞中,主辦方的做法也確實讓人感到暖心,相信小男孩也會感激主辦方。但在“油條哥”的“誠”與主辦方的善良的對比之下,我認為“誠”更打動我。
在“油條哥”身上,我們首先能看到的是他作為商定,對消費的誠信,誠信是商定經營時的基本準則,當今社會上許多商家為了牟利不惜用對人體有害的“復炸油”“地溝油”來制作食品,棄消費者的健康于不顧。這樣的行為實在令人感到氣憤,他們違背了誠信的基本準則,也辜負了消費者對他們的信任,這種欺騙消費者的行為讓人感到心寒,而對比之下,“油條哥”的誠信則顯得更可貴,更令人暖心了,堅持多年為顧客提供新鮮健康的油條,不僅是對消費者負責,對誠信的原則負責,更是在對自己的良心負責。
在他身上,我們還能看到一顆真誠的心,真誠地對待顧客,為顧客著想,正是有了這顆真誠的心,才使他沒有被利益蒙敝雙眼,沒有用“復炸油”,而是真誠地為顧客的健康著想,給他們提供新鮮健康的油條。對比起掛著“賣現宰羊”的牌子背地里卻拿出冰凍羊的商家,“油條哥”的真誠令我感動、暖心。
在我看來,“油條哥”的“誠”為我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昨天是“3.15 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新聞媒體又揭露暴光了許多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事件,越來越多消費者被欺騙、被侵權的事件發生,使人們漸漸感受到社會上“誠”的缺失,而在這種情況下,“油條哥”的出現無疑是給社會及時地帶來了一種正能量,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社會“誠”還在,他用自己的正能量給社會帶來溫暖。
“油條哥”的“誠”,有溫度、有人情味,溫暖了社會,更給社會帶來了無限正能量,我們都應以他為榜樣向他學習。
【評語】議論類一等文。評分: 17+17+17=51
文章第一段引述了第一則新聞并明確表達了自己的選擇。第二段聯系另外兩則材料進行對比,更凸現出了油條哥的“誠”。第三段肯定了油條哥作為商家對消費者的誠信,把油條哥的做法和社會現實進行對照。第四段寫到他對顧客的真誠可貴。第五段再進一步論述他以“誠”為人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給社會帶來了正能量。最后一段收束全文,再次強調觀點。文章切合題意,觀點明確,結構嚴謹。
文章將油條哥“誠”的內涵和價值進行了層進式的分析,思路清晰,能聯系現實,有自己的見地。文章中規中矩,但論述的深度略顯不足。全文字體工整,語言流暢。發展等級打在“豐富”之“材料豐富”。
以愛化之
一個貪圖不義之利的黑心商家,一個誠信經營的油條小哥;一個忙得無暇顧及父親的醫生,一個掛號只為見兒子的老翁;一個貪玩不慎損壞名畫的男孩,一個寬容的畫展主辦單位。三則新聞都震撼了讀者的心靈。但若只能選其一刊于《暖聞》專欄,我認為第三則更佳。在損失與呵護之間,畫展主辦方給我們展示了暖暖的愛。
童子之心,以愛化之。主辦方的目的是保護孩子的心理,是精神上的一種呵護。試問一個12 歲的小男孩,心志尚未成熟,隨父母前去觀畫,卻因不慎損壞畫作而遭到嚴厲呵斥,他幼小的心靈會受到怎樣的打擊?這幅畫也許價值連城,但這種所謂的“價值”不過是大人世界里用金錢衡量出的一個數字罷了。而在孩子的世界,快樂、歡笑,即是價值。在小男孩眼中,那珍貴的作品也許與家中隨手可得的玩具沒有區別,為何在家損壞玩具就沒關系,而損壞鐵框中的一潑“油墨”就要受罰呢?
在孩子的價值觀尚未成熟之時,呵斥會帶來的只有挫敗——挫敗孩子的冒險之心,因為他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放開手腳玩耍。也許教導應來得更快、更直接一些,或許這也是畫展主辦方考慮的第一點。
無心之失,以愛化之。若損壞畫作的不是一個孩子,那會不會得到同樣的原諒呢?我想應該不會,因為事情的定論因人而異。對于小男孩來說,他沒有任何經濟能力來彌補過失,這也就意味著,一旦主辦方索要賠償,那將由他的父母承擔。同時,小男孩乃無心之失,并非有意為之。這兩點從物質角度考慮是主辦方決定的重要原因吧。不強迫一個沒有承擔能力的人承擔責任,不為難他人的無心之失,體現的是主辦方的大度。
失責之舉,以愛化之。作為內部原因,主辦方的行為是對自己疏忽的懺悔。完善的管理,完備的設施,以及足夠的人手進行管理、巡視,是不應當會出現小孩“探身”看畫之舉的。如今,畫作損壞,主辦方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所幸,主辦方沒有把過錯歸于他人,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而是選擇了承擔。此舉正是主辦方內部的一堂成功管理課,相比于對員工過失的批評,用愛也許更能凝聚人心。
呵護,關懷,寬容,責任,無一不是我們當今社會需要的正能量,將此事刊于《暖聞》欄目,廣而告之,必能溫暖人心。此事無愧于“暖聞”二字。 ( 最后得分 5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