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瑪雅究竟是如何走向末日的?這個問題多年來始終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瑪雅文明究竟是如何走向末路的呢?這個問題同樣令人好奇不已。考古學家目前仍未就瑪雅的消亡之謎達成共識。

北京時間3月11日消息,1517年,當西班牙征服者朝著中美洲起航時,他們的目標是徹底擊敗剩余的瑪雅文明。但等他們到達目的地時,卻發現這項工作的大部分已經被完成了。瑪雅高塔林立的石灰巖城市是古代世界最先進社會的象征,然而被西班牙人發現時,它們已經重新被茂密的叢林所占據了。

瑪雅究竟是如何走向末日的?這個問題多年來始終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瑪雅人一度幸存了下來,甚至在歐洲入侵之后,他們甚至還成功抵抗了一段時間。在瑪雅的政治和經濟實力支撐下,巍峨的金字塔拔地而起,約200萬人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但等西班牙人踏上這片大陸時,曾一度創造這些輝煌的力量卻已經消失了。  瑪雅人在公元前10世紀建立了首批聚居區,并于公元600年左右達到了瑪雅文明的巔峰。(按照中美洲大事記,瑪雅文明排在奧爾梅克文明和阿茲特克文明之間)。考古學家已經發現了數千處古代瑪雅遺址,大多數都分布在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島、中美洲國家伯利茲和危地馬拉三處。除此之外,可能還有更多的瑪雅遺址被埋藏在該地區茂密的熱帶森林之下。奇琴伊察是最杰出的瑪雅城市之一。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

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

在干旱期間,石碑上日歷銘文的數量大大減少。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 

 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

在200年的考古研究之后,我們了解到的瑪雅文明已經足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瑪雅獨特的繪畫和建筑足以說明,瑪雅人都是技藝高超的工匠。瑪雅人也有著高度發達的智慧。他們有豐富的數學和天文學知識,并用這些知識來排列自己的金字塔和廟宇,讓它們和行星的排列方式、以及地球的二分點相一致。他們還發明了中美洲地區唯一已知的文字:一套看上去很奇怪的符號,被稱為瑪雅象形文字。

瑪雅文明留下了無數奇跡,為他們蒙上了一層經久不息的神秘色彩。但瑪雅文明究竟是如何走向末路的呢?這個問題同樣令人好奇不已。 

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已經知道的東西。在公元850年左右,在經歷了數個世紀的繁榮興盛之后,瑪雅人開始接二連三地離開繁華的城市。在不到200年的時間里,瑪雅文明大大衰落下來,與曾經的輝煌不可同日而語。雖然后來又得到了部分復興,但瑪雅文明巔峰時期的壯麗雄偉卻是一去不復返了。  

瑪雅文明的消亡之所以如此驚人,不僅因為規模巨大,還因為在數十年的研究之后,考古學家仍然不清楚導致該文明衰退的原因。就像羅馬帝國一樣,導致瑪雅文明衰亡的,可能不止一個原因。但瑪雅衰退時期的自然氣候條件讓有些研究人員認為,瑪雅文明的衰落是一次大饑荒的結果——這場饑荒的規模如此之大,足以在短時間內讓城市接二連三地陷落。  

人們對瑪雅的消亡之謎有多種解釋。最常見的有外族入侵、內戰、貿易路線被切斷等,但在上世紀90年代早期、科學家首次整理出中美洲古代氣象記錄之后,有一個理論開始一枝獨秀起來:瑪雅文明是被一段時間的嚴重氣候變化所摧毀的。  

在瑪雅文明開始衰退的前一個世紀,即所謂的古典時期(公元250年至800年),該文明還十分興旺發達。城市發展處于全盛時期,莊稼收成也很喜人。氣候記錄(大部分得自于對洞穴形態的分析)顯示,在這一時期中,瑪雅地區的降水量相對較高。但同一份記錄還顯示,從公元820年左右,在連續95年的時間里,該地區開始經歷斷斷續續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續了數十年之久。

墨西哥金塔納羅奧州的一處瑪雅遺址

墨西哥金塔納羅奧州的一處瑪雅遺址  

發現這些干旱之后,研究人員注意到,干旱發生的時間和瑪雅文明開始衰退的時間之間存在很高的相關性:大多數古典時期的瑪雅城市都是在公元850年到925年之間衰落的,和干旱發生的一個世紀高度重合。光是相關性并不能說明一切,但干旱的時間和瑪雅文明開始走下坡路的時間是如此一致,使得許多專家認為9世紀的氣候變化或許正是瑪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不過,雖然這個說法很誘人,有一點卻難以自圓其說。雖然在干旱發生期間,大多數瑪雅城市都走向了衰落,但仍有部分城市得以幸存。  

在9世紀衰退的瑪雅城市大多分布在該地區南部,也就是今天的危地馬拉和伯利茲地區。但在北部的尤卡坦半島,瑪雅文明不僅挺過了這次干旱,甚至還一度復興起來。 

在南方的瑪雅文明開始分崩離析的同時,北方不僅享受著相對的繁榮,還出現了許多發達的新城市中心,包括瑪雅最出色的城市之一,奇琴伊察(Chichen Itza,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北部瑪雅文明的復蘇也因而與干旱之說相悖:有批評家指出,如果氣候變化導致南部文明一蹶不振的話,北部文明為什么沒有遭到這一厄運呢?  

