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導讀:

看文倉友為您分享以下“流行病學復習資料可以的”資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對92to.com的支持!

一、流行病學的概念、原理、特征、方法和應用及流行病發展的幾個時期?①流行病學定義為: 研究特定人群中與健康有關的狀態或事件的分布及決定分布的因素,并應用于解決健康問題的一門科學。 ②流行病學特征:1、群體的特征 2、對比的特征 3、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學的特征 4、社會醫學的特征 5、預防為主的特征 6、發展的特征 ③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一)、觀察性研究或非實驗研究(二)、實驗性研究(三)、理論性研究 橫斷面研究 比例死亡比研究 生態學研究 描述性研究 觀察性研究 病倒對照研究 隊列研究(隨訪研究)

流行病學 臨床試驗研究方法 實驗性研究 現場試驗 分析性研究 社區干預試驗和整群隨機試驗 理論流行病學理論性研究 流行病學方法學研究 ④流行病學應用: 1、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 2、疾病的監測 3、疾病病因和危險因素研究 4、疾病的自然史 5、疾病防制的效果評價 ⑤學科發展期:指:廿世紀四、五十年代至今。可稱為現代流行病學時期。第一階段(20世紀40-50年代),創造了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研究方法。主要進展:流行病學方法_危險度估計方法及病因學研究發展。第二階段(20世紀60-80年代),流行病學分析方法大發展期。主要進展:區分混雜和偏倚,交互作用及病例對照研究設計的實用性發展。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新理念和模式,流行病學大應用期。主要進展:學科交叉融合,不斷推出新的分支學科。

二、掌握流行病的觀點和意義? 1.流行病學研究的重要觀點:(一)、群體觀點(二)、社會醫學和生態學的觀點(三)、比較的觀點(四)、多病因論的觀點(五)、概率論的觀點 2.醫學生學習流行病學的意義:(一)、更新醫學觀(二)、促進實現醫學模式的轉變(三)、實現由關心個體病人到從群體角度關心病人的轉變(四)、提高觀察、理解和解決健康問題的層次

三、掌握流行病學的病因觀,認識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掌握病因推斷方法及判斷標準。現代流行病學的病因論 1.在相應疾病的患者中總能檢出該病原體(必要病因); 2.能從相應疾病患者中分離到該病原體; 3.傳過幾代的培養物能引起實驗動物患相同疾病(充分病因); 4.能從患該病的動物中分離到相同病原體。 ②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充分病因:必然會導致疾病發生的最低限度的條件和事件。必要病因:是指有相應疾病發生,以前必定有該病因的存在。 ③病因推斷的方法:因果關系研究的真實性必然涉及到因果推斷的問題,包括邏輯方法、統計關聯和判定標準。因果推斷的邏輯方法主要是歸納推理方法,它包括

假設演繹法和Mill準則(消除歸納法),以及概率性推廣的歸納統計推理。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個別,從普遍到特殊,它的結論是把前提里的道理縮小范圍再講一次,因而前提真則結論必真。歸納推理是從個別到一般,從特殊到普遍,它的結論是把前提里的道理擴大范圍再講一次,因而前提真則結論只是可能真。一個病因研究本身必須要達到或部分達到第1,2(或3,4)條標準,如果符合第7條標準則更好;第5,6條標準是對該研究的外部評價,如果不吻合則因果關聯的可信度降低。

四、熟練掌握疾病分布的頻率指標及描述疾病分 布的概念,熟練掌握疾病流行強度的相關概念,了解疾病三間分布的差異疾病頻率的測量指標: 1、發病指標:發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續發率 率(rate):指在某一確定人群中某事件發生的頻率。比(ratio):兩個變量的數值之商,ratio=m/n。比例(proportion):表示同一事物局部與總體之間數量上的比值,P=a/(a+a)。 2.死亡指標: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累積死亡率。描述疾病的分布:比較不同人群的某病發病率探討發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說、評價防制措施效果。疾病流行的強度:是描述某種疾病某地區一定時間內人群中發病規模大小,它常以歷年同期本病的發生水平來作基準來衡量。常用散發、爆發及流行等概念表示。 ①散發:某種疾病的發病率呈歷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間在發病時間和地點方面無明顯聯系的散在發生,稱散發。確定散發時多與當地此前三年該病的發病率進行比較,在末明顯超過既往的一般水平時即可稱為散發。散發適用于范圍較大的地區。 ②爆發:是指在一個局部地區或集體單位中,短時間內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現,這些人多有相同的傳染源或傳播途徑。大多數病人常同時出現在該病的最長潛伏期內。如食物中毒、托幼機構的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的爆發。 ③流行:•某病在某地區顯著超過該病歷年的(散發)發病率水平時,稱流行。(1)地區分布: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貌、氣象條件等自然環境因素和當地人群的風俗習慣及社會文化背景等社會環境因素共同影響疾病的地區分布。(2)時間分布:疾病在人群中的現象不是恒定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化。疾病的時間分布的變化反映了病因和流行因素的變化,分析疾病的時間變化,可以了解疾病的流行動態,有助于驗證可能的致病因素與疾病的關系,為制定疾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據,疾病的時間分布變化形式可分為:短期波動、季節性、周期性、長期趨勢。

