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節節勝利的同盟國舉行波斯坦會議,蘇聯在會議上作出抗日承諾。會議導致結果是蘇聯占領朝鮮半島北部、美軍占領南部,沿三八線分割而治。
1950年7月5日,美軍斯密斯特遣隊抵達烏上附近大田火車站。該特遣隊只有半個營的兵力,而且大部分是不滿20歲的毛頭小伙,與北朝鮮一個師級龐大坦克部隊相比顯得勢力單薄。
1950年6月27日,當聯合國安理會開始投票時,蘇聯代表缺席。表決的結果是聯合國同意使用武力迫使朝鮮軍隊撤出韓國。
一支美軍空中觀察小組指揮海軍陸戰隊海盜式轟炸機作戰。
1950年夏,美海軍陸戰隊士兵從釜山戰役中被擊毀的朝鮮T34坦克前繞過。
1950年9月15日,補給船正在仁川港卸貨。
1950年8月29日阿蓋爾·薩瑟蘭高地人團的風笛手在釜山迎接上岸的蘇格蘭團和英國米德爾賽團一個營,他們是第一批與美國和韓國軍隊會合的英軍地面部隊。
1950年夏末,參加釜山外圍戰的美海軍陸戰隊在M26潘興坦克的掩護下向Masan西部行進,路上躺著的是朝鮮士兵的尸體。
由于遭受連續不斷的轟炸、炮擊加上恐懼,數百萬朝鮮人流離失所,涌向安全區。韓國的釜山和其他城市變成了巨大的難民營,許多人露宿街頭。
1950年8月18日,朝鮮半島軍事問題首席顧問F`W`法雷爾被授予準將,這是他在釜山外圍期間視察陣地,陪同的有沃爾頓·沃克中將。
1950年9月15日,一架海盜式戰機在為參加仁川登陸的美軍艦隊提供保護,該行動是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兩棲登陸作戰。
1950年9月15日,美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師長奧利弗·斯密斯少將(左)在登山仁川后立即與他的上司、陸軍第10軍軍長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討論下一步行動。右邊是陸戰隊航空兵少將菲爾德·哈里斯。
1950年9月17日,麥克·阿瑟和一群新聞記者在仁川一陣地查看陣亡朝鮮士兵。戴迷彩頭盔的陸戰隊士兵手中拿的是蘇式波波沙沖鋒槍,它被美國士兵戲稱為會打飽嗝的武器。
1950年9月,在攻擊漢城的郊區陣地上,兩名海軍陸戰隊士兵攙扶著受傷的戰友。
在針對仁川的側翼的武裝行動進行4天之后,美軍士兵在觀察漢城附近的情況。
1950年9月,經過激烈巷戰的漢城大部分建筑都被摧毀,美陸戰隊員正在引導M26坦克進行搜索打擊。
釜山外圍戰突圍成功后,韓國平民陸續回到倭館地區的故居,與之相反的是向前線開進的美軍,圖為背著勃朗寧自動步槍行進的美黑人士兵。
1950年秋天,美第一騎兵師士兵經過北朝鮮一個被戰火摧殘的村莊。
朝鮮公路非常狹窄,只容得下一輛汽車通過。
澳大利亞皇家兵團在朝鮮的數次戰斗中表現都很出色,是聯合國軍中敢于用刺刀與朝鮮士兵短兵肉搏的軍隊。
中國總理周恩來在會見維賈亞克拉·潘迪特夫人率領的印度文化代表團,印度駐北京(中國)大使K`M·潘尼卡也在場。
中國士兵在雪地里向聯合國軍陣地發起攻擊。
在中國出兵朝鮮的頭幾個月后,一位中國士兵站在一輛被擊毀的美騎1師的坦克上。
1950年12月,土耳其旅士兵進入陣地,前不久,他們在試圖阻止中國軍隊對清川江流域美2師的合圍的戰斗中,遭到中國軍隊重創。
美軍正在搬運被凍僵的美陸戰隊、英軍別動隊和韓國士兵的尸體。
美軍在長津湖水庫地區邊打邊撤。
由于中國軍隊設置的路障,致使美陸戰隊滯留在長津湖水庫地區。
由于中國軍隊設置的路障,致使美陸戰隊滯留在長津湖水庫地區。
1950年12月,美軍從長津湖水庫地區撤退,當時氣溫是零下18攝氏度左右。
長津湖作戰陣亡的美軍士兵的尸體,有些陣亡者的衣服已被缺乏冬衣中國士兵扒掉。
長津湖水庫地區唯一的公路已被中國軍隊炸斷。經過C-47空投架橋器材,經過搶修后美軍才得以脫身。
1951年11月下旬,美第7師2500人在長津湖水庫東岸沿線遭中國軍隊連續伏擊,只有385名士兵得以健全脫身。圖為幸存士兵中的一部分。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qiwen/20161029/1837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