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考·全國卷Ⅰ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某網站“4220聊天室”有這樣一段談話。
A:我給大家講個故事。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洗染店老板,小女兒嫁給雨傘店老板。老太太天天為女兒憂慮:雨天,擔心洗染店的衣服晾不干;晴天,生怕雨傘店的雨傘賣不出去。后來,有一個聰明人開導她:“老太太好福氣啊,雨天,小女兒生意興隆;晴天,大女兒顧客盈門。您哪一天不快活啊!”
B:妙極了!改變思維的角度和方式,我們就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
C:快樂幸福是這樣得來的么?
D:阿Q!
請以“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2004年高考·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走你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但丁)
○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波蘭諺語)
○應當耐心地聽取他人的意見,認真考慮指責你的人是否有理。(達·芬奇)
○相信一切人和懷疑一切人,其錯誤是一樣的。(塞納克)
面對各種說法,有人想:我該相信誰的話呢?也有人想:還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請以“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2004年高考·全國卷Ⅲ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某網站“4220聊天室”有這樣一段談話。
A:快樂的人生,也會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卻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個雞蛋,放大成失去一個養雞場的痛苦。
C:考試失手,競爭失利,戀愛失敗,親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點點,都是無法排解的痛苦啊!
請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2004年高考·全國卷Ⅳ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一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為什么自己有錢以后很多人不喜歡他了。哲學家將他帶到窗前,說:“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說:“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學家又將他帶到鏡子前,問:“現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學家一笑,說:“窗子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區別只在于鏡子多了一層薄薄的白銀。但就是因為這一點銀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了。”
請以“看到自己與看到別人”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2004年高考·北京卷
以“包容”為題,寫一篇文章。(60分)
要求:
(1)“包容”有寬容、大度、不計較、有氣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納、接受不同意見的意思。本題若只從其中一個方面寫,也可以。
(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3)不少于800字。
2004年高考·天津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選材的木匠來到山里,當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狀的樹根時,認為是無用之材,搖搖頭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藝術家也來到這里,看到樹根,喜出望外,就把它們拾回家,加以雕琢,樹根變成了精美的根雕藝術品。
這則材料會使人產生許多聯想,請你結合生活實際,以“材與非材”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1)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體自選。(4)題目自擬。(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襲。
2004年高考·上海卷
以“忙”為話題寫一篇文章。(70分)
要求:(1)題目自擬。
(2)1000字左右。
(3)不要寫成詩歌。
2004年高考·重慶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
一位登山隊員參加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活動,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體力不支,停了下來。后來當他講起這段經歷時,大家都替他惋惜,為何不再堅持一下呢?再攀一點高度,再咬緊一下牙關!
“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點,我一點都沒有遺憾。”他說。
在這則材料中,登山隊員對自我的認識與“大家”對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現實生活中,自我認識與他人期望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們深思。請就“自我認識與他人期望”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1)試題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體自選。(4)題目自擬。(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襲。
2004年高考·湖南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目前,我國18歲以下未成年人已達3.67億,在每個孩子的背后,是一雙雙深情關注的眼睛。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中國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現代教育意識向家庭的滲透,家長與孩子民主平等關系的建立,家長們春風化雨般的言傳身教……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中國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問題。
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你對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請以“家庭教育”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所寫內容必須在規定的話題之內。(2)除詩歌之外,其他文體不限。(3)不得抄襲。
2004年高考·廣東卷
閱讀下面的寓言,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古時東甌(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帶)人住的是茅屋,經常發生火災,為此痛苦不已。有個東甌商人到晉國去,聽說晉國有個叫馮婦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現之處,就無虎。東甌商人回去后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國君。由于東甌話“火”和“虎”的讀音毫無區別,國君誤以為馮婦善于“撲火”,便以隆重的禮節從晉國請來了馮婦。第二天市場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訴馮婦,馮婦捋起袖子跟著眾人跑出去,卻找不到虎。大火燒到王宮,大家推著馮婦往火里沖,馮婦被活活燒死。那個商人也因此而獲罪。(據《郁離子·馮婦》改編)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語言溝通的問題,彼此一再產生誤解,以致馮婦葬身火海。由此可見,語言上的溝通成功與否,有時影響巨大。請以“語言與溝通”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結合個人見聞、感受或學習語言的體會。
[注意](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體自選(詩歌除外)。(4)題目自擬。(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襲。
2004年高考·福建卷
選擇下面所列的一個人物或文學形象作為話題,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物:孔子蘇軾曾國藩魯迅史蒂芬·霍金
文學形象:曹操宋江薛寶釵冬妮婭桑提亞哥
[注意](1)題目自擬。(2)立意自定。(3)文體自選。(4)不得抄襲。
2004年高考·江蘇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水有水的性格——靈動,山有山的性情——沉穩。
水的靈動給人以聰慧,山的沉穩給人以敦厚。
然而,靈動的海水卻常年保持著一色的蔚藍,沉穩的大山卻在四季中變化出不同的色彩。
請以“水的靈動,山的沉穩”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話題包括兩個方面,可以只寫一個方面,也可以兼寫兩個方面。(2)立意自定。(3)文體自選。(4)題目自擬。(5)不得抄襲。
2004年高考·遼寧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記者采訪一位名人的母親時說:“您有這樣出色的兒子,一定會感到十分自豪。”母親贊同地說:“是這樣。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也同樣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這位母親的話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確實讓人驕傲;但平凡充實,也足以令人自豪。請結合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就“平凡與自豪”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體自選。(4)題目自擬。(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襲。
2004年高考·湖北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唐朝的劉禹錫寫過一首《昏鏡詞》詩。詩的小引說:一位制鏡的工匠在店鋪里擺了十面銅鏡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制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問:為什么鏡的昏明如此懸殊?工匠解釋說: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鏡子都磨制得一樣光亮,問題是買鏡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歡昏鏡而不喜歡明鏡,因為清晰光亮的鏡子能照見無論多么細小的瑕疵,絕大多數人用這樣的鏡子會感到不自在。
劉禹錫所說的鏡似乎不是單指用來照臉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單個的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都離不開“鏡”;“鏡”也無處不在,有明鏡,也有昏鏡。
制鏡、售鏡自有目的;買鏡、用鏡大有講究。請就“買鏡”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體自選。(4)題目自擬。(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襲。
2004年高考·浙江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有關部門調查顯示:某省公眾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總體達標比例僅為7.5%,與該省的經濟發展頗不相稱。該調查認為:人文素養反映了一個人的基本修養和品質,體現了人們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價值觀;缺乏人文素養,失落人文精神,必然會制約個人乃至社會、國家、民族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在建設物質家園的同時,應高度重視精神家園的建設。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請以“人文素養與發展”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記敘見聞、經歷,談談體驗、感受,講述故事,發表議論,展開想象,抒發感情,等等。
[注意](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襲。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07/113794.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