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對自己的國家很不滿?何不自己成立一個國家,自訂你自己的法律呢?
所謂“微國家”(micronation)就是一個微小的,自封有主權的國家。即使他們不受領土更大的政府機構干涉,但是也無法像梵蒂岡或新加坡一樣,被承認是一個正式獨立的國家。當然,有些人會用不同的原因,或者是抗議,或者是開玩笑,或者是鉆法律的漏洞…,而成立一個微國家。
《維基百科》中就羅列了近50個罕為人知的微國家,以下為其中幾個奇特的例子:
 
 

 

▲西蘭公國(Principaliy of Sealand)
面積:0.00055平方公里
人口:27人(2002年估計)
統治者:邁克爾·貝茨(Michael Bates)
西蘭公國可能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微國家,它位于英國薩福克郡外海10公里處,原是二戰時期作為預警德國空襲的海上堡壘。1967年,羅伊.貝茨(Paddy Roy Bates)占領該堡壘(改稱為“諾克約翰”;Knock John),并建立一個離岸的海盜電臺。他和他的家人都聲稱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包括簽證發護照。貝茨稱,該國建國已成事實,德國并有派駐一名外交官。1968年,英國法院判定它位處國際水域,非英國管轄之地。1978年。首相阿亨巴赫(Alexander Achenbach),利用貝茨不在時,伙同幾名德國和荷蘭同胞,發動武裝政變,接管該國。
他們綁架了貝茨的兒子邁克爾(Michael)作人質,幾天后才在荷蘭放人。貝茨找人幫忙奪回西蘭,利用直升機突襲成功,俘獲阿亨巴赫等人。阿亨巴赫的同伙被釋放,但是他因持有西蘭公國護照,被處叛國罪需關押入獄,但是可以付出贖金換得自由。當時,英國政府袖手旁觀時,德國派遣一名外交官去談判阿亨巴赫的釋放。1990年,一艘英國船只因為太靠近西蘭,以“入侵領土”遭到槍擊示警。2007年,以網絡分享歌曲著名的“海盜灣”(The Pirate Bay)為了抗議瑞典的掃蕩侵權網站,則一度試圖買下西蘭來表達抗議瑞典。

 

▲莫洛西亞共和國(Republic of Molossia)
面積:58平方公里
人口:2-3
統治者:凱文·鮑(Kevin Baugh)總統
莫洛西亞共和國位于美國內華達州代頓(Dayton)市郊,領土包括由總統凱文·鮑的住家、前院、后院,以及他在賓州和加州所購買的兩塊土地。他以一個獨裁者面貌示眾︰著軍裝、戴大墨鏡,他的微型國被形容是“帶入第n次元的玩家”,他還聲稱擁有太平洋的一塊土地和金星上一塊49,881平方英哩土地的主權。莫洛西亞共和國向美國繳稅,但是官方稱為“外援”。該國禁止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包括:槍支、海象魚、鯰魚、洋蔥(洋蔥狀蔬菜),以及任何來自德州的東西,但是歌星凱利(Kelly Clarkson)的東西除外。

 

▲赫特河公國(Principality of Hutt River)
面積:75平方公里
人口:國內約20人,海外僑民約13,000至18,000人。
統治者:雷納多一世(His Royal Highness Prince Leonard I)王子
赫特河公國(原赫特河省)由雷納多凱斯雷(Leonard Casley)于1970年建立。系由位于澳大利亞珀斯以北,赫特河區的5個農場家庭,因為與政府在種植小麥的配額尚發生法律糾紛而自立門戶。這些家庭所生產的小麥數量,大大超過了澳大利亞所準許的配額;但是根據一項新法,他們可以合法的銷售量比原先配額更多,而凱斯雷本人可以合法銷售量為原配額量的一千倍。 對澳洲總督,凱斯雷自稱法律上核準他是“赫特河省總監”。后來,再改稱“雷納多一世”王子,并以舊法中規定任何對皇室的干擾都可以叛國罪逕行逮捕為由,脫離澳大利亞而獨立。1976年,澳大利亞郵政停止處理該微行國的郵件,而赫特河省的居民則抗議說他們已向澳大利亞繳稅。結果,凱斯雷對澳大利亞宣戰,郵務恢復了,而繳稅通知也不再寄送。

 

▲女王王國(Other World Kingdom)
面積:0.02平方公里
人口:不定
統治者:帕翠西一世(Patricia I)女王
女王王國位于捷克共和國境內,由女權至上與“皮繩愉虐”(BDSM)者所組成的一個母系社會的國家。在這里,女人統治男人,至尊無上的女王陛下轄有不同的貴婦階級。女王王國立國的目的是,以“在至尊女王的統治下,盡可能的去擴張可以搶奪更多男性的領土。”而男性也有不同階級,最低階的是奴隸,是要充當“一個普通農場的勞動物”。這個微型國雖然很小,只有幾棟建筑和室外區域,其中有多間酷刑室。它還擁有自己的國歌、國旗、護照、貨幣、警察、橫幅。

 

  

