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基層黨支部在黨建和支部作用發揮上,雖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具體表現為:
(一)黨建和職工思想教育抓得不夠。一是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不強。有的單位集中學習少,沒有形成制度化、經常化,學習形式和方法單調,以學文件代替學理論,理論聯系實際把握得不夠好,學習收效不夠明顯。二是重業務輕黨務。個別單位指導思想發生偏移,只重視業務工作,對思想政治工作抓得還不夠緊,找干部職工談心不夠。特別在結合行業和工作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缺乏生動活潑、富有成效的辦法。三是組織活動不經常。黨、團工會活動開展很少,干部職工凝聚力、向心力不夠,關心單位的整體利益主動性不強。
(二)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一是落實制度的力度不夠。有的單位對各項制度的落實、推行、監督不力,致使制定的制度只停留在文件上,具體工作中沒有得到有效執行,導致了部分黨員思想比較落后,工作責任心不強,工作效能、辦事效率不夠高。二是獎懲機制不健全。雖然進行了管理體制改革,實行了堤防責任管理,也實施了考評機制,但在觀念上,干得好與干得差區別不大,缺乏有效竟爭機制。三是用人機制不夠健全。沒有建立起能上能下的競爭機制,沒有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沒有很好的做到感情留人,事業留人,沒有激發起廣大干部職工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三)求真務實的作風樹得不牢。一是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對日常工作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未能及時調查了解掌握,缺乏對工作全方位深入思考分析,憑經驗辦事,沒有很好的具體對策。二是工作作風還不夠扎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做得不夠,未深入群眾中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有時脫離實際,對上級的部署只是聽口令做動作,照抄照搬照轉。工作中存在傳達布置多,檢查落實少的現象。三是工作流于形式。聯系群眾不夠密切,為群眾排憂解難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強,工作飄浮,脫離群眾,在工作上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內容,只注重效應,不注重效果,致使一些活動流于形式,沒有長期效應。四是技術業務管理方面重視不夠。近年來,各單位雖然加大了培育人才的力度,采取培訓、自學考試等措施,使干部職工文化結構有了明顯的改善,但從總體上看,技術力量仍然比較弱,離新形勢下機關管理要求差距較大。
(四)缺乏開拓創新精神。一是工作效益不高。不能實事求是地正視支部建設存在的問題,片面強調問題產生的客觀因素,忽視主觀上的努力和工作方法上的創新,面對干部群眾多年來反映的基本福利待遇及辦公條件差的問題,沒有積極想辦法解決,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二是工作主動性不強。主動爭取上級領導及有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不夠,工作方法比較機械死板,靈活性不夠。三是參謀作用發揮不好。對如何站在戰略高度,聯系工作實際,為上級業務部門提供對策建議做得不夠。
(五)支部凝聚力和戰斗力不夠堅強。一是缺乏思想溝通。個別班子成員之間交心通氣不夠,彼此之間協調配合有時不夠緊密,對一些重大工作缺乏深入的交流探討,導致有時在對問題的看法上出現分歧,產生負面影響。二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氛圍不濃。有的黨員往往是自我批評的多,互相批評的少,談表象的多,查思想根源的少,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斗爭氣氛不濃。三是工作不夠民主。個別黨支部領導成員在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和決策出**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
(六)隊伍管理力度有待加強。個別黨員紀律松懈,我行我素,模范作用不強;極少數黨員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缺乏自我約束力;有的黨員干部職工偶有違紀行為發生。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70218/10334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