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高氏家族墓地位于樂清市白象鎮高東村。墓由神道門、華表等仿木石構和石像生組成。分三組:中為高友璣其父親、祖父墓,左為長子、三子墓,右為次子、四子墓。三組墓前均有神位牌樓、碑亭、華表。還有兩座牌坊、石像生等。全部建筑系青石仿木結構,浮雕精美,對研究明代官員墓葬等級及建筑風格有一定價值。
 
樂清 <wbr>明代刑部尚書高友璣家族墓地(國六)
 
    樂清高氏家族墓位于樂清市北白象高岙村,建于明代,墓地依山并環宗祠而筑,布局獨特。其中高友璣墓最具規模、形制獨特,主體建筑為三座四柱三樓式神位牌樓組合而成,并將祖孫四代七人的墓碑按昭穆之制分列其中,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和時代風格,實屬罕見。墓由神道門、華表等仿木石構和石像生組成。分三組,中為高友璣及其祖父、父親墓,左為高友璣長子、三子墓,右為次子、四子墓,均按左昭右穆禮俗排列。三組墓各建神位牌樓,中間一組為四柱三牌樓,兩側均為六柱五牌樓,歇山頂。有碑亭兩座,四柱單間,五鋪作雙抄偷心造,歇山頂。該墓是研究明代品官及家族墓葬制、葬俗的重要實物資料。另外,高友璣墓的石作建筑均仿木構形式,工藝精湛、造型美觀,是明代石構建筑中的佳品。
 
樂清 <wbr>明代刑部尚書高友璣家族墓地(國六)

        高友璣(1461—1546),字肅政,號南屏道人,樂清十二都高岙(今屬浙江溫州北白象鎮人。母病,朝夕侍奉湯藥,衣不解帶,以孝聞于鄉里
        明弘治三年(1490)進士,丁母憂。服除,授南京刑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治獄詳明。十六年,擢江西九江知府,治績為十三府之最。
        正德二年(1507),升廣西參政,營田州府事。土司岑猛“坐與族類構爭削秩,詔以漢官撫之,前官懼而逸”,友璣單身入州,“待以懇誠,勵以忠義”,猛遂“束身聽命”。于是“立學訓士,置堡伍,聯其眾,歸被虜男女以數百計,田人帖服”(嚴嵩:《明故資政大夫刑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謚襄簡高公墓志》因忤權幸,調任衛輝(今河南汲縣)知府。郡當道沖,供求浩繁,友璣大加裁減,并請停黃河勞役,寬負鹽禁,民困得蘇。逾年升江西左參政,轉山西按察使、陜西右布政使。
 
樂清 <wbr>明代刑部尚書高友璣家族墓地(國六)高友璣家族墓

        正德十一年,擢為右
副都御史,巡撫大同,贊理軍務。其時宗室豪橫,為祿糈事毆辱知府,友璣不畏強梁,上疏彈劾,宗室為之斂跡。但因此得禍,降二級致仕。復起為湖廣郴桂兵備副使,丁外艱未赴,家居數年。
        嘉靖四年(1525),起為山東布政司參政,轉福建右布政使。
 
樂清 <wbr>明代刑部尚書高友璣家族墓地(國六)
 次年,內召為光祿寺卿,升南京刑部右侍郎,轉右都御史,外調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招徠鹽徒,討誅渠惡,革驛傳費,宿弊一清。
 
七年,進南京
工部尚書,改刑部尚書,復召為北漕總督,居僅三個多月即告老回鄉。為官清廉,不附權勢。以俸入構宗祠,在家鄉白鷺嶼辦南屏書院,教育鄉里子弟,所居舊屋樸陋湫隘,無所增繕,布衣蔬食終其身。
二十五年(1546)三月二十六日卒,享年86歲。追贈太子少保,謚襄簡。遺著有《南屏遺稿》。其墓在高岙村,當地人稱為高尚書墓,至今仍保存完好,但其中兩處月潭均有一處損毀。
 
樂清 <wbr>明代刑部尚書高友璣家族墓地(國六)
樂清 <wbr>明代刑部尚書高友璣家族墓地(國六)
樂清 <wbr>明代刑部尚書高友璣家族墓地(國六)
樂清 <wbr>明代刑部尚書高友璣家族墓地(國六)
樂清 <wbr>明代刑部尚書高友璣家族墓地(國六)
樂清 <wbr>明代刑部尚書高友璣家族墓地(國六)
樂清 <wbr>明代刑部尚書高友璣家族墓地(國六)
樂清 <wbr>明代刑部尚書高友璣家族墓地(國六)
樂清 <wbr>明代刑部尚書高友璣家族墓地(國六)
樂清 <wbr>明代刑部尚書高友璣家族墓地(國六)
樂清 <wbr>明代刑部尚書高友璣家族墓地(國六)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61030/22034.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