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加價成為習慣 東風本田底氣何在?東風本田為何成為加價“慣犯”
加價,一直是廣大汽車消費者爭論的熱點話題。有人認為堅決不買加價車,認為這是壟斷行為,堅決不會助長這種歪風邪氣,但也有人認為加價是正常市場行為,商家既然可以利用降價刺激銷量,也可以加價獲取利潤。在我國汽車市場上,東風本田絕對是加價提車的鼻祖,當年東風本田CR-V曾將一度加價1-3萬,依然供不應求。而后的十代思域上市近一年來,依然維持不同程度的加價。
如果說前些年因為市場競爭壓力小,同級產品消費者可選的范圍有限,你可以肆無忌憚的加價。但是現在卻不同了,中國已成為眾多汽車廠商的必爭之地,市場競爭環境異常激烈,再玩加價無疑就是作死。但東風本田依然保持的提價加家的“優良傳統”,難道他們真的不怕死?
為什么會加價?
一般來說,加價無非兩種情況。第一種,“饑餓營銷”,這在以前車型較少,競爭力不足的國內市場屢試不爽。但筆者認為以目前的市場情況,同級車型競爭加劇,不再是一家獨大的態勢,縱然有較高的產品力,也很難使經銷商有勇氣承受大庫存的壓力。 “饑餓營銷”是當時國內汽車市場行程的“特殊產物”,有很強的時代烙印。
第二種,產能不足,需求關系大于供給關系。說白了就是,不愁賣,你不買,自然有人搶著買。導致經銷商提高購買門檻,就形成加價。

據資料顯示,東風本田目前在國內有兩家工廠,全年產能在52萬臺左右,而在2016年合資品牌銷量排行榜上,東風本田位列第10位,達到59.6萬輛。這是是典型的需求關系大于供給關系,由此判斷造成東風本田加價的核心原因就是產能不足。

從當年CR-V加價開始,東風本田就在喊產能不足,到現如今的思域,產能不足這口號都喊了快10年了,國內這么多車企,銷量比東本高的大有人在,怎么別人產能都沒事,但就單就東本產能不足,退一步說,作為一家如此成熟大型車企 為何沒有提前規劃產能?
2東風本田不差錢
東風本田不差錢
除了第一、第二工廠外,東風本田在國內還有一條生產線在廣州,叫做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聽名字就知道這個生產線是生產發動機的。成立于1998年7月,年產48萬臺發動機。那這跟不差錢有什么關系呢?接著往下看。
而廣汽本田發動機公司成立于2015年,看到你可能明白些什么了。沒錯,也就是說在2015年之前十幾年里,廣汽本田發動機都由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來提供。我們知道一臺發動機的利潤率要遠高于一臺整車。所以說這條生產線等于是東本的“搖錢樹”。既然東本這么賺錢,也難免會有會有小富即安的心態,不想擴張。

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
但這棵搖錢樹也風光不了幾年了,前面提到,廣本發動機公司已經在2015年成立,少了這條大腿,東本以后日子也不好過。不過東本的反應速度還比較快。在去年底東風本田第三工廠建設項目在武漢正式啟動,預計東風本田年產能將增加12萬輛。由此可見,以前光喊產能不足的東風本田,在沒了搖錢樹之后,也得立馬乖乖增產。

東風本田第三工廠項目啟動儀式
全文總結:
東風本田2017年的銷售目標是65萬臺,但以現在的產能來看,東本田根本達不到銷售目標。并且未來東風本田還將推出多款新車,當產品線擴張速度遠大于產能擴張速度的時候,能否滿足后面新上車產能,這都是未知數。可以說小富即安,沒有提前規劃產能,造成了東本如今的局面。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東本加價依然還會存在。
看文倉www.kanwencang.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wen/20170225/106735.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