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反腐”成敗關系到執政黨的民心得失和興衰存亡,關系到國家與民族振興大業的命運。對此,幾屆前任總書記都有這個認識,但正如胡錦濤在中紀委第六次全會上強調的,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事實也的確如此,僅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就立案64.3萬余件,結案63.9萬余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66.8萬余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24584人……其中不乏省部級官員。如果說這個數據說明了成績,那換一個角度來看,又恰恰說明了當前問題的嚴重性。<?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現在到習近平同志接過接力棒,能不能真正改變這種“依然嚴峻”的形勢,既是對執政能力的考驗,也是能否把握住民心歸一的良好機緣。

那么,當前反腐的最大阻力是什么?筆者想“拋磚引玉”,與網友們共同探討。我看:

一是“危機論”是否真正入惱入心。因為說存在著“消極腐敗的危險”就要與反腐形勢與成績掛鉤,按常規,接班官員往往怕說重了有貶低前任功勞之嫌,因此不敢說重了。比如為了迎接十八大召開,國家統計局特意公布了“民意調查”:人民群眾對反腐敗工作成效滿意的比例,2003年為51.9%,2011年達到72.7%,但民眾對此數據的真實性就大加“質疑”,問它是誰主持的調查?在什么樣的環境開展的調查?統計調查的樣本選取、調查問卷的內容和設計等等為啥不敢公布?說它是一種為了宣揚成績的“自話自說”,與實現存在問題相較簡直是一種黑色幽默。因此若怕得罪人而不敢直面真實,也就不敢真正“破冰后動”,就像“三講教育”、“三個代表”學習、“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一樣,成績說的很大,效果卻是因腐敗涉嫌犯罪的人數越來越多、級別越來越高、貪賄數額越來越大。

二是反腐敗的直接阻力來之于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不錯,我們制度上有《監督條例》、《處分條例》等,但如果沒有領導的重視,沒有領導的支持,督查有用嗎?更何況很多制度只是對干部而不對領導的。什么民主生活會、述職述廉也只是走走形式,哪有毛澤東時代的真刀真槍地干呢?“一把手”作個樣,大家也就你好我也好了。更趣味的是有些談話變成了通氣,提醒下一次要講究“方式方法”,以至于出現許多“帶病”提拔、頂風違紀違法的現象。有司法界的同志說,每次逮到一個腐敗分子,馬上就有很多人找上來,其中最惹不起的也是各級領導。有的事情尚未查清,就要求限時放人;有的發現重要線索就被叫停;最快的一個是剛見到人就被領導打斷了。最突出的事例就是“官員財產公示制度”,這個在全世界發達國家都是成功反腐的實踐經驗,在我國就是執行不了,豈不耐人尋味?

三是官場生態環境被大大污染。現在上層有腐敗,基層更猖狂。官吏帶頭,腐敗已涉及文化教育、學術科研、醫療衛生、新聞藝術、司法軍隊,什么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會計假帳、假酒假藥、瀆職犯罪、以禮代賄、假球假唱……無所不包。因此反腐的面很廣,量很大。若不從狠抓吏治腐敗做為突破口,在狠抓環境污染上下功夫,就難根治。

四是濫用“維護穩定”的口號。誰都明白若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什么事情都干不了的道理,問題是近些年來一些腐敗分子正是借用了“維護穩定”的口號,大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恣意侵害群眾利益,鬧出群體事件還要動用警力“維穩”,攔截上訪更是司空見慣,……試問,不反腐敗能有政治穩定嗎?

現在習總書記上任“兩談”反腐,他無論是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還是引用“物必先腐,而后蟲生”的詩句,都昭示了決心狠抓黨內廉政建設,確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的決心。這足以說明我們黨和民族大有希望。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6/140.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