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比較大型的起重機械實施安全方面的管理就是一項系列性的程序,其主要內容有:機械方面的維護、相關操作者的培訓等。對于機械應用的整體流程中所有步驟均進行強化管理,才可以盡量地降低或者是完全避免出現各類事故的現象。另外,以此為基礎,如果能再加上工程施工的上級領導給予高度關注和強力支持,那么就可以更加深入地從根本上去強化工程安全的統一管理。首先要保障大型起重機械的制造廠家在商品質量上的高標準,再有專業化的操作者,以及對安全生產具有高度重視的管理領導層,大家一起努力并真抓實干,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實施標準化運行,那么才可以讓這些大型機械具有更加安全地生產與應用。
關鍵詞:起重機械;現場服務;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TU85 文獻標識碼:A
1.橋式起重機事故的案例分析
1.1 事故簡介
時間是在2015年5月20日,在某個船舶制造企業的碼頭上,一臺型號為QD250的大型橋式起重設備在對型號為YB302#7S50MC-C8的柴油機實施起吊工作,當把這個柴油機吊起大概1.5m的時候,用于起吊的主要鋼絲繩陡然崩斷,造成了墜落的重物將下方的兩名工作人員當場砸死以及一名相關工作人員受傷,墜落的柴油機也出現了一些部件損壞的嚴重事故。
1.2 資料審查情況
這個大型橋式起重設備是由我國的某個重型機械生產公司進行生產與安設的,此種類型設備規定起重的重量是250t/10t,其橫跨長度有27.5m,設定的工作等級是A5,這個設備是在2008年的3月制成出廠,在同年的5月15日正式實施安設,對安設過程實施監測的是當地相關部門,并且是在2010年的10月12日實施了首次定期檢測,而接下來的一次檢測應該是兩年后的同一日期。但是,起重機械的使用單位并未根據這些規定去實施定期的相關檢測,屬于超期性質的應用。
另外,對于這個起重設備的相關資料、載荷性能以及被懸吊柴油機的相關資料實施全方位的查驗得出,所有的檢查項目全都符合相應的設計規范。
1.3 事故原因分析
為找尋造成事故的根本因素,從而針對下列幾部分實施了相關資料的檢查、取證以及技術檢測等。
1.3.1 發生事故時的荷載情況
發生事故時被懸吊的柴油機總重量為242.7t。這些年以來,這個起重設備實施吊運的器件均沒有出現超載的現象。
1.3.2 對于損壞的滑輪進行有關檢測
對于事故中造成的損壞滑輪實施全方位地檢測,并且各項檢測結果均是符合相關要求的。
在對于事故中損壞滑輪的輪緣磨損程度實施檢測的時候,得出這個滑輪的輪緣損耗程度是10.90-7.93=2.97mm,如果用百分比去顯示的話,也就是約占初始厚度的27.25%,也就是說大于了20%的初始厚度。
1.3.3 對于起重設備的應用不符合有關法律的規定
其一,此起重設備未依照規定實施相應的檢測。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像這樣的橋式起重設備必須是每隔兩年進行一次檢測。但是這個橋式起重設備在應用過程中并未進行按時的報檢和檢測,屬于超期限的違規操作。
其二,此次事故中的相關操作存在著違反規定的工作。其違反的規定有:在GB 6067.1-2010《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第1部分:總則》中規定對于懸停的荷載下方不允許有人員通過和滯留;在GB/T 18453-2001《起重機維護手冊第1部分:總則》中規定了如果有人員停留于懸吊物件下方的時候,需要在合適的位置用支撐柱或者是墊塊的方式予以防護。
而這個起重設備在出現事故的應用中并未采用相關的規定要求,因此是違章的工作和運行。
2.橋式起重設備現場服務的安全管理措施
2.1 設備方面
2.1.1 車輪和軌道出現問題
起重設備在使用中,其車輪和軌道出現最多的問題就是車輪出現啃軌現象和小車出現不等高以及打滑的現象。前一種現象的形成是有很多因素的,并且其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比較輕的時候會縮短起重設備的使用壽命,非常嚴重的時候就可能出現大的事故,因此說相關的管理者應該對此現象給予充分地重視。啃道形成的關鍵性因素為設備安設時存在誤差、不均衡的摩擦和各種原因的大車傳動體系制動不統一。通常,起重設備的車輪與軌道之間的距離是有相應要求的,多為30mm~40mm,若不按照要求進行安設則很易導致不均衡的摩擦出現,最終會因制動方面的不統一而損壞設備。所以說,對于這些設備的安設與維護必須讓相關資質機構來實施,并進行相關的后期檢測。另外,如果小車出現車輪不等高的時候也容易導致起重設備發生問題。在使用設備的時候,若出現某個車輪的懸空或承壓過小的時候就可能導致“三條腿”的情況發生,而此現象的形成多是因為安設時出現的誤差太大以及小車自重分布不均衡。起重設備在檢測的時候一定要非常仔細地進行,對于所有可能會導致故障發生的隱患都要進行有效的消除。
