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英勇犧牲的楷模”劉亞生、紅色諜星徐楚光、“余則成”周鎬……寧海路19號,當時國民黨保密局監獄所在地,多少仁人志士在這里走向犧牲,其中突出的代表就是“雨花英烈”。昨天上午9:30,“尋找南京的紅色記憶”系列活動第二站來到這里。此次活動由揚子晚報和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鼓樓區黨史辦共同推出,一個小時的活動中,史料專家們向四十幾位參與活動的市民,講述了那段革命歲月里,犧牲在雨花臺的烈士們,如何保持革命氣節和理想信念的故事。

市民想提前報名參加下兩站的活動

昨天上午9:00,離活動開始還有半個小時,很多市民就已來到集合地點——頤和路十二片區4號門。現場很多市民表示,每次活動30個名額,總是擔心自己報不上名,想提前把這個系列活動下面兩站的名給報了,“我們想把這次的‘紅色記憶’完整地走一遍。”市民關忠誠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說,這樣的活動很難得,有了史料專家現場講解、交流,對這段歷史的認識會更加深刻。

9:30,活動正式開始,“寧海路19號”的原址緊靠著現在的頤和路十二片區5號門。在鼓樓區黨史辦黨史科科長顧茂富的帶領下,參與活動的市民們先來到這片區的民國建筑區,尋找下“歷史的感覺”。

“寧海路19號”到底在哪里

寧海路19號曾是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看守所所在地。國民黨將從各戰場上俘虜來的共產黨“高級戰犯”和秘密情報工作者關押在此,然后秘密處決,其中有不少烈士長眠于雨花臺陵園。早在活動前,揚子晚報記者就和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一起,去尋找這個“消失”的地方。

沿著寧海路的右側向北走,揚子晚報記者依次走過23號、21號,以為下一棟建筑便是19號,但拐進小巷子之后只看到了23號、25號。就在記者迷惑時,碰到了住在21號的吳大爺,便向他打聽寧海路19號,“現在那里被開發成了公寓。”順著吳大爺指的方向,揚子晚報記者來到寧海路23-1號開元公寓的正門,公寓物業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寧海路19號就是這里啊,上世紀九十年代看守所被拆了,我們公寓就是在它的原址上建起來的,門牌號也變成了23號。”

為什么看守所緊臨“高檔住宅區”?

頤和路是民國時期的“高檔住宅區”,有許多黨政要員、富豪、社會名流、外國名人都曾生活在這里,“為什么看守所會建在這附近?”

原來,1939年9月汪精衛在頤和路21號建立汪偽特工總部南京部。此后,該部門承擔職能越來越復雜,人員越來越多,便在寧海路25號建了一座看守所。抗戰勝利后,看守所被國民黨接收,因為距離江蘇路39號的憲兵司令部非常近,一旦發生越獄,司令部的士兵能夠幾分鐘內趕到,所以變成了保密局看守所。因此,寧海路25號的門牌也被更改為寧海路19號。

活動也吸引了附近不少居民參與。看守所是1998年拆除的,“外面是高高的圍墻,里面是三層的灰色小樓。”一位趙阿姨回憶說。對此,顧科長表示,居民說的沒錯,看守所里面有一座三層小樓,每層樓里都有20多個房間,外帶一個地下室,水牢就在地下室里。解放后,這里一度成為南京市公安局寧海路看守所。1998年,這里建成了居民公寓,19號這個門牌因為臭名昭著,被更改為23號。

九旬老人寫詩表敬意

南京財經大學的退休老教授俞壽頤90歲了。他告訴記者,當年,他的妹妹在云南大學讀書,暗中從事地下工作,1948年僅20歲的她被敵人逮捕,不久后遇害。他希望通過參加此次活動,表達對妹妹和所有烈士的敬意和懷念之情。活動結束后,他特意打來電話,告訴記者自己寫了一首詩,《尋找南京的紅色記憶有感》:蘭幽室雅行知園,花紅柳綠寧海院。揚子倡導紅色憶,弘揚英烈美名言。牢獄難降革命志,英魂夢圓暖人間。中華文明代代傳,英雄兒女世人贊。