研究人員為這一疑問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種理論脫穎而出。不過,近期的一項發現似乎讓我們離答案更近了一些。在11世紀瑪雅文明衰退期間,發生了一次嚴重的旱災。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

  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

研究瑪雅文明的考古學家很難確定這些城市存在的準確時期。瑪雅的文字記錄曾一度數以千計,但在殖民時期,西班牙人聽從天主教牧師的命令,大量焚燒瑪雅書籍,最終只有4本瑪雅書籍幸免于難。因此,要確定古代瑪雅城市的繁榮時期,研究人員只能依賴于刻在石碑上的日歷、陶瓷制品的風格、以及對有機物的放射性碳定年法。

此前的研究已經確定了北部瑪雅文明主要城市中心出現的大致時間,正是這些研究顯示,北部地區挺過了9世紀的大干旱。但直到最近,這一大堆數據才被一項研究集中起來。這樣做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可以讓研究人員從整體看待瑪雅北部地區,并幫助他們判斷出該地區興盛和衰亡的主要趨勢。  

在去年12月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英美兩國的考古學家首次將北部瑪雅的城市中心通過計算得出的年份集中起來。他們從尤卡坦半島的瑪雅遺址收集了200個年份,一半是通過石頭上刻的日歷得出的,一半是通過放射性碳定年法得出的。然后研究人員將其做成一幅寬幅圖表,上面顯示了瑪雅北部各座城市繁盛的時期,以及它們開始衰落的時間。  

該團隊的研究成果大大改變了我們隊瑪雅文明消亡之謎的看法。和之前的說法不同,北部地區在干旱時期同樣經歷了一次衰退——事實上,它經歷的不是一次,而是兩次。  

在9世紀下半葉,石碑上的日歷銘文減少了70%。瑪雅北部地區的放射性碳研究也顯示出了同樣的規律:在這段時期內,使用木材進行的建造活動也大大減少。而這正是干旱開始使南部文明衰退的時間。顯然,在經歷了干旱的浩劫之后,北部也并非是毫發未損。 

研究人員認為,建造活動的減少說明北部也出現了政治和社會的衰退。在公元9世紀期間,北方地區的確比南方過得輕松一些,但這些發現說明,北部同樣也經歷了嚴重的衰落。而我們此前之所以沒發現這一點,主要是因為證據太過隱秘:如果不是最新研究進行了完整、全面的分析,即使是像這么大的規模,我們也很難注意到瑪雅人的建造活動究竟有沒有減少。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

  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

在對瑪雅文明的研究中,9世紀北方地區的衰落算是一個最新的細節,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但它并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之前的理論——畢竟,瑪雅北部地區確實熬過了9世紀的那場干旱(奇琴伊察和其它城市一直到10世紀還繁榮興旺)。  

但該團隊發現的第二次衰退的確改變了我們對瑪雅歷史的理解。在10世紀的短暫復蘇之后(而在這次復蘇期間,降水量碰巧也增加了),研究人員注意到,瑪雅北部很多城市的建造活動又一次驟降:在公元1000年至1075年期間,石雕和其它建造活動似乎減少了將近一半。并且,就像200年前發生的那次災害一樣,研究人員發現瑪雅在11世紀開始衰退時,當地又一次遭受了嚴重的旱災。  

這一次可不是普通的旱災。9世紀的那次固然嚴重,但11世紀的旱災卻是該地區整整200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一次“超級大旱災”。  

受到大旱災的影響,在短暫的復蘇之后,瑪雅的建造活動出現了又一次驟減。氣候記錄顯示,在這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降水量都急劇減少。干旱主要集中在公元1020年至1100年間,正好和瑪雅北部從考古學上銷聲匿跡的日期相一致。一次或許還說明不了什么,但我們已經發現了兩次這樣的聯系,即使是懷疑論者也難免開始思考,干旱和衰退之間是否真的存在“因果關系”。 

