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就愛閱讀網友為您分享以下“語文教師如何利用好教參”資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對92to.com的支持!
語文教師如何利用好教參
對一名教師而言,鉆研教材應當是他上好每一節課的重要一環,但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卻不難發現,教參在有些教師眼里已然成了他們唯一不變的依靠,是他們制勝的法寶。憑一本教參,他們即可做到橫行無礙,教師為了做到一節課不至于無話可說,更多的選擇便是照搬教參上的資料,整節課滔滔不絕。于是,照本宣科者有之,生搬硬套者有之,似是而非者有之,肢解分離者有之,根本談不上對教參的活用新用,也就談不上對教參的真正意義上的利用。教參已不再起參考作用,了語文教學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語文課程標準都有詳細而具體的規定,但是,具體到一篇課文的時候,很多教師卻很茫然,多數情況下,他們思考的不是這節課要教給學生什么,怎么教的問題,而是要講些什么給學生聽。這是擺在我們面前非常現實而客觀的問題。若要擺脫這個問題的困擾,教師在鉆研教參的過程中必須有所篩選,有所揚棄,有所取舍,有所超越。就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利用教參,就必須超越教參。教參是為了幫助教師能夠更好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而不是要它成為老師們教學的依賴品。教師閱讀教參的過程應當融入自己的思考,有所借鑒,有所補充,有所爭議,是一個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過程,簡言之,就是要教師在閱讀鉆研教參的基礎上,做到兼收并蓄,集思廣益,積極思考,要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開出思維之花,結出思維之果,要勇于推陳出新。這樣才有可能引導學生從陳舊的思路中跳出來。
二、 要敢于舍,敢于取。教參所提供的資料盡管很詳盡很全面,在教學中不一定都能用得上,
也不一定實用,不一定就符合教學實際,教師面對這些資料,所要做的工作便是如何取,如何舍。面對教參提供的眾多的資料,很多教師覺得這也難舍,那也難舍,孰不知,對學生而言,太多了太濫了,就有可能使其“消化不良”,面面俱到,就有可能一面也不到。教師在備課時要更多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重點確定哪些內容可用,哪些內容不可用,真正做到精講精練。
三、 立足學生,立足教材,審視自我,用好教參:教師自身的能力水平、知識體系`學生的
知識基礎都會對教學形成影響,這就要求有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所以,教師在運用教參備課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的知識層次/能力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根據學生情況來對教材進行研究,再根據教材的內容,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從而達到合理使用教參的目的。要在最大限度上實現教師/學生/文本有效有機的統一,每一個問題的設計,每一個疑難的提出,都要以學生的實際需要和接受能力為重,切不可搞脫離學生實際的問題設計戰術。
四、熟讀教材,讀透教材。教師要事先研讀教材,讀透教材,找準教材的重點、難點、要有對教材的整體理解和把握,并形成初步的教學設想,根據這些再來利用教參,確定哪些內容是該取的,哪些內容是該舍的,哪些地方需要加以補充,哪些設想還需做些修改,哪些疑難還需進一步探討。一句話,如果沒有對教材的潛心研讀,就談不上對教參的活用和新用。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kanwencang.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105/82293.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