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內容,點擊題目下方ipo觀察關注我們
作者:興業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分析師 張憶東團隊
來源:騰訊證券研究院
央行“雙降”強化流動性寬松的預期,結構性資產泡沫繼續吹。首先,在匯率穩定階段,寬松政策將加碼,從而提升風險偏好,這是我們近兩個月的重要邏輯論據。此次“雙降”的時間符合預期,力度超預期,此前只預期降準或者降息,短期將進一步提升普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其次,海外市場的風險偏好至少在11月中旬之前有望繼續改善。對于歐洲新一輪寬松、美國推遲加息、新興經濟體匯率企穩的預期升溫,人民幣匯率短期無憂。第三,經濟降速轉型、利率不斷下行已是常態,所以高收益低風險的好資產更稀缺,資金過剩,結構性資產泡沫將是常態。
泡沫化資產配置的猴市格局
中期來看,在結構性資產泡沫的大背景下,投資者應該理性應對股市新常態——“非熊、非牛,而是泡沫化資產配置的猴市格局”。
首先,當前的A股市場反彈大概率演繹成結構性泡沫,而且波動大。一方面,實體經濟運行情況并不支撐典型的牛市,配資杠桿經過“股災”之后也被控制,因此,風險偏好的持續性不強,增量資金總是猶猶豫豫;另一方面,寬松的貨幣環境又不同于歷史上的熊市特征,錢多任性,所以,高波動難以避免,泡沫此起彼伏。
其次,高波動、泡沫化的猴市格局,有望1、2季度甚至1、2年甚至更長時間存在。為了社會穩定特別是傳統產業的就業問題,“用錢買時間”難以避免,即維持寬松的流動性環境來爭取中國經濟轉型和改革的時間,結果一定程度犧牲了效率,產能出清進程的緩慢,債務周期不斷拖延,“僵尸型”企業增多。所以,資產泡沫化直到問題積累到“hold不住、扛不住”的時候。
第三,影響這種泡沫化資產配置的大格局的核心變量是匯率,當匯率的預期不穩定時,泡沫化資產配置的猴市就會呈現出一種明顯的寬幅震蕩。在全球開放經濟的背景下,匯率對于資本外逃、乃至國內經濟政策的主動性將產生影響。
第四,泡沫化資產配置的市場環境下,對于大資金而言,需要進行左側交易,主動出擊。因為,在泡沫化市場環境下,疊加移動互聯網自媒體時代,一旦行情出現所謂的“右側”,追漲殺跌的羊群效應就出現,根本無法從容布局或者撤退,最終是白忙活。從選擇買入的布局時點來看,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殺跌動能的衰竭:從定性的殺跌動能分析,主要通過投資者倉位和行為來觀察;而從定量角度來看,我們用換手率來勾勒整個市場做空力量的強弱,盛極而衰?否極泰來?
賺錢效應最肥美行情結束
短期來看,“雙降”固然可喜,仍要重視節奏。愛在深秋、不醉不休,現已微醺,賺錢效應最肥美的第一段行情已結束,開始“啃硬骨頭、沖關”的第二階段,指數逼近三季度成交密集區(上證綜指3600點—4100點),沖關的過程難免遭遇震蕩。因此,正確認知此輪行情的性質,才能做好交易,在相對明確的時間和空間下踩準節奏。
第一,重申行情的延續時間是此次行情的重點,樂觀情況或能延續至12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前,悲觀情況是11月中旬遭遇大風險,核心關注匯率變化。
至少在11月6日之前,“愛在深秋”行情風險不大,機會大于風險,但在11月上旬有可能遭遇波折。11月6日美國非農數據公布前后,會引發海外市場預期的波動。但是數據大概率比較平淡,對于12月美聯儲是否加息的預期還是不確定,有利于中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加碼,從而9-11月數據會改善。如此,愛在深秋的第二段行情在11月之后繼續展開。
此外,另一個影響風險偏好的是,11月IMF將對是否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進行表決。從IMF近期表態來看,加入的概率不小。上個月中央領導都承諾“人民幣不具備持續貶值的基礎。
而11月行情超預期的風險?一方面超預期上行風險:如果美國11月公布的經濟數據特別差,美國沒有加息;年底之前歐洲進一步QE,從而,新興市場股市上漲,A股市場出現“補漲式”的第三段行情、甚至跨年度行情。另一方面,行情超預期的下行風險:如果美國經濟數據超預期強,美元強勁走強,可能引發新興市場股市的調整,那么A股的愛在深秋行情可能提前結束。
第二,短期行情指數接近三季度成交密集期,震蕩不可避免,踩準行情節奏很重要。行情的節奏不是連續逼空式而是震蕩上行,為了取得超額收益,需要在行情的第二階段積極做交易。近日指數出現寬幅震蕩很符合預期。“愛在深秋”行情是在股災后市場信心極度受挫的背景下開始的中級反彈,不能按上半年“杠桿牛市”來預期,而應基于存量資金為主、增量資金為輔的博弈環境,所以面臨三季度成交密集區的較大阻力,指數需要不斷震蕩蓄勢才能不斷向上拓展空間。