瑪雅人是怎么消失的  

瑪雅人是怎么消失的

此前就有人提出過,11世紀的超級大旱災或許與瑪雅北部的衰落有關。但當時使用的技術無法確定準確的年份,因此很難判斷這兩個事件發生的時間是否重合。不過,有了去年12月發表的分析結果,我們可以更加確定地指出,氣候變化發生的時間不僅與一次衰退相一致,而且還與兩次都一致。  

如果說第一次干旱消滅了瑪雅南部地區的文明,那么第二次干旱則為北方敲響了滅亡的喪鐘。  

在第二次干旱過后,瑪雅再也沒有經歷過真正的復蘇。奇琴伊察和其它重要的北部城市也自此一蹶不振。也有一些規模較小、但同樣值得注意的例外情況,比如在13世紀至15世紀期間一度繁榮的北部城市瑪雅潘,但它們的城市大小和復雜程度都無法與古典時期的瑪雅城市相比。從多個角度來看,11世紀便是瑪雅最后的輝煌。  

有了這些新發現,氣候變化導致瑪雅消亡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但它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  

在解釋瑪雅文明的衰落時,很多理論中都提到了農業。和所有大型文明一樣,瑪雅人的經濟實力和生產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莊稼作物。最簡單的解釋便是,干旱導致瑪雅的農產品產量不斷減少,并逐漸消弱了瑪雅的政治影響力,最終導致瑪雅社會全體土崩瓦解。

不過,即使是支持干旱假說的人也承認,真實情況肯定與這種假設稍有區別。可能正是瑪雅人的內戰導致自己分崩離析。

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

  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

“我們知道,在9世紀遭遇干旱之前,瑪雅地區已經開始戰火連發,社會和政治也出現了不穩定因素。“去年12月氣候分析的共同帶頭人、美國貝勒大學瓦柯分校的朱莉?霍加斯(Julie Hoggarth)說道。  

城市內部的沖突也很容易破壞當地的文明,可能正是瑪雅人的內戰導致了自己分崩離析。但干旱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而且干旱和衰退的時間是那么巧合。或許答案是兩者兼而有之:食物儲量在旱災期間大大減少,因此對資源的競爭可能進一步加劇,最終到達了矛盾的頂點,導致瑪雅文明徹底土崩瓦解,再無轉圜之地。  

但還有另一種解釋認為,瑪雅的衰落與戰爭無關。導致瑪雅消亡的也許并不是他們自身的陰暗面,而恰恰是他們的才干。因為雖然瑪雅人以卓越的工藝聞名于世,他們對環境的破壞也是不容忽視的。  

為了獲得足夠的食物、養活上百萬人口,瑪雅人挖掘了龐大的運河系統,有些甚至寬達數百米,方便他們灌溉和抬高貧瘠的濕地(濕地覆蓋了瑪雅核心地帶的大部分地區),打造出新的耕地(有些考古學家將它們稱為“漂浮的花園”)。瑪雅人還清除了大片大片的森林,既為了種植農作物,又為了騰出地方、建造新的城市。  

有些學者認為,瑪雅人對環境進行的精妙操縱,或許恰恰加劇了自然氣候變化的影響,從而在他們的衰亡中助了一臂之力。例如,一些人認為瑪雅人去林還耕的舉動也許加劇了當地的水分蒸發,因此進一步增加了干旱期間的農產品損失。中美洲文明在1000年前神秘地衰落了下來。

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

  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

他們高超的農業技術也許還導致了一個間接結果:人口規模過大,削弱了他們應對食物短缺的能力,因此也降低了他們在干旱氣候下的抵抗力。  

不過這個原因——或這“些”原因——是什么,至于剩下的瑪雅人在衰落后面臨了怎樣的命運,我們還是知道一些情況的。從公元1050年左右起,瑪雅人開始踏上流亡之路。他們拋棄了祖先繁衍生息的內陸地區,開始朝加勒比海、或者其它水源進發,如之前在瑪雅大地上制造了點點綠意的湖泊和落水洞等。  

導致瑪雅人外流的原因可能是饑荒。如果在9世紀和11世紀的饑荒之后、農作物產量確實一落千丈的話,瑪雅人出外尋找水源也就能說得通了。他們可能是去捕撈海產,或是對大海附近、更加潮濕的土地加以利用。不管原因是什么,他們肯定向往著更加濕潤的地區。  

不過瑪雅人一直重視水的作用。瑪雅統治者的職責之一便是和神明溝通,希望獲得豐沛的雨水和良好的收成。在瑪雅各地的湖泊底部和落水洞中,考古學家都發現過人類的骨頭——他們認為這些地方是通往來生的大門。這些人也許是奉命犧牲,以撫慰神明。如果雨水豐富、收獲喜人,就說明他們的祈禱得到了上天的回應。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qiwen/20161113/48675.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