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導讀

舉國都是著名學者,卻少了學術。

滿紙都是道德良心,卻少了良知。

遍地都是天才鬼才,卻少了人才。

滿街都是專家教授,卻少了成果。

到處都是文化巨匠,卻少了文化。

天天都是探求真相,卻少了真誠。

人人都是道德標桿,卻少了公德。

滿地都是國學大師,卻少了國學。

時時都是思想先鋒,卻少了思想。

舉國都是著名學者,卻少了學術。

1.滿紙都是道德良心,卻少了良知。

知識分子號稱是社會的良知,知識分子的良知是什么,就是學問扎實、說話公正。老百姓掏錢養活你就是讓你做學問的,這是你的工作,做好是你的本分,做不好或不好好做你就沒良心。

易中天先生公開講“天下事關我屁事”,就算你心里就是這么想的,咱別這樣大言不慚的講出來好不好,出風頭也有個度吧,難道連臉都不要了。老百姓用血汗錢給你修象牙塔,你躲在里邊連句公道話都不說,你的良心不是讓狗吃了嗎?如果知識分子連基本的良知都沒有,那大家用賣象牙的錢,干點別的不行嗎?

2.遍地都是天才鬼才,卻少了人才。

中國人講天、地、人三才,比如有唐一世,李白被稱作天才、杜甫為地才、王維是人才。現在時代進步了,人才基本上被消滅,被稱為天才、鬼才的滿地都是。天才是什么,人類幾千年了,所謂天才總共沒有幾個,全部加起來再乘以10000也沒有現在多。看來廣袤宇宙智慧的陽光,主要是普照今日之中國。可能太白先生會有牢騷,老子弄個天才的帽子容易嗎?

現在寫幾句歪詩、抄幾篇論文就可以了,天理何在!至于那些被稱為鬼才的,就更讓人匪夷所思,就算是才,做鬼有什么可得意的,做人不行嗎,就算是不成才!他們相互吹捧為天才鬼才,卻沒有勇氣承認自己是個人才。如《列子》所言,“天生萬物,惟人為貴”,既然做不了人,只好做鬼罷了。

3.滿街都是專家教授,卻少了成果。

我沒有統計過,但想都想得出來,中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專家教授,這還不包括那些括弧相當于教授或研究員的。滿街都是專家教授雖然有點夸張,但規模確實不小。

我們不過是跟在別人的屁股后邊復制、復制而已。當代科學領域的重大發現,有幾個是中國的專家教授搞出來的,大家可以板著指頭算算。動不動完全自主研發,完全是中國人創造的,說出來不怕別人笑話,有這么扯淡的嗎?如果劉志軍不被關進去,我們到現在還以為所謂動車是百分之百的中國貨呢。

4.到處都是文化巨匠,卻少了文化。

文化巨匠們張口文化閉口文化,可到底文化是什么玩意,從來就說不出個所以然。無論是文化苦旅還是文化心得,到底也不過是文化的虛無。很多人還動不動揚言要用中國文化去拯救全人類,可你自己搞清楚了嗎?我半輩子聽過的笑話里,最可笑的就是用儒家的思想去解決西方的問題。

儒家的思想搞了幾千年,連中國的問題都沒解決,還去解決別人的問題,難道不好笑嗎?毫不客氣的說,那些準備拿著儒家、道家、黃帝內經準備拯救全人類的,不是腦子有病,就是徹頭徹尾的騙子。想想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我們自己都快餓死了,還天天惦記著去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美國人、英國人,等等,回頭想想,既可憐、又可恥。

5.天天都是探求真相,卻少了真誠。

很多知識分子都說自己在尋找歷史或現實的真相,也以為自己找到了真相。但以我的判斷,要探求真相,前提必須是應該有起碼的真誠。季羨林先生生前說他一生不講假話,只講真話。我們沒理由懷疑季老,問題是假話沒說,說的都是不痛不癢的真話,跟講假話又有多大區別呢?

富蘭克林講:“真話說一半常常是彌天大謊。”誠哉斯言。真誠至少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不講假話,二是該說的真話就要說,現在的情況似乎正好相反。在這一點上,季先生比他的老師要差得多。但我們沒資格譴責老先生,起碼人家一直在講不痛不癢的真話,而我們很多人是假話和瞎話連篇。沒有真誠,能找到真相嗎。

6.人人都是道德標桿,卻少了公德。

改革之初,知識分子個個自號先鋒,主張砸破鐵飯碗,建設新社會。看著別人丟了飯碗,就義正嚴詞地講,這是國家進步必須付出的成本,我們應該光榮地做出犧牲。可到了讓他們付出成本,光榮一回的時候,就死活不干了。

