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120年前的今天,一家名為“商務印書館”的公司在上海悄然成立。誰都沒有想到的事,這家不起眼的印刷作坊,竟迅速成長為當時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并歷經無數波折,一直延續到今天,成為最負盛名的出版品牌之一。談到商務漫長館史與其中數不勝數的傳奇故事,恐怕用整整一年時間也難以窮盡,而今天《出版人》就以極簡史的形式,為您勾勒出商務印書館120年發展歷程中最重要的那些瞬間,以此為這家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賀壽。

01

1897年二月十一日,商務印書館創業于上海,創辦人為夏瑞芳、鮑咸恩、鮑咸昌、高鳳池等人,創始資本為4000元。

初創的商務印書館

夏瑞芳原是教會所辦印書館的排字工人,積蓄了一些錢,和鮑氏兄弟等合伙創辦了商務印書館。最早的商務印書館只有幾間房子和幾臺機器,并不編書,以印刷商務簿冊報表為主,故以“商務”為名。

夏瑞芳 (1872-1914),字粹方,商務印書館創始人之一

02

讓商務印書館從印刷作坊開始向現代出版機構轉型的契機發生在1901年。這一年維新人士張元濟入股商務。次年,張元濟正式入館,主持編譯工,翰林出身的張元濟思想維新,學貫中西,他延請了一大批知名學者和專家加盟,制訂了系統全面的編輯出版計劃,奠定了商務新型出版事業的堅實根基。

張元濟(1867-1959),字筱齋,清末進士,進入商務印書館后歷任編譯所所長、經理、監理、董事長等職

在張元濟的影響下,1902年,商務印書館設印刷所、編譯所、發行所;1903年,正式成立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吸收日資,改進印刷,設第一個分館于漢口,并開始編印小學“最新教科書”, 由此商務印書館把“開啟民智,昌明教育”作為自己的使命,開始投入書刊出版及文化、教育事業。

出版于1903年的“最新教科書”系列,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創意義

03

商務印書館還是中國近代印刷技術的發展的先驅。1912年,商務印書館設鐵工制造部,開始制作印刷機械。1915年,商務印書館首次引進彩色膠印機,始用彩色膠版印刷。1919年,商務印書館創制我國第一部漢字打字機——舒震東式華文打字機,并研發出漢字與注音符號結合的銅模,開機器雕刻漢字字模之始。

1912年,商務印書館生產的印刷機械

我國第一部漢字打字機——舒震東式華文打字機

04

1915年,商務印書館推出《辭源》。全書字詞并重。共收一萬多單字,辭目十萬余條,按二百一十四部首排列,四百萬字。這是我國第一部以語詞為主兼及百科的綜合性新型辭書,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部大型漢語語文工具書。《辭源》正文以單字為排列依據,將復字附于單字下的排列方式,創立了中國近現代大型辭書編纂的基本模式。這部兼收古漢語普通語詞和百科詞語的大型綜合性辭書也被視為是20世紀初社會文化、思潮發展的產物中國文化轉型期的里程碑式的文化作品。

1915年版《詞源》

05

1920年代至1940年代,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王云五小辭典》、《王云五大辭典》,影印《四部叢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萬有文庫》,《大學叢書》以及《叢書集成》,達到了商務印書館發展史上的最高峰。

王云五(1888-1979),名鴻楨、字日祥,1930年至1946年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

到1931年底,商務在全國各大城市設有36個分館、1000多個銷售網點,遍布全國和整個東南亞;職工人數達4500 人,其中編校人員千余人;年出版圖書千余種,占全國年圖書品種總量的40% 以上。

1935年輯印的《叢書集成》初編,收叢書百部,計四千一百種

06

1931年,商務印書館所屬東方圖書館在上海正式對外開放。東方圖書館有藏書51.8萬余冊,包括大量簡直連城的歷代珍本、抄本、秘本。其中圖表照片5000 多冊,彌足珍貴;12 卷瀕于失傳的《永樂大典》,更是稀世珍寶;遍及中國22 個行省及邊遠地區的兩千余種地方志,為涵芬樓所獨有;日本歐美各國每年出版新書,以及數套歐洲科學雜志,更是當時罕見。從而使東方圖書館成為當時全國藏書最豐富的公共圖書館。

1931年的東方圖書館

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進犯淞滬。商務印書館總管理處、總廠及編譯所、東方圖書館、尚公小學被炸焚毀,損失殆盡,被迫停業。炮火中,除移藏在銀行保險庫中的574 種約5000 余冊善本精品得以幸免外,東方圖書館內包括大量善本在內的約46.3 萬余冊圖書均化為灰燼。紙灰紛紛揚揚飄灑于空中,數日不絕。

毀于戰亂的東方圖書館

董事會隨即作出決定,由主要負責人組成復興委員會。以“為國難而犧牲,為文化而奮斗”的口號,開始一系列的復興活動。1932年八月一日,商務印書館復業,并在艱難的環境下堅持日出新書一種。

復業后的商務印書館

07

抗戰勝利后,商務印書館由重慶遷回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商務印書館于1954遷址北京,正式實行公私合營,旋即被改組入高等教育出版社合并,但仍保留商務印書館的招牌。

1957,恢復商務印書館獨立建制。1958年,中央確定商務印書館出版任務為“以翻譯外國的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學術著作為主,并出版中外文的語文辭書”。

1949年,毛澤東在中南海約見張元濟

1953年,商務印書館將東方圖書館全部藏書獻給國家

08

1971年,經歷波折之后,商務印書館復業(與中華書局合營),遷入王府井大街36號辦公樓至今。1979年,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書局分立,再次恢復獨立建制至今。

王府井大街36號辦公樓,今天商務印書館的辦公地點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70214/101167.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