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導讀:

作者Dr.2,珍立拍股份公司董事長隨著今年春節后“兩票制”帶“營改增”開始大規模推廣,部分公立醫院藥品實施“零加成”之后,藥企與代理商、醫院、醫生之間的博弈更加

作者Dr.2,珍立拍股份公司董事長

  隨著今年春節后“兩票制”帶“營改增”開始大規模推廣,部分公立醫院藥品實施“零加成”之后,藥企與代理商、醫院、醫生之間的博弈更加嚴重,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觀察,這種矛盾可能將以非常激烈的方式表現出來。

  第一,正式實行兩票制及營改增之后,大批底價招商的醫藥企業沒法處理稅費,只能高開,隨后高開給商業,配送醫院。不能再像從前,以底價“一腳踢”的方式,讓所有營銷費用和回扣均由代理商處理。底價高開之后就只能由廠家支付費用給相關醫生,以及醫院開發費用,這樣就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一般原來出廠底價在藥品零售價的2-3折,一下子大幅度高開之后導致帳面利潤暴增5-10倍。醫藥工業企業納17%增值稅和25%所得稅,就算有稅收優惠和補貼,綜合稅率也不會低于10-15%。那么再從里面提現去補貼醫生,成本異常高昂。

  非常多的培訓班講解如何通過稅收洼地進行費用拆解,但非常實際的問題是:拆解幾千萬還有可能性,如果數以億計或者數十億,你試試看,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國家上了金稅三期都有大數據監測系統,整個財稅費用流動在稅務系統上一清二楚。

  第二,以傳統營銷模式進行回扣等利益驅動來促進處方,現在逐漸出現了重大博弈。因為以前是由廠商直接底價給代理商、自然人,由他們去整合過票維持醫生的處方行為。人在什么時候最用心,當然是做自己生意的時候最用心!無須督促,他們一定比較勤奮努力。

  同時如果費用給付不及時或者相對于競品出現克扣,則隨后醫生的處方量必然下降,直接會影響自己利益。但如果廠家高開后只能直接返利,給醫生費用的話,且不說合規問題與新增全國醫生聯絡人的額外成本,其實如果真能自己建醫生渠道的話也不用代理了,一大批廠商根本沒有那么多人力觸達終端醫生。

  如果現在把錢給代理商,代理商是否能像從前那樣,把費用足額傳遞給終端呢?如果只給代理商或者自然人傭金的話,那么其工作動力和推廣情況就會大幅下降,這樣就形成了三方博弈,因為這時候代理商的利益并不完全和銷量掛鉤,而且有非常強的滯后性,出工不出力也很難監督,廠商面臨兩難選擇。醫生回扣下降時從群體利益驅動來說,他們會優先尋找更多利益補償的產品。

  因此廠商看起來是利潤一下子暴增,但是如果隨著處方行為轉變之后,在長期發展中就會出現嚴重劣勢,特別是大量仿制藥。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以前底價招商時由代理商現金拿貨,或者帳期很短,賬款由隨后的產業鏈集體承擔。現在直接高開給商業,再跟醫院結款。醫院結款賬期普遍在6到12個月,就會導致廠商現金流壓力非常大。

  賬面高利潤其實是建立在這些款項都收回的情況下。當醫院藥品零加成,特別在醫保控費的情況下,醫院沒有動力多賣藥,而后轉向讓醫生多開檢查,治療和手術,提升整個醫院的毛利率。于是這些藥品銷售就是成本中心,醫院非常有動力與廠商進行博弈,欠賬不給,額外收取藥事費用,這是在壟斷情況下必然出現的現象。在此背景下,在臨床門診或病房中尋找某藥企市場推廣人員,以擾亂臨床秩序或商業潛規則等為由,給該藥企停藥貨拒絕付款。用政策和輿論高壓讓藥企無處申訴,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在此非常殘酷的現實下,傳統的營銷之路,以底價大包、回扣利益驅動、代表客請拜訪的模式遭遇重大挑戰。