改革開放30年,改革效果最差的就是知識界,時至今日大鍋飯依然吃得不亦樂乎!原來他們所主張的改革,不過是為了砸掉別人的飯碗,真是情何以堪!正面宣講,逆向操作,這就是當下偽知識界的真實嘴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夫子的這一番大道理,原來只是講給我們普通老百姓聽的。在<斯文掃地>里,我專門研究過操你媽這個課題,我認為這是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本質,具體的內容大家去看。

7.滿地都是國學大師,卻少了國學。

我到今天都沒搞明白,國學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因為沒法給國學一個確切的定義,所以阿貓阿狗都可以給自己戴個國學大師的帽子。

比如說在各個機場書店的電視上,總有些所謂的國學大師在大講所謂國學、成功學,根本就是胡說八道,騙子而已。可悲的是這種人竟然吃得開,總有人捧場,以為碰見了孔夫子。最火的一個,據說連自己讀的《論語》都要加上拼音,否則不識字,也就是小學三年級的水平。就這種貨色,竟然自命是應用國學大師,應用個屁。難道這也算是中國特色?

如果說國學的含義就是中國的學術,可那些東西又算是中國的學術呢。比如被中國引進的學術思想,哪些算國學,哪些又不算呢。我個人的觀點是,國學就是個偽概念。滿大街的國學大師、國學院、國學班,不過是生意而已。聽說季先生準備提出大國學的概念,只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我倒以為季先生沒來得及提出所謂大國學實在是他老人家的幸運,否則不知道又要鬧出怎樣的笑話。

國學大門緊閉,院內人可羅雀,荒草萋萋,門口卻人聲鼎沸,到處在叫賣國學大師的高帽子,這就是當下所謂國學界最逼真的寫照。

8.個個都是心靈大廚,卻少了靈魂。

千百年來,知識分子自命是人類心靈的守護者,所謂“為天地立心”者。李敖先生跑到北京來,大發感慨,說現在是“形勢大好,人心大壞”,似乎跟“禮崩樂毀”差不多了。看來我中華民族的心靈的確出了問題。為收拾世道人心,各種心靈大廚也就應運而生,制作出各種口味的所謂心靈雞湯。說是雞湯,實際上就是把孔孟等先賢的朽骨隨意扔進鍋里,加上各種佐料、色素、激素熬成湯給我們喝。

從臨床上看,心靈雞湯的治療效果實在有限。為何?因為心靈雞湯和心靈大櫥們盡管弄得色彩繽紛,但卻少了一種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靈魂。

9.時時都是思想先鋒,卻少了思想。

當下的知識界總是主張要思想解放,而且要大解放,人人爭做思想解放的先鋒。可除了一堆莫名其妙的概念,到底又解放了什么呢,連有點新意的想法都少之又少。動不動就是什么后現代、后文化、后國際化、后婚姻、后主義、后王八蛋等等。前后XX當然是可以的,但不能只是抄襲一些別人的概念,硬套在中國的頭上,就覺著自己是思想先鋒,自命不凡、洋洋得意。起碼應該告訴大家,這些前XX、后XX的東西,到底是什么東西,或者說到底要表達什么。

既如此,他們為什么動不動要弄出一堆是是而非的概念呢,原因有二,一是不學無術,對自己研究的問題根本搞不清楚,所以用一些空洞的概念來瞞天過海、欺世盜名;二是為了趕潮流,顯得自己多么高明,多么時髦,多么現代,多么與眾不同。“一個人不可能既時髦又出類拔萃”,這是俄羅斯人的觀點,我們可以不同意。但要既時髦又出類拔萃,總得拿出些干貨才行。不能如魯迅在〈阿Q正傳〉中所描述的那樣,剪掉了辮子,就以為很革命了,不但要耍革命黨的威風,還要摸吳媽的大胸部。

10.舉國都是著名學者,卻少了學術。

如果做一個粗略的統計,中國大概擁有人類社會最龐大的學者團隊,在公開場合基本上都要冠以著名的標志,即便很少有人知道他們到底是賣蔥的還是賣蒜的。這些象牙塔里和象牙塔外的著名學者除了學術,幾乎什么都不缺。按照物以稀為貴的邏輯,在當下的知識界,最值錢的是什么,當然是冷板凳。雖然冷板凳坐多了會得痔瘡,大便也未必通暢,但不坐冷板凳,學術將從何而來。所謂“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絕非妄言。

招搖過市,雖然名士的派頭十足,但畢竟不是做學問的好方法。古人皓首窮經、孜孜不倦,出類拔粹者不過耳耳,坐幾分鐘冷板凳就屁股發癢的所謂學者,除了著名,還能有什么?在這方面,余秋雨先生倒值得贊賞,他就不認為自己是個學者,而是文化行者。行者是什么東西,誰也說不清楚,也許是齊天大圣吧,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至于做不做學問,不得而知。

——轉自文史女教師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7/9136.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