2.1.2 制動設備問題
制動設備屬于橋式起重設備中的主要組成零件,也是安全方面的重要配件,其功能是防止被吊起的物體下落,也就是達到停車的效果,制動設備的正常運轉才是起重設備使用更安全、更具精準性的保障。當前,最多見的制動設備可分為:帶式、塊式和盤式3種形式。當起重設備正在工作的狀態時,制動設備有可能會發生下列問題:制動能力不夠、猛然出現的制動設備失靈、滑輪升溫太高、制動墊出現冒煙現象以及制動臂無法伸開等。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有可能會導致事故的發生。
2.2 管理方面
在各類管理體制方面應該有效的完善和強化,根據橋式起重設備的相關安全規范體制去實施。應用起重設備的企業一定要嚴格依照《起重機械安全管理規程》與《起重機械安全規程》(GB6067)中的有關要求,應該專人專管,責任到人,對于起重設備的定期檢測、保養以及維修等各類體制都要認真的、全面的制定,并且要不斷地總結各種現實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并上升成為安全生產的相關制度規章條例,這些高效執行的措施必定會降低事故的發生率。綜合來講,此類管理措施主要有:(1)依照生產需求、生產場地以及規定荷載等情況對起重器械的型號進行挑選;(2)為了保障設備能夠安全使用,應該每隔兩年進行一次靜負荷測試,且能夠進行超負荷的測試;(3)應將責任真真正正的落實,根據“四檢制”的規定對各種設備實施檢測,一旦查出有隱患存在就必須進行及時地維護,謹防帶病運行的現象發生。
2.3 環境方面
第一,在防塵方面應該落實好。通常情況下,各類車間和廠房中的粉塵是比較多的,嚴重威脅到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因此對于防塵應當重視起來,并且積極地使用各類方法去防塵。
第二,在現場的各方面秩序應該維持好。對工作場所中的物品應當進行合理性的擺放,尤其是在進行整體大修的時候,更是應該做好全方位的警示與防護工作,從而讓維護人員能夠更安全的工作。對于室內或者是夜晚工作的環境,應當合理的增加照明設備,只有在保障了光線良好、視野清晰的前提下才能會更加安全的去工作。
第三,在粉塵的處理方面應該積極和有效。因為粉塵問題,通常需要對工作場所實施打掃,而很多單位采用的是風管吹掃,可是此方法是不合理的,應當選用吸塵的方法,對于塵土顆粒過大的則選擇掃成堆再處理的方式。另外要注意的是,對工作場所的噪聲實施相應的降噪處理,則會有效地改善施工工人的自我感覺,從而以保持工人的良好心情為基礎去降低事故的發生率。
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橋式的起吊工作也屬于事故多發的工種,相應的安全生產管理與以外事件預防管理均為較為煩瑣的管理工作。而有關工作人員也一定要具備相應的安全生產意識和專業技能,要有比較強的責任意識,能夠熟練地操作起重設備的各種運行以及掌握相關的規范章程。應當始終如一的遵循關于安全生產而倡導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八字準則,應當真真切切地落實以人為本的概念,積極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若發生事故則要及時處理,要用正確的態度去保障人員與財產的安全。
參考文獻
[1]陳輝,艾月飛,陳勝.淺談監理人員對施工現場起重機械的安全管理[J].建筑,2015(2):80-81.
[2]張順瑜.施工現場建筑起重機械設備安全管理現狀和對策探討[J].四川建材,2015(3):252-253.
[3]余桂愛.淺析建筑起重機械事故多發原因及預控措施[J].浙江建筑,2015(8):60-63.
[4]秦亞邦.淺談電建公司起重機械安全管理體系[J].建筑機械化,2012(1):92-93.
[5]李雄.淺談高速鐵路施工現場起重機械安全技術管理[J].科技資訊,2012(5):159.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kanwencang.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208/99038.html
文章列表
BloggerAds
- Dec 15 Fri 2017 00:22
起重機械公司現場服務安全管理
文章出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