  藥企急需一種新型的營銷方式,且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能夠“廣覆蓋”接觸目標醫生人群,提升品牌和曝光率,這種營銷方式當然有效,因為在同等條件下,人們會優先選擇知道或者相對熟悉的事物,也就是“知曉率”法則!一項有趣的實驗表明,即使沒有任何利益回扣的call center,用電話與醫生進行溝通拜訪,在市場空白地區,平均也可以帶來8%的市場銷售增量。

  第二、藥企需要更好的營銷工具,與“精準”目標醫生用戶進行互動,把握他們的所思所想,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服務。其實回扣只會減少,并不會消失,即使在歐美發達的國家,我曾經去留學期間,一樣看到他們的醫藥公司變相回扣,吃請,禮品和游玩等等。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哪里都一樣。但是如果新的營銷方式更有效果,同時大幅降低成本之后,就能把做其他事的空間留出來。

  第三,即使藥企通過招商把任務都分給了代理商或者自然人,但是終端醫生渠道建設仍然非常重要,藥企希望可以更好地進行管理與情報分析,也希望有工具可以幫助代理商進行學術推廣,彌補不足。

  綜上所述,廣覆蓋,精準和低成本,是其中最關鍵的三個詞!即便是大型藥企自建營銷團隊,一樣面臨這個問題!

  因為當前醫生用戶行為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非常多的注意力轉移到了移動互聯網,如手機和iPad上獲取醫學信息,參與活動,與患者和其他醫生進行溝通,因此數字營銷就符合上述的三個關鍵詞,而且勢在必行。其實所有醫藥營銷的變革都是來自于競爭對手的驅動。就像很多藥企開始并不想以回扣方式進行市場推廣,但是誰先做,誰就先獲益,先入廠商的利益示范性,極大推進了“后進”,形成潮流趨勢。

  在大批醫藥代表進不了醫院,或者進去之后各種不待見,線下會議與科室會越來越難做,吃請也沒人去了,而且醫院趁機強辭奪理,甚至有一些屬于變相敲詐,廠商變成了弱勢群體后,數字營銷在此醫藥營銷大變革之際,將會發揮巨大作用,誰率先掌握主動,誰就能獲得巨大優勢。

  先轉型的獲益比較明顯,如GSK經過兩年的臥薪嘗膽,不靠回扣仍然重新走上了增長之路。同樣國內很多企業堅持學術營銷變革,在數字營銷嘗試中,嘗到了甜頭,逐漸擴大了范圍,其實水下暗流涌動。

  數字營銷以及合規CSO有幾種主要運營方式:

  第一種是數字調研:商場如戰場,每個藥企都非常想知道自己的藥品在全國或者局部市場效果如何?想知道競品的銷售情況與市場活動,想知道自己做了投放,學術會議以及市場活動之后的效果追蹤。只要產品在賣,這就是永續需求!而且調研不僅是情報搜集,他可以有效觸達客戶,尋找未覆蓋的用戶,調研中可以進行處方觀念的轉變和植入,包括新的治療觀念和指南的引入。

  第二種是學術會議線上化:現在線下邀請醫生參加學術會議越來越難,把資源集中在線上進行更廣泛的直播和錄播,為醫生提供經濟有效方便的繼續教育方式,并且讓醫生知道是由廠家贊助支持,這是新時代數字營銷的成功模型。

  第三種是廣泛進行交互式營銷:通常可以從知識競賽、病例收集、患者依從性管理、數字DA等互動合規方式,通過新的醫生社區載體與目標群體進行交互,降低營銷成本又有長尾效果,還能提高醫生互動參與率,不知不覺中進行了品牌觀念的植入與市場活動的開展,提高了醫生對相應廠商的友好度!

  經過較長時間的一線調研,在此拋磚引玉,關于藥企數字營銷的理論與實戰,歡迎與Dr.2進行聯絡切磋。

  (歡迎轉載,注明作者和出處即可,愿意與Dr.2交流的請加微信號:medicool3)

  相關閱讀:

  《藥企數字化營銷為什么會有效果?》

  《面對一個“連接”的世界,藥企營銷應該如何突破?》

看文倉www.kanwencang.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309/115671.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