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兒子米友仁有什么成就
米芾兒子由于受到父親的影響,他的書畫深受宋朝皇帝的喜愛。那么米芾兒子的畫風是否完全與米芾一樣呢?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米芾兒子。
圖為米芾兒子的畫像
米芾兒子叫米友仁,他出生于1074年,繼承了米芾的衣缽也是個書畫家。他的書畫雖然不及他的父親有成就,但是自成一體。他的畫,給人一種雨后山水朦朧,想看再看的感覺,被人認為畫功空靈奇幻。高宗非常喜歡他和他的畫,還特別叫他鑒定過書法。米芾與他兒子的書畫很有名,所以有大小米之稱。
米芾兒子的畫很有名,因為畫還引出了不少的故事,他對書畫的愛已經達到癡迷的程度。有一次,他乘船去外面出游,看到王羲之的真跡,就想拿自己的畫與別人交換。別人不肯,他就難過的準備跳入水中。后來幸虧別人攔住他,他才沒有落水。他喜歡名畫,更喜歡臨摹名家的畫,他的繪畫可以以假亂真。他會想盡辦法讓對方把畫借給他,他再臨摹別人的畫,再把自己臨摹的畫還給別人。他很多次都用這種神不知鬼不覺的方法騙得別人的名畫,因此落了個巧取豪奪的壞名聲。
雖然他這個做法為后人所不恥,但是他在書畫方面的成就非常高。他的畫風空靈,這可能與他長期練書法養成穩重的心態有關。他在作畫的時候腦子所想只有眼前的景物,豪無雜念,所以他的畫給人一種脫俗的感覺。米芾兒子還開創了詩書畫為一體的大門,這可以說前無古人。他從不再在絹上作畫,這也使后人養成了用紙作畫的良好習慣。他很少替別人作畫,留下的畫也不多。
米芾墓在什么地方
米芾雖死,但是米芾墓依然醒目。通過米芾墓我們看出國人對先輩才俊文人的紀念,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米芾墓。
米芾墓的照片
米芾是位大書畫家,所以他的衣冠冢至今都能找到他的衣冠冢。他原本是湖北人,后來定居至江蘇鎮江50年之久,所以他的衣冠冢就坐落在鎮江。米芾墓直徑長達11米,墳包直徑長達4米。墓前有60個臺階的小山坡,從小往上走大概有60米左右。米芾墓碑上面的碑刻重新修刻過一次,墓門兩側可以看到下面方形上面圓柱體并刻有云朵紋的大理石柱。他墓前方50米的地方還有一對石坊柱。米芾聞名于世,后人為了瞻仰先人蹤跡,每年來這里參觀的人很多。
米芾出生于1051年,他從小就愛好書法,并拜名師羅讓,受其親授。他十歲的時候就會臨摹很多名人的字帖,境界相當的高。很多人認為他是天生的,其實不是的,他是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才取得的成就。他有一天不讀書,就仿佛像什么東西少了一樣。不僅如此,他還拜過很多人為師,不斷的向別人討教和學習。蘇軾便是他的好友之一,在蘇軾詩集中都能看到他們在一起的情景。因為他的母親是神宗的奶娘,所以就讓他擔任校書郎一職,由于他不斷提高自己,后來擔任書畫學博士,與黃庭堅等人并稱宋四家。
米芾墓看起來較為文雅,合乎他作為一個文人的身份。那些希望自己的孩子寫的一手好字的父母都會帶他們的孩子過來參觀米芾墓。
米芾作品清和帖賞析
米芾,字元章,號襄陽居士,北宋著名的書法藝術家,有《清和帖》《離騷經》《研山帖》《拜中岳命帖》等書法作品傳世,和蔡襄,蘇軾,黃庭堅史稱“宋四家”。是一個能詩會畫,金石考錄的全才,但是性格頗為怪異,舉止癲狂,現在民間還有很多米芾的軼聞趣事,比如拜石,而被后世取了個別稱“米顛”。做過北宋的校書郎,書畫博士,官職都不高,仕途不順,和為人性格多有關系。
米芾清和帖作品
米芾清和帖,米芾寫給友人的紙本信札,當時大概于1103年5月份,米芾即將整裝赴任,特別寫這個帖子給友人竇先生道別,從年份上推測,兩人應該是晚年相交,米芾對對方很是敬重,赴任之前拜帖,希望對方珍重,情深意重,全文“芾啟久違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趨(趨)召不得久留伏惟珍愛米—斛將微意輕尠(鮮)悚仄馀惟加愛加愛芾頓首竇先生侍右”,以行書書寫,紙本裝裱,整幅寬28.3厘米,長38.5厘米,歷經幾百年,被流轉古代私人收藏,戰時流落民間的,現在被收藏在臺北博物館。
米芾清和帖,在米芾一眾傳世的書法真跡里,算屬精品,全文寫意,瀟灑超脫,語氣平和,用筆含蓄溫和,或者是對方身份原因又或是當時心境,較其它拜帖而言,清和帖要顯得氣勢收斂得多,字體的筆劃輕重時有對比,造型也是欹側變化,充滿了俊邁大氣的美感。
1 2 下一頁 在本頁閱讀全文
←支持左右鍵盤翻頁→
關鍵字:米芾 責任編輯:wangpingwei
米芾的詩有怎樣的特點
米芾的書法天下聞名,但是他寫的詩卻沒有他的書法這么聞名。難道是書法太過有名而掩蓋了他的詩了嗎?接下來我們詳細的解讀一下米芾的詩。
