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到今天,一個國家有一個都城已經成為慣例。如今世界上220多個主權國家每個國家有且僅有一個都城,就如我們全中國只有一個都城——首都北京。
不過我國歷史上,有不少朝代有兩個以上的首都,最為大家熟悉的就是明朝了。明有北京、南京,南京的機構建制完全與北京一樣。不過,【歷史深處】今天介紹的這些朝代可都不止兩個都城,我們梳理的是歷史上有五個都城的朝代,以及這些朝代的五都。
(一)曹魏五都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載黃初二年( 221年)“改許縣為許昌縣。以魏郡東部為陽平郡, 西部為廣平郡。”裴松之引《魏略》曰: “改長安、譙、許昌、鄴、洛陽為五都, 立石表, 西界宜陽, 北循太行, 東北界陽平,南循魯陽, 東界郯, 為中都之地。”
圖1、鄴城博物館
曹魏五都:長安、譙、許昌、鄴、洛陽,與曹操的興起緊密關聯。譙、許昌、鄴是曹操勢力一步步發展壯大的路徑,再加上長安和洛陽這兩個漢的東西都,正好是五都。
五都不止在曹魏,到西晉一樣都是很重要的城市。特別是其中的鄴城,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最重要的北方城市之一。只是,從北齊滅亡之后,這個曾經的六朝古都就淹沒在歷史中了。
(二)唐代五都
唐應該算是最早正式設立五都的朝代,不過五個都城的設立時間一直到中唐才確認。最后確定下來的唐五都是:上都長安,東都洛陽,西都鳳翔,南都成都,北都太原。
唐五都設立的時間先后不一,也有地點和名字變遷。先后設立的經過如下:
618年,唐朝建立,以長安為都城。
657年,將當時的河南府(即洛陽)改為東都,有了兩個都城。
690年,將唐朝起兵的太原府為北都,有了三個都城。
742年,以長安為西京,以洛陽為東京,將太原改為北京。
757年,置鳳翔府,號為西京,正式確立了唐五京:南京成都府,中京京兆府,東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
圖2、盛唐都城長安
不過唐代五都并存的時間并不長,只五年之后,762年就免除了鳳翔府西京的名稱。
(三)渤海國五京
與唐同時期東北的一個小國渤海國,也有五都。渤海國,是一個以靺鞨族為主體建立的政權,區域包括今天東北、朝鮮半島東北及俄羅斯遠東一部分。
渤海國的五都分別是龍泉府、顯德府、龍原府、南海府、鴨淥府。
圖3、唐朝后期邊疆地圖(東北角渤海國)
渤海國正式的都城,先后遷移五次,分別是:
698年,渤海國建國的時候都城初駐舊國(今吉林敦化)。
742年遷至中京顯德府(今吉林和龍)。
755年遷至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寧安)
785年再遷東京龍原府(今吉林琿春)。
794年復遷上京龍泉府。
(四)遼五京
在大部分時期有五個都城的,要從遼開始。遼五京為:上京臨潢府(今赤峰市林東鎮)、東京遼陽府(遼寧省遼陽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內蒙古寧城縣)、西京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
圖4、遼五京
一樣,遼五京也是先后建立起來的:
918年,遼建國,定皇都;
928年,遷渤海居民于東平郡,升號南京。
938年,改皇都為上京,設臨潢府;升幽州為南京幽都府,改原南京改稱東京遼陽府,上京、東京、南京合稱三京。
1007年,建新都,號中京大定府,與原三京合稱為四京。
1044年,升大同軍為西京大同府,自此以后,遼開始有五京。
(五)金五京
金滅遼,基本上沿襲了遼代的五京制。
金一開始的五京為: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北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縣大明鎮),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
1153年,金遷都自上京到燕京,改燕京為中都大興府。自此以后金五京變為:中都大興府(今北京),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北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縣大明鎮),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
(六)其他關于五都的說法
據說漢代有五都,洛陽、邯鄲、臨菑、宛、成都為五都的說法,這種說法出現在《漢書·食貨志下》這樣的記載里。其他四個城市比較好理解,宛大家應該不太熟悉,具體到今天應該是河南省南陽市。
春秋戰國時的齊也有五都,在戰國策里有不少發五都之兵的說法,據考證這五都指的是:臨淄、高唐、平陸、即墨、阿。
【歷史深處】這一期關于歷代五都的介紹就到這里。大家找一下所有被納入五都的城市,看和你有沒有關系。【歷史深處】回到歷史深處找尋和你相關的歷史信息,歡迎大家支持關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70122/93322.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