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四風”從來不應該是口號
孩子的思想引領,許多人固執地認為,這個問題完全是班主任的事兒,殊不知,孩子的思想問題需要學校所有教育者共同作用才能發揮更大的效果。
我們都知道,一所學校想要更好地向前發展,就需要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在環境打造上保持相對穩定的一致性,唯有如此,教育才會變得清晰起來,孩子們才可能在思想教育上得到更好地進步。
校風其實是教風、學風、班風更好結合起來的產物,有時候需要我們的管理者理清這樣的關系,學會從整體上構筑學校的靈魂,不斷地進行解讀,讓所有置身校園的人明白自己到底怎能活才有價值。
學校的靈魂在何處,我覺得有時候并不是有了先進的教學設備,教學理念,就能夠走得有多遠,它需要教育管理者從潛意識里激發大多數人的潛能,不能夠自以為是,就算有好的辦學理念,沒有人響應,這也是一句空話。學校的靈魂是一代代教育管理者延續而成的,一些管理者喜歡否定前任的一切規則和制度,如此就會造成新的政策沒有制定完備,老的制度沒有辦法執行,這就容易跟下面辦事的人形成錯覺,那就是政策沒有一定的嚴肅性和延續性。
事實上,優秀的管理者從來不會輕易否定前任的一些做法,只會通過觀察來審視學校發生的一切,集思廣益,從而更好地判斷制度或者規則在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如此,就算出臺一些新的制度,整個群體也會給以認同,這無疑會增強一項制度的執行力。制度沒有什么過分的好與壞,關鍵是執行到什么程度,每個人執行的認可度如何。有經驗的管理者都會給新政策的出臺留足空間,不會在許多人慕名奇妙的情況下,就立馬出臺一項政策,從人的內心出發,自然會有本能的抵觸情緒,這一點,我們的管理者不要大驚小怪,其實,管理者在與別人交流的過程中,也是在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制度,一旦制度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就像一個游戲一樣,在事先要與每個參與者商量好游戲規則,游戲什么時候變得有價值,那就是人人都把游戲規則牢記于心,游戲才會變出許多花樣來。
學校的校風就是建立在合理制度的基礎上,一所學校之所以普通無所作為,十之八九都是在制度上執行力不強造成的。這就需要我們的學校決策者與管理者重視每一項制度的出臺,不妨讓更大的范圍參與到政策的制定上來。魏書生先生強調民主管理,就是這個道理,在先生的《學校管理手冊》中,先生就詳詳細細地談論一項制度如何出臺,我發現先生會讓每一項制度由教代會來通過,看上去比較麻煩,但是,在制定過程中,許多人都已經認可了,如此,就會起到一勞永逸的作用。
校風的形成是需要延續的,我們不要輕易打亂一所學校已有的風氣,如果邪不壓正,決策者與管理者需要審時度勢,爭取更多的人參與談論,贏得支持,不是用自己的權力壓制每個人執行,這樣的制度就算再怎么好,也不會發揮已有的作用。一旦每個人都能夠在制度體系下有自己工作的尊嚴,那么良好的校風也就自然形成了。我覺得什么樣的校風才是陽光的,那就是學校的制度始終為教師和學生著想,讓每個人教學都有自己的價值,人心一旦齊了,整個校園才會散發勃勃的生機。無論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夫中學》,還是蔡林森所領導的學校,他們的人際關系都是特別和諧的,沒有正常的人際關系,想要讓學校有良好的校風,那是不可思議的。
一旦校風形成了,我們的教育管理者需要不斷地思考,以合適的理念來引領學校向前發展。學校真正的主心骨就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常常為許多管理者所忽視。
教師的教,就是需要如何提升課堂駕馭能力的問題,一個教師,他在不斷地研究與實踐中享受到教學帶來的成功,這有利于良好的教風形成。
