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不潤丨知乎
問題:抑郁癥能完全治愈嗎?
我們一般會用 treatable(能治療的)和 curable(能治愈的)來形容一種疾病。而在談抑郁癥的時候,我們一般會跟患者說 treatable,意思是告訴他“可以治療啊!”,甚至有時候會用 highly treatable,意思是“必須可以治療啊!”。但極少會用到 curable。
用 treatable 的原因是,抑郁癥的確是可以治療的,不會一點效果也沒有。幾乎所有的抑郁癥患者,在經過正確的治療后,病情都能大大改善。打個不正確的比方,假如你抑郁癥發病時候感覺像在地獄里一樣,雖然治療不能把你送進天堂,但最起碼可以把你拉回人間,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那么,不說 curable 的原因,是因為抑郁癥不能完全治好嗎?也不是。有人治療過一次以后再也沒有發病,他當然可以宣稱“老子徹底治好了,陽光少年又回來了”,但對一個醫生來說,恐怕不能輕易作出已經痊愈的判斷。因為抑郁癥非常容易復發,經歷過一次發病的患者里,至少 50% 會有一次或多次的復發;而經歷過兩次發病的患者里,至少 80% 會再次復發。平均來說,一個患過抑郁癥的人,一生中可能要面臨 4-8 次的復發。
對一個抑郁癥患者來說,很可能會長期生活在“變好”和“治愈”之間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最好要學會在抑郁癥的陪伴下生活。注意是陪伴,而不是跟抑郁癥斗爭。大部分復發的人,都會意識到這跟感冒發燒一樣,是可以治好的,但一輩子難免要經歷幾次。在這幾次期間,學著如何調整自己,讓抑郁癥不對生活造成太嚴重的影響,是必經的階段,也不妨認為是人生另一種難得的經歷,盡管滋味不好受,但最終是會好起來的。
最近的孫仲旭和羅賓 · 威廉姆斯自殺可能會讓很多人疑慮,抑郁癥是不是治不好,最后都要走到這個地步?我認為大可不必。首先我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接受過正確的抑郁癥治療,孫仲旭可能已經飽受好幾年抑郁癥困擾而沒有任何治療,最后才去的醫院(很多中國人會這樣);羅賓 · 威廉姆斯的吸毒史(甚至可能仍然在吸)和不良生活習慣會嚴重影響治療效果。而對眾多普通人來說,病情相對單純,越早就醫,恢復的速度和效果就越好。
但遺憾的是,至今仍然有太多的人不愿意去就醫,認為抑郁癥是自己軟弱無能的表現,覺得這是很丟人的事情。你可以從身邊聽到大量類似的社會輿論,也能從知乎上看到這樣的高票回答。但是我看到的,真正悲慘的,從來都不是那些治療了又復發的人,而是那些受抑郁癥折磨、受輿論左右、不知所措又羞于邁進醫院一步的人們。
所以我總在建議,至少知乎上的各位,不要說什么悲情的抑郁癥,不要給抑郁癥貼標簽,不要丑化或美化抑郁癥,這就是一個普通的病而已,只要你去治療了,你就走在變好的路上。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li/20161107/4234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