第三,短期面對“雙降”引發的市場情緒亢奮,投資者不宜在下周初進行盲目追高,可以耐心些等待隨后而來的震蕩,再找機會也不遲。考慮到A股市場羊群效應明顯,存量博弈的行情會一波三折,沖動性“追漲”容易在稍稍風吹草動后“殺跌”,往往得不償失!最后提醒一下,已經忍受了“踏空”愛在深秋第一階段行情的投資者,在行情的第二階段如果要參與,更要重視節奏。我們曾經在10月初說過“要做趁早,時不我待,待到市場情緒亢奮,成交量明顯放大之時反而需要多一份警惕。現在如果不加入的話,就要保持定力,忍受踏空的煎熬。”
結構優先強化交易 散戶謹慎為上
四季度行情的特點:跌深反彈+大分化行情,新型抱團取暖。興業年度策略提到2015年A股行情的特征是大漲、大波動、大分化。上半年果然大漲,三季度果然大波動。展望四季度,大分化行情的概率較大,因為去杠桿、清理配資之后,增量資金短期大規模入市的概率不大,因此,股市以存量資金為主、增量資金為輔。
“愛在深秋”的第二階段的風格特征還是在于優質資產,而不是簡單的大小風格輪換,各類指數漲跌幅相對均衡。原因正在于我們一直在強調的“愛在深秋”行情的主邏輯,即匯率穩定背景下,寬松流動性對應“資產荒”所帶來的中級反彈。經濟降速轉型,好資產是稀缺的,因此,尋找適合“抱團取暖”的新的投資機會,才能獲得更大的超額收益。基于指數漲幅比較,自我們9月16日推動“愛在深秋”中級行情以來,傳統行業類股漲幅較小,而新興成長股大幅反彈,完全驗證我們“決勝新興成長股”的配置建議。反彈進行到“愛在深秋”的第二階段,考慮到后續存量資金加倉、波動性加大、震蕩增多的格局下,大盤和小盤、傳統和新興資產的代表性指數的漲幅差距將收斂,在更低的無風險收益率基礎上,抱團取暖相對更貴的和更少的優質股票,或者不斷折騰新的主題性的交易機會。
愛在深秋行情的第二階段策略建議:想獲得超額收益需要結構優先,強化交易。首先,精選適合“抱團取暖”的投資機會,在衡量風險收益比之后,左側布局、“主動買套”。其次,加強波段交易,倉位靈活調整,要秉承斯諾克打法,集小勝為大勝。從而,短期即使遭遇市場超預期波動,也不怕,甚至敢于逢低加倉,最終等到別人“抬轎子”、實現“多贏”,而不會恐慌性隨大流追漲殺跌、“兩邊挨巴掌”。所以,深秋行情的第二階段,對于專業投資者而言,依然是具有賺錢效應的投資時機,可以“啃骨頭”、“喝湯”。但對多數習慣于追漲殺跌的“散戶”而言,更可能是輸錢看場熱鬧,真心不建議他們最后進來買單,還是應該委托專業投資者進行財富管理。
投資機會:新興產業+轉型 成長股具備莊股神韻
具體到投資機會,優選的結構機會,主要在新興產業和轉型領域,其次是改革相關的傳統產業領域(可能疊加“假裝炒炒”的周期股交易機會):
進攻型機會一:中長期“抱團取暖”的機會集中在經濟轉型、新興產業,漲幅大,需要做波段,包括先進制造業(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核電、高鐵、新能源、機器人等)、現代服務業(傳媒、醫療保健、體育、旅游等)、互聯網。“5中全會”前后圍繞“十三五”規劃的熱點板塊可能遭遇“預期兌現”的波折,如超預期則繼續上漲,否則面臨短期休整。
進攻型機會二:國企改革、環保、大健康服務、低空開放(通用航空)、軍工等改革相關的題材值得深度挖掘,后續還有持續改革政策,可以不斷挖掘新熱點。
消費型績優股攻守兼備,適合此前踏空的投資者。傳統的包括白酒、家電、醫藥等,消費升級的包括傳媒、旅游、輕工制造等行業的績優股,四季度估值切換帶來補漲機會。
交易型機會:適合具有交易能力的中大型規模的資金。愛在深秋第二階段看好非銀金融,特別是券商,三季度最慘而四季度基本面改善,彈性大、流動性好,容易吸引人氣。部分周期股受益于近期在穩增長政策加碼刺激下的補庫存,但參與博弈反彈的人氣不足。大盤權重股,適合逢低進行保守型的配置,但反彈時缺乏彈性而且是行情的反向指標。
最后,特別講講新興成長股,雖然長期堅定看好相關行業,但11月上旬之后股價將面臨震蕩分化,依靠精選,強制恒強。我們在9月16號秋季策略會時鮮明提出“決勝于精選優質成長股”,如果從那個時候就開始配置新興成長股,普遍已漲50%,甚至翻倍。后續愛在深秋的第二階段,。新興成長股將面臨震蕩、分化,開始從前面的普漲,進入優選結構性機會的階段。建議投資新興成長股,基于行業成長性,結合三季報、公司未來的重大事件,來精選個股。我們一直說,這幾年有點像1996年到2001年的狀態,經濟降速轉型,貨幣剩余(M2-GDP-通脹)還不斷擴張,現在的成長股頗有90年代莊股神韻——抱團取暖。
中國經濟網(ourcecn)
讀短新聞、縱覽財經大事,盡享網絡嬉笑怒罵;觀財經走勢,品深度解析,把脈理財人生。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70307/111798.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