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宋代的文章大家都有那些人,你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報出一大串的名字,歐陽修、三蘇父子、王安石、曾鞏。再問你在浩瀚的宋文中,你喜歡那幾篇文章,你肯定也會毫不猶豫的報出一大串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東坡的《前赤壁賦》、《后赤壁賦》。
宋朝就是這么厲害,那么多的星光,照亮了中國的文壇。
公元1046年,即宋仁宗慶歷六年,由于參與新政失敗,歐陽修被朝廷貶到安徽滁州任知州。滁州地僻人稀,山水秀麗,著名的瑯琊山靠近官署,歐陽修公事之余,常常去山中游玩。瑯琊山寺的主持智仙跟歐陽修是好朋友,為了方便歐陽修飽覽山水風光,就修了一座亭子。亭子落成之日,歐陽修前來祝賀,給亭取名“醉翁亭”,寫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記》。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寫好后,就將它貼在滁州的城門口,向往來的人們征求意見,以求完善。文章貼出后,凡是看到的人,沒有不說好的,這讓勤于修改文章的歐陽修感到有點失望。
正在歐陽修以為聽不到意見時,有個砍柴的路過此地,只見他把肩上柴擔一擱,就專心致志的看起《醉翁亭記》來。看完,他就搖頭了,眾人問他為什么搖頭?樵夫說“不好、不好。”
歐陽修就問他,那里不好。樵夫說文章整體寫的很好,無話可說,就只是開頭不好,太守,您還是自己去山中轉轉吧,建議您,要去的話,得從瑯琊山的南門進去。
歐陽修就真的聽從樵夫的建議,從南門上了瑯琊山,到得山中,登高一望,他恍然大悟,回來就將文章做了修改。
原來,歐陽修《醉翁亭記》的開頭是這樣的“環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諸山,林壑尤美。”經過修改,歐陽修將開頭改為“環滁皆山也。”改后的文字更加精煉和簡潔,這也符合歐陽修作文一貫提倡的簡潔風格。他在編撰《新唐書》時,就跟另外一個主編官宋祁一道,致力于用最簡潔的文字將歷史完整的記錄下來。他對自己編撰的《新唐書》很是得意,以“其事增于前,其文省于舊”而夸,不過,著史和寫散文不同,史書有不可以簡略的地方。
歐陽修從善如流,修改文章絕不止是這一例。他晚年時,自號“六一居士”,說自己有藏書一萬卷,收集的歷代金石文章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加自己有關老人。就是在這樣悠閑輕松的時候,他也沒有忘記修改文章。經常就拿出自己早年的文章出來閱讀修改。歐陽夫人心疼他,怕他勞累,就說這么大歲數了,還勞這個神干嘛,又不是小孩子,文章不好,還怕先生罵?歐陽修說,我不是怕先生罵,我是怕后生笑。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歐陽修的認真。
有關歐陽修作文的趣事還有很多。有次,他跟翰林院的同僚上街去玩,看到一個奔跑中的馬踩死了一條犬,就說我們來用文字記錄這件事吧。同僚說“有犬臥通衢,逸馬蹄而死之。”歐陽修覺得同僚寫的太啰嗦了,說“要叫你編撰史書啊,一萬卷都寫不完。”同僚說,那要您怎么寫呢?歐陽修云“逸馬殺犬于道。”
不過,這個故事,也有說不是歐陽修,是宋朝的另外一個古文大家穆修。說的是穆修跟他朋友張景的事。穆修的是“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張景的是“有犬死奔馬之下。”二人所記,各有所長,但就文章總體來說,還是略偏于拙澀。
其實,就奔馬踩死黃犬這事,根據歐陽修他們的筆法,可以有多種表述的方法。
1.有奔馬斃犬于道。
2.有犬臥通衢,逸馬蹄而死之。
3.逸馬殺犬于道。
4.有奔馬踐死一犬。
5.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
6.有犬死奔馬之下。
看官,要你寫,會怎么寫呢?有沒有膽量試試看?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70308/115279.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