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導讀:

就愛閱讀網友為您分享以下“歷代名畫家之鄭燮”資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對92to.com的支持!

歷代名畫家之鄭燮

“揚州八怪”中最受人們稱道的畫家是鄭板橋。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揚州府屬興化縣人,他有詩、書、畫三絕,三絕中又有三真:真氣、真訣、真趣。他的蘭、竹之作,遍布世界,馳譽中外,深得人們的喜愛和推崇。

鄭板橋幼年家貧,喪母,賴乳母教養,并隨其父學畫,早年便在揚州以賣畫為生,經常過著“下荒涼吉絕薪,門前剝啄來催債”的困窘生活。后由朋友資助,才得到讀書機會,并應科舉而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49歲出任山東范縣、濰縣的知縣(即七品縣官),歷時12年。在任期間,鞭笞奸吏,勤政于民,被百姓尊稱為親民之官。他對百姓關懷備至,深得百姓的感戴。“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這首題畫小詩,表達了鄭燮關心百姓的虔摯情感,然而出于對災民的關心,擅自開倉賑濟,觸犯了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誣告罷官。他憤然絕意宦途,重返揚州,以賣畫為生。

鄭燮酷愛繪畫藝術,用真情寫畫,不以貧寒以畫謀利,作畫決不“有求必應”,更不“求善價而沽之”,曾說:“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安享人也。”后來鄭燮繪畫和隨手題句已達爐火純青的地步。

鄭板橋的文學作品多以民間疾苦為題材,文風樸素平實,并帶幽默諷刺詼諧之趣,特別是詩歌,很少用典,常以描繪手法寫詩,評者稱其“詩近香山、放翁”。存世作品有《鄭板橋集》一冊。

鄭板橋書畫印章,多出于高西園,沈凡民之手,多的不可勝計,以“板橋道人“、“十年縣令”。“七品官”、“化血為爐, 鑄古今”、“畏人嫌我真”。“ 恨不得填滿了普天饑債”、“二十年前舊板橋”、“康熙秀才”、“雍正舉人”、 “乾隆進士”等尤妙。許多皆切性、切地、切時、切事,發人深思妙趣無窮。

鄭板橋善畫蘭,竹,石,尤精墨竹,學徐渭,石濤,八大的畫法,擅長水墨寫意。在創作方法上,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階段論。鄭板橋特別強調要表現“真性情”、“真意氣”。他筆下的竹。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他的墨竹,往往挺勁弧直,具有一種弧傲,剛正,“倔強不馴之氣”。在藝術手法上,鄭板橋主張“意在筆先”,用墨干淡并兼,筆法疲勁挺拔,布局疏密相間,以少勝多,具有“清癯雅脫”的意趣。他還重視詩、書、畫三者的結合,用詩文點題,將書法提示穿插于畫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尤其是將書法融于繪畫之中,畫竹是“以書之關紐透入于畫”。畫蘭葉是“借草

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進一步發展了文人畫的特點。

鄭板橋的書法與繪畫一樣,亦具“狂怪”意趣,他的字初學黃庭堅,后改《鶴銘》,又融入蘭竹筆意,遂自創出一種“六分半書”。其特點是:以真、隸為主。揉合真、草、隸、篆各體,并用作畫的方法來寫,其用筆方法變化多樣,撇,捺或帶隸書的波磔、或如蘭葉飄逸,或似竹葉挺勁,橫豎點畫或楷或隸、或草或竹,揮灑自然而不失法度;結體扁形,又多夸張,肥瘦大小,偃仰欹斜,呈奇異狂怪之態;章法也很別致,疏密相間,正斜相揖,安排得錯落有致,主次有別,人有“亂石鋪街”之喻,他存世的許多作品,都顯現出這一獨特書風。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kanwencang.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205/98166.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