米芾集書面照
米芾的詩中有一首是水調歌頭,詩的大概意思是:錘子的聲音因為風而更急,看到蟠蟀讓我想起了現在已經深秋。今天我就來對景寫詩,但是我可達不到那些著名詩人的可以借景抒情的水平。秋天凄涼的感覺不是那么容易散去,喝酒后更覺得凄涼。看這月圓高掛在南樓,這不得不讓我心中倍感悲涼!這是上半句,先敘事,可以看出他非常的謙虛,但是可以把詩句連接得很自然。
上半部分的最后一句表露真實感情,下半部分借景抒情。下半部分的大概意思是心里有些惆悵,聽著玉笛的優美情韻的聲音,心情很舒暢。這帶著清風的美好的夜晚,我不禁豪飲大醉。看著這可愛的天地萬物,我從這頭欄桿走到那頭,久久不愿意離去,想到宇宙如浮萍般。我喝醉了便睡著了,就可以隨江流而去了。
米芾的詩獨樹一幟,賞月但不寫月,感覺是借景抒情卻不傷感,而是寫宇宙萬物。他的情感表達比較清雅,情景自然融合,讓人回味無窮。其次他還寫了很多其它的詩,自成一種風格,讓人看起來非常的輕松。可能是由于他的詩還沒有自成一派,也不像他的書法那么出名,再則他只是個業務的愛好者,大多是興致來時賦詩一首。
著名書畫大師米芾簡介
米芾簡介大多和米芾在書畫上的成就離不開。
米芾圖片
米芾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書畫大師,他的作品中最出名的就是他的行書作品。他出生在北宋時期的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個小地方,長大后由于個人原因搬家到湖北省襄陽市。米芾從小就非常喜歡讀書,而且受過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他自身天賦異稟,他的成就就可想而知了。他小時候就開始小有名氣了,六歲的時候就能背誦幾百首詩詞作品,十歲的時候就能自己寫文章,從小就被世人所熟知。
在他十八歲的那一年,宋神宗登上了皇位,因為米芾的母親曾經對他有過恩情所以為了報答米芾母親,他決定賜米芾一個官位,可是米芾從小就沒什么官運,這或許與他不愛結交權貴而且看不起官場上的有些作為有關。這個特點又為他獲得了更多的時間去做他喜歡的事例如收藏石頭和專研書畫作品。這樣的米芾在別人眼里就像是個另類一樣,可是就是因為他的特別之處才是他成功的基礎。米芾平生有很多的藝術愛好,可是他最喜歡的還是書法,所以說在書法方面他的成就最高。眾所周知,字如其人是什么意思,那么米芾在書法上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就說明他在待人接物上肯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在他五十七歲的那一年,因為染上惡疾而不治身亡。雖然他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是他卻留下了大量的書法作品,從他的眾多作品中我們仿佛看到了當年那個在案邊書寫的米芾。
米芾張季明帖風格解析
米芾,宋朝的大書法家,文學家,繪畫家,一生筆耕不輟,有眾多書法作品傳世,比如《離騷經》《虹縣詩卷》《張季明帖》《清和帖》《珊瑚帖》等,善寫行,楷,篆,隸,草等風格,猶擅長行書,字跡鬼絕,超凡脫俗,在當時和蔡襄,黃庭堅,蘇軾并稱的“宋四家”中,書法藝術成就最高。
米芾張季明帖
米芾張季明帖,全書云“余收張季明帖。云秋氣(衍字點去)深,不審氣力復何如也,真行相間,長史世間第一帖也。其次"賀八帖"。余非合書。”共有39字,其中“氣力復何如也”,為連綿一體,一氣呵成之作,非常精妙,韻味十足,整幅帖,為墨跡紙本,寬26厘米,長34.5厘米,書于公元1086年即宋朝的元祐元年,現在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米芾張季明帖,學得二王書法的風骨,后世一般認為米芾張季明帖書風要與王獻之更接近,二王父子的書法同承一脈,但是在細節上面又有不同,王羲之的法度更內斂古質,講究蘊藉內含,而王獻之則比他的父親要開放散朗多,書風俊逸灑脫,在這點上,米芾的風格和王獻之較相近。米芾張季明帖中的“氣力復何如也”,連筆一氣呵成,一眼看去,就讓人聯想到了王獻之的《中秋帖》。米芾張季明帖和其它兩個《李太師帖》《叔晦帖》合裝一卷,稱為《三帖》,均是行書紙本,《三帖》是米芾行書中的精品代表作。
上一頁 1 2 在本頁閱讀全文
←支持左右鍵盤翻頁→
關鍵字:米芾 責任編輯:wangpingwei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028/147759363715051.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