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黃翱 發自馬尼拉
APEC主會場。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黃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來到菲律賓,雙方不會談到南海問題”、“全球大國領導人將匯聚菲律賓,APEC成為菲律賓重要的國際舞臺”……
近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辦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成為菲律賓媒體關注的焦點。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于17日中午抵達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出席將于18日至19日在馬尼拉舉行的APEC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作為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貿合作論壇,今年會議主題為“打造包容性經濟,建設更美好世界”,具體議題包括區域經濟一體化、中小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和可持續增長等。屆時,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等眾多亞太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將讓菲律賓成為全球焦點。
很多抗議并非針對中國
關于APEC的一切成為馬尼拉電視、廣播、報紙重點轟炸的對象。恰逢明年菲律賓大選,菲律賓各派政治人物沒有放過這一重要的機會拋頭露面。有借機批評政府的、有抗議的、有為了選民拋出新議題。其中,習近平將會和阿基諾總統談什么、中菲關系會最終改善嗎成為最被關注的話題之一。
菲律賓媒體常常將中國塑造成一個“帶有侵略性”的龐然大物。根據數日的觀察,當地最大的幾家報紙例如《每日問詢者報》、《馬尼拉標準報》、《馬尼拉公報》等國際版報道最多的基本上是中國的“負面”新聞。這些媒體的報道被中國媒體翻譯轉載回國內,產生了放大效應,給中國民眾的印象似乎是菲律賓只有反華的聲音。
9日,馬尼拉市政廳附近,棉蘭老島的原住民舉行抗議,反對對該地區生態的破壞。
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繼承美式民主政體的菲律賓擁有數量龐大的民間力量,大量的國內外非政府組織活躍在這個國家的各個方面,讓這個國家擁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但哪怕是很微弱的聲音,被不同的媒體有選擇性地放大,也會變成“菲律賓的聲音”。在這樣的背景下,利用媒體這一特殊的“杠桿”,成為菲律賓不同政治團體屢試不爽的政治游戲。
此前,頻繁的報道稱該國爆發數次所謂的“反華游行”,事實上是,每次的所謂“反華”游行最多不過近百人,而且并非如外界所報道的那樣專門針對中國。
“我們不是針對中國,我們針對的是全球資本主義對原住民的剝削,以及周邊大國將菲律賓當作政治博弈的棋子”,這些游行的重要組織者之一,菲律賓左翼黨派“民族優先(Bayan Muna)”發言人、前國會議員特奧多羅·卡西尼奧(Teodoro Casio)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12日,一群示威人士來到日本駐菲律賓大使館,抗議日本在慰安婦問題上拒不道歉。
事實上,相比于針對中國的游行,菲律賓民眾針對日本和美國的游行數量可能多出了好幾倍,反對的議題包括過度商業開發造成的環境污染、強拆,日軍二戰時的慰安婦問題,美國和日本對菲律賓國內的過度干涉等等。
就在11月12日,一群在二戰中遭受日軍凌辱的慰安婦再次在日本駐菲律賓大使館門口集會,抗議日軍在二戰中的暴行。
在馬尼拉市政廳附近,澎湃新聞記者經歷了一場抗議活動。來自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的近百名原住民,千里迢迢趕到馬尼拉市政廳附近安營扎寨。他們抗議一些外國公司勾結當地政府在該地進行采礦活動,并聲稱當地政府擁有大量包括屠殺原住民的行為。
他們在市政廳附近的街道寫上“停止屠殺原住民”的標語,并向當地來往的記者與游客們展示大量被害者的照片。
被媒體放大的南海爭端
對于即將召開APEC的馬尼拉來說,這些抗議民眾的存在顯然是一個尷尬的存在。卡西尼奧向澎湃新聞記者展示馬尼拉市市長埃斯特拉達簽署的政令,上面稱因為“國際形象以及這些民眾可能受到威脅”,因此將他們的安營扎寨列為非法,并設下勒令他們離開的最后期限。
在APEC召開前夕,媒體爆出菲律賓社會福利與發展部因為“希望重要的國際人士能夠安全在菲律賓進行活動”,宣布發給無家可歸的民眾每人4000比索(約合人民幣540元),讓他們在16日到20日的APEC會議期間,從街頭暫時“消失”。
10日,APEC主會場媒體中心,工作人員還在進行最后的裝修。
就在APEC召開前一周,馬尼拉阿基諾國際機場還傳出了“栽彈勒索”丑聞,一些機場安檢人員偷偷在旅客行李里放置一枚或兩枚子彈,然后再以查出子彈為由把旅客交給有關當局處理,再強迫旅客掏錢“消災”,不愿給錢的則面臨牢獄之災。
這一事件一度引發輿論嘩然,多名菲律賓國會議員公開敦促馬尼拉國際機場管理局負責人辭職下臺,為相關丑聞負責。11月10日,該機場所有工作人員為這一事件進行了“沉默抗議”。
當天,澎湃新聞記者前往主會場菲律賓國際會議中心(PICC)探訪,沒有看見想象中忙碌的景象。媒體中心可以隨意出入,整個中心彌漫著匆忙裝修后的氣味,大廳中央APEC會徽的巨大雕塑塑膠膜還沒有拆開。
馬尼拉灣的夕陽。
澎湃新聞記者實地采訪了數十位菲律賓街頭的普通民眾,大多數人知道APEC是一個很重要的會議,大國領導人都會過來,可以放一周的假,要封很多的路。但沒有人知道APEC的全稱是什么。
“對于菲律賓的普通民眾來說,雖然在媒體上可以天天看見,但南海的爭端并不是他們會關心的議題。”菲律賓大學亞洲中心教授、中國問題專家艾琳巴維爾婭(Eileen Baviera)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一方面菲律賓國內有太多要關心的問題,比如腐敗、比如政府的低效率、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大多數菲律賓人本身對政治便并不關心。”
走在菲律賓的街頭,很少看見APEC的宣傳標語,大量的公交車站上還貼著歡迎教皇方濟各的海報。
(安平公共傳播公益基金為報道提供幫助)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7/10475.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