▲威夫蘭(Waveland)
面積:784平方公里
人口:0
統治者:綠色和平組織
威夫蘭在地理上屬于羅卡爾(Rockall),系英國附近的一個無人居住的島嶼。該地的所有權素有爭議,包括美國、英國、冰島、愛爾蘭、丹麥。在1997年,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短暫占領該島,以抗議在該地區鉆探石油,除了自稱擁有威夫蘭的主權,并且提供公民身份給愿意來宣誓效忠的人。由于“綠色和平”在英國是可以自由活動,因此英國政府泰半加以漠視。抗議活動一直持續到1999年,該組織的財務已經大不如昔了。現在,它僅存的工作就是提醒船只不要撞到島上的一個太陽能燈塔。

 

▲威斯塔克迪卡大公國(Grand Duchy of Westarctica)
面積:1,610,000平方公里
人口:經常0人
統治者:蘭格(Jon-Lawrence Langer)大公
威斯塔克迪卡(Westarctica)位于南極洲西部。是由美國人麥克亨利(Travis McHenry)于2001年所創立的一個微型國,它是鉆了《南極條約》的漏洞,因為該條約已明言,國際社會要如何對待南極洲。它禁止任何國家在南極洲西部據地為王,但是它并沒有明確禁止個人行為。麥克亨利據此成立了威斯塔克迪卡大公國,他聲稱擁有南緯60°以南和西經90°至西經150°的土地的主權,他以該國統治者身分致函世界各國政府,但是都被置之不理。南極洲當地沒有人居住,而威斯塔克迪卡也就沒有常住公民。有一些研究機構已經駐扎在那里,而威斯塔克迪卡也出了郵票和硬幣,供收藏家購買。2005年,麥克亨利試圖并吞附近的Balleny群島和彼得一世島(Peter I Island),但是沒有人把它當一回事,因為該地已經屬于新西蘭和挪威所有。

 

▲星空國(Nation of Celestial Space)
面積︰整個宇宙(扣除地球)
人口︰不明
統治者︰曼根(James Thomas Mangan)
1949年,美國人曼根在伊利諾州的錄音辦公室發表聲明說,應全球人類要求而成立星空國,此后無人可以再對宇宙星空擁有任何主權。據推測,早在1948年,曼根已致力于撰寫星空國的宗旨,“確保有同情心的人,不論他們在何處,甚至在一個無人認領的領域,都能保有美景和好處。”不過,隨著創始人曼根的死亡,星空國似乎也跟著滅亡。不過,它確實在1958年,在紐約的聯合國大廈前,星空國的國旗與其他成員國的國旗一起飄揚,這也是微型國罕見的榮譽。

 

▲玫瑰島共和國(Republic of Rose Island)
面積︰0.0004平方公里。
人口︰不定。
統治者︰羅沙(Giorgio Rosa)總統。
在1967年,意大利工程師羅莎(Giorgio Rosa)在意大利的里米尼(Rimini)外海,建立一個人工的“玫瑰島”,上有許多旅游設施,包括一間餐廳、夜總會和紀念品商店。1968年,羅莎宣布脫離意大利獨立,不過,意大利政府的反應與其他國家漠視微型國大不相同,意大利政府認為他是在賺取游客錢后逃稅,于是派遣4名軍警和稅吏去接管“玫瑰島”,再派遣意大利海軍用炸藥將它夷為平地。

 

▲亞特蘭蒂斯行動(Operation Atlantis)
面積︰一艘船
人口︰不定
統治者︰施蒂費爾(Werner Stiefel)
“亞特蘭蒂斯行動”是一個由施蒂費爾(Werner Stiefel)在1971年所領導的建國行動,目的是要在國際水域,建立一個自由主義的國家,免于遭受其他大國的控制。 施蒂費爾和他的伙伴希望在加勒比海的建立一座人工島國,但是從從一開始啟航就命運多舛。他們在哈得遜河漲潮時登船,但是退潮后就擱淺河岸的泥地上,甚至頭重腳輕,幾乎傾覆。在行經紐約港時,主結構開始結冰。在南卡羅來納州附近,推進器的傳動軸發生故障。最后,一瘸一拐地到巴哈馬,并下錨,隨后在颶風中沉沒。

 

▲塔羅薩王國(Kingdom of Talossa)
面積:13平方公里,加上大片的南極洲。
人口:120人
統治者:約翰一世國王(King John I)
14歲的美國威斯康州少年麥迪遜(Robert Madison)在1979年建立了塔羅薩王國。最初的國土只及于他個人的臥室。隨著麥迪遜的成長,塔羅薩王國的領土也愈來愈大,包括密爾沃基雄鹿隊的東城,以及南極洲和法國的兩個島嶼的大部分都先后納入。塔羅薩王國的默默成長在著名的《紐約時報》和《有線》(Wired)曝光后,隨后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報紙和雜志。大多數塔羅薩王國的“公民”(更準確地說是“網民”)經由麥迪遜的網站了解王國并加入。然而,也有一些塔羅薩王國的國民對于麥迪遜感到失望,說他已經變得獨裁和無法接受他的領導,其中有近20個國民脫離了塔羅薩王國,在2005年另組成塔羅薩共和國(Republic of Talossa),在2012年4月才又重返塔羅薩王國的旗幟下。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7/8163.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