烈士們,你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雖然看守所已不復存在,但曾經戰斗在這里的革命英雄和他們的故事永遠都不會被忘記。1948年10月,劉亞生、任天石、高波、秦明、楊斌、董保明、李道對、李海平、李養田,從解放戰爭的各個戰場被押解來南京,關押在這里。除了他們,還有潛伏在敵人陣營的徐楚光、周鎬、謝慶云、王清瀚、祝元福,他們在隱蔽戰線的工作被敵人識破,也都關押在保密局看守所。解放前夕,部分革命者犧牲在這里。現場,原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館長聞慧斌和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史料科副科長徐霞翔,和大家一起,通過四個精彩的小故事,回憶了那段“拋頭顱,灑熱血”的歲月。

徐楚光:五天策反汪偽三師起義

“紅色諜星”徐楚光1909年2月9日出生于湖北浠水縣,畢業于黃埔軍校第五期步科班,1927年加入共產黨,1929年受黨組織委派,他長期潛伏在國民黨軍中,從事情報搜集和策反工作。1945年8月13日徐楚光成功策反了汪精衛政權的首都警衛軍第三師集體起義,還參與策反汪精衛“建國號”座機機組人員駕機起義,飛往延安。

策反汪偽三師的起義,從制定方案到起義成功,僅有五天時間,而要在日軍的監視下,把警衛三師從南京市區帶到解放區,時間緊迫.,容不得半點疏忽。為了迷惑敵人,他主動向新任師長表示竭誠擁護,并在南京最大的中央飯店宴請各界人士,以示祝賀。宴散后,立即安排部署。短短幾天,起義成功,所有人員都安全轉移。

周鎬:成為現實版“余則成”

周鎬1910年生于湖北農家,1928年考入中央軍校武漢分校,成為一名國民黨軍統少將站長。與徐楚光是湖北老鄉,抗戰前兩人有過簡單的交往,1946年后交往日深,最終在徐楚光的說服下,他成為中共特別黨員。他曾對妻子說,徐楚光是個才華橫溢的革命家,他為我指出了新生的道路。他的妻子雖然知道這個選擇面臨的風險,但堅信丈夫的決定是對的。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國民黨對南京日偽政權進行接管,由周鎬指揮,不久后他被誣陷為貪污,被關押在寧海路19號的看守所,這是他第一次入獄,直至1946年戴笠死后,軍統好友幫忙說情才被釋放。1947年徐楚光被抓,因與徐的親密關系,他再次被捕入獄,后因證據不足獲釋。1948年淮海戰役中,他策反孫良誠部后,讓孫良誠策反劉汝明時,因孫良誠反水,不幸被捕,第三次入獄,于1949年1月被害。

劉亞生:“為了烤鴨,也要活下去”

劉亞生是北大學子,1936年加入共產黨,歷任359旅旅長秘書(王震的秘書)、359旅政治部副主任等職。1946年8月,在轉移延安的途中,劉亞生不幸被捕,胡宗南親自勸降,許以少將參議的職位,被劉亞生斷然拒絕。

在獄中,他經常遭受嚴刑拷打,對此,他毫不在意,還拿此事跟獄友開玩笑,“我特別能忍,如果能忍到出獄的那一天,你們要給我買南京最好吃的烤鴨。”一次毒打昏迷,醒來之后,他跟獄友說,“為了烤鴨,我也要活下去”。1948年,敵人把他押上汽車,送到雨花臺,他高喊著“中國共產黨萬歲”,結果槍響了,卻沒有打中他。1949年,他被押到燕子磯,身上綁上了大石頭,再次誘降沒有成功,敵人將他推入了滾滾的長江之中。

朱克靖:為獄中讀書的權利而絕食

朱克靖1895年生于湖南農村,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1922年加入共產黨。他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新四軍秘書長兼聯絡部部長。1947年1月被叛軍逮捕。

為加強看守所管理和思想控制,保密局一度禁止獄中讀書看報。沒有可口的食物和舒適的環境,朱克靖不在意,但沒有精神食糧絕對不行。他在獄中聯合獄友徐楚光、楊斌等人發起“八一行動”,要求看書看報的權利和取消獄中人身虐待,否則就要絕食到底。保密局的特務頭子怕這些“高級戰犯”出問題,蔣介石會追究責任,只好答應他們的條件。被捕后,他不為勸降所動,為表明心跡,慷慨寫下詩作:一顆為民心,萬古終不泯。壯士非無淚,不為斷頭流。身心許黨國,一死何足愁。1947年10月被國民黨殺害。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qiwen/20161113/49993.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