事實上,許多孩子學習之所以痛苦,更多的是我們的教師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學理念,不知道科學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錯誤地認為,只要學生作業做得多,孩子就可能考得好成績。走進教師辦公室,不是看著老師在思考,什么樣的題型什么樣的孩子需要,而是一個勁兒地印試卷、發試卷、講試卷,乃至于,有些試卷做好了,沒時間講了,就把答案發下來了事,這樣的學習,我們又何談什么樣的效果。其實,老師們也特別辛苦,問題就是不去認真反思自己的行為到底有沒有用,孩子們到底能不能更加有效的學習。這就需要學校分管教學的管理者認真審視,而不是簡簡單單搞什么研究活動或者檢查教師教學情況,做什么記載。這些東西固然需要,但是學校教學管理者更需要思考,學校教師到底缺什么,需要什么樣主題的活動來引領教師不斷地成長,同時,圍繞存在的問題,給以相應合理的制度,如此,我們的教風才可能在最大范圍內得到改善。
許多教學管理者,他們也去聽老師上課,至于老師存在什么問題,到底怎么改進,自己也說不清楚,甚至有少數人還會笑話上課失敗的老師,這能讓教師走上正軌嗎?記得凌宗偉校長曾經舉了一個例子,說某所學校,一個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沒多長時間,校長就聽其上課,認為其上課存在問題,再過了一段時間,竟然不讓該年輕教師上課,搞得這位年輕教師整日里惶恐不安。凌宗偉校長認為,教師存在問題,到底誰應該負責任,一個年輕的教師,你學校還沒有量身定做給年輕教師打磨的機會,就急于給其分配任務,又有些不放心,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急急忙忙去聽課,到頭來,自然不會促進該年輕老師專業成長。實際上,許多年輕人在學校里,都沒有得到很好地鍛煉機會,除非學校實在沒有人了,才會想起年輕人,至于年輕人如何提升自我,也沒有相應的規劃,純粹是靠自己努力。
教風關系到課堂的質量,這不完全是考核所能解決問題,它需要我們教學管理者更好地去審視。人都希望自己成功,這是許多人為啥愿意無怨無悔奉獻教學工作的原因,說實在的,許多教師甘愿清貧,寧愿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不就是希望自己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嗎?為啥時下,教師辛苦,學生痛苦,就是我們單一的考核內容出了問題。學校的管理者不要狹隘的把住分數不放松,以為沒日沒夜的挑燈鏖戰,一切都可能取得好的成績,殊不知,一個孩子,屢戰屢敗,沒有成績感,他又何談什么學習動力。教風的形成基礎是建立在科學合理的行為之上,如果死楸蠻干,就算取得一點成績,那也是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有人說得好,不過分苛求分數,有時候好的分數會自然來的。
學校決策者與管理者心中有教師,關注教師面臨的各種困難,時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打哈哈、亂指揮,如此,我們的教師才可能智慧的關注孩子的學習、品德建設。學生學習痛苦,有時候存在錯誤的認識,總覺得老師布置的任何任務都是一種負擔,一旦對老師存在偏見,那么師生之間就存在芥蒂,自然學習起來就會特別痛苦。
學生的學風、班級的班風,這是在校風與教風的影響下自然形成的,我發現,當前的許多學校的校風、教風,教室的班風、學風都是純粹的口號而已,沒有實際的意義,至于為什么是這樣,很少有人去關注,到頭來,只能是擺設一個,并不能發揮真正意義的作用。我曾經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班級的班風,自然需要解釋,到現在,我當年的學生都記憶猶新,因為你的言論需要行動來不斷詮釋的。有一次上級領導視察,在準備的過程中,地方上的領導看到了,旁邊的人竟然要求把這黑字紅紙給去掉,主管領導不答應了,認為這個言辭挺有味道的。
學校教育是無小事的,常常是聯系在一起,它需要我們的決策者與管理者時刻從學校發展出發,以人的發展進步為準繩,讓學校充滿和諧,從而讓孩子們陽光快樂成長。(錢永華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61027/1284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