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陰虛之人的特點,一般針灸選用肺俞穴、心俞穴、肝俞穴、腎俞穴、陰陵泉、三陰交、太溪穴等,還可以利用陽中求陰的方法,針灸氣海穴、關元穴等。陰虛體質的人還可以選用按摩方法,但一般不采用艾灸療法。
(1)太溪穴
太溪有滋補腎陰的作用,適用于陰虛體質中偏腎陰虛的人。太溪不要用灸,灸為熱性刺激,容易傷陰,最好是按揉。
取穴時,正坐,平方足底或仰臥的姿勢。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每天2次,每次10~15分鐘。按揉太陰穴最好在晚上21-23點,這個時候身體陰氣較旺,可以“事半功倍”。
(2)照海穴
人體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照海穴按摩適用于陰虛體質偏于腎陰虛的。按摩照海穴的時候,要閉口不能說話,感到嘴里有津液出現,一定要咽到肚子里去。一般點揉5-8分鐘后就會感覺到喉嚨里有津液出現,疼痛也會馬上隨之緩解。
改善陰虛體質的刮痧法
首先要根據陰虛體質的人受力程度,采取輕刮、慢刮的手法,比普通人的刮痧力度要小一些。一般3~7天刮一次,每次20~30分鐘。具體方法如下,可選擇運用:
(1)刮督脈
督脈位于后背正中,從大椎(頸后部最突起的地方)到尾椎骨都可以刮。刮督脈可清熱降火、滋補腎陰。
(2)刮任脈
任脈位于人體前面正中線,從關元穴(臍下四指)到膻中穴(兩乳頭連線的中點)都可以刮。關元穴是人體一大補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氣血之功效。任脈為陰脈之海,刮任脈可理氣養血、平衡陰陽。
(3)刮胃經
刮拭范圍從小腿外側前緣到足第二、三趾端的胃經,重點刮拭足三里(前面已經介紹過)。可健脾助運化水谷。
(4)刮脾經
刮拭范圍從小腿內側到足大趾端,重點刮拭血海穴(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和三陰交穴(內踝尖上方脛骨邊緣凹陷處)。可運化脾血、滋補肝脾腎之陰虛。
(5)刮腎經
刮拭范圍從小腿內側后緣到足小趾端,重點刮拭涌泉穴(前面已經介紹過)。可滋補腎之元氣,滋陰降火。
以上經絡在刮拭時手法要輕,以疏通經絡為主,切不可強求出痧。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209/99528.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