五掌握疾病年齡分布的目的,疾病發生周期性

的原因,概念研究疾病年齡分布的目的: •(1)確定高危人群及重點保護對象 •(2)探索流行因素,提供病因線索 •(3)分析年齡分布狀態 •(4)制定預防措施及評價其效果周期性:是指疾病發生頻率經過一個相當規律的時間間隔,呈現規律性變動的狀況。通常每隔1、2年或幾年后發生一次流行。流感每隔10-15年出現一次世界性的大流行。掌握生態學研究的各種類型、及生態學研究的應用范圍生態學研究的種類:(一)探索性研究(二)多群組比較研究(三)時間趨勢研究(四)混合研究生態學研究的應用: 1、提供病因線索 2、對已存在的疾病病因假設提供佐證 3、評價干預實驗或現場實驗的效果 4、人群中變異較小和難測定的暴露研究 5、疾病監測 ? 七、掌握現況調查的特點、目的及研究設計、實施步驟。重點掌握爆發的概念及調查方法?現況研究的特點: 1.常用的流行病學調查方法 2.適用于暴露因素不易發生變化的研究 3.適用于暴露因素后期累積作用的觀察目的: 1.描述疾病或健康分布 2.發現病因線索 3.適用于疾病的二級預防 4.評價疾病的防治效果 5.進行疾病監測 6.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健康水平步驟: 1.研究目的 2.研究對象:應根據研究目的和實際情況來選擇研究對象。 3.研究方法 4.確定研究變量和制定調查表 5.資料收集 6.資料分析及結果解釋爆發調查是指對某特定人群短時間內突然發生多例臨床癥狀和體征相同的同種疾病所進行的調查。傳染病的爆發和非傳染病的爆發。調查方法: 1、現場準備工作 2、確定爆發存在 3、核實診斷,發現新病例 4、描述性研究 5、提出假設 6、檢驗假設 7、提出預防與控制策略 8、總結

八、掌握篩檢的概念、原則、條件及評價指標篩檢:是指通過快速的檢驗、檢查或其他措施,從表面上無病的人群中去發現那些未被識別的病人或有缺陷的人。篩檢的原則和條件: 1、疾病必須是當地當前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2、疾病自然史應當已經明確 3、當地有一定衛生資源 4、患者有可識別的癥狀 5、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6、篩檢方法簡單,靈敏度、特異度高篩檢試驗的評價標準: 1.一般評價 2.真實性、可靠性及應用價值評價 3.收獲評價 4.衛生經濟學評價 (1) 成本效果分析 (2) 成本效益分析 (3) 成本效用分析

九、掌握隊列研究的概念,原理、研究方法、分析方法,特點,優缺點及偏倚的控制,研究中對照組的選取方法。隊列研究的定義:是將一個范圍明確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為不同的亞組,追蹤其各自的結局,比較不同亞組之間結局的差異,從而判定暴露因子與

結局之間有無因果關聯及關聯大小的一種觀察性研究方法。②基本原理:在一個特定人群中選擇所需的研究對象,根據目前或過去某個時期是否暴露于某個待研究的危險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將研究對象分成不同的組,如暴露組和非暴露組,高劑量暴露組和低劑量暴露組等,隨訪觀察一段時間,檢查并登記各組人群待研究的預期結局的發生情況(如疾病、死亡、或其他健康狀況),比較各組結局的發生率,從而評價和檢驗危險因素與結局的關系。隊列研究的基本特點: 1. 屬于觀察法:暴露不是人為給予的,是在研究之前已客觀存在的,這是與實驗研究的重要區別點。 2. 設立對照組:對照組可與暴露組來自同一人群,也可以來自來自不同的人群。 3. 由“因”及“果”:一開始(疾病發生之前)就確立了研究對象的暴露狀況,而后探求暴露因素與疾病的關系,即先確知其因,再縱向前瞻觀察而究其果,這一點與實驗研究方法一致。 4. 能確證暴露與結局的因果聯系。隊列研究的優點:(1) 一般不存在回憶偏倚。 (2)直接計算出RR等反映疾病危險關聯的指標。 (3)檢驗病因假說的能力強,可證實病因聯系。 (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5)樣本量大,結果比較穩定。 隊列研究的缺點:(1)不適于發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2)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失訪偏倚。 (3)研究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較多,其組織與后勤工作亦相當艱巨。 (4)由于消耗太大,故對研究設計的要求更嚴密,資料的收集和分析也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特別是暴露人年的計算較繁重。 (5)在隨訪過程中,未知變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變量的變化等,都可使結局受到影響,使分析復雜化。常見偏倚的控制: 1.預防選擇偏倚首先要用正確抽樣方法,即嚴格遵守隨機化的原則;嚴格按規定的標準選擇對象;不輕易放棄隨訪;新加入或退出者的基本情況與正常選擇參加的人群進行應一致。 2.防止失訪偏倚主要靠盡可能提高研究對象的依從性,失訪率達應低于20%。在研究開始時就要考慮此問題,并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盡量了解失訪者最后的結局,對其和已隨訪者的特征做比較分析。 3.選擇精確穩定的測量方法、調準儀器、嚴格實驗操作規程、同等地對待每個研究對象、提高臨床診斷技術、明確各項標準、嚴格按規定執行是防止信息偏倚的重要措施。此外,調查員培訓、調查技巧、統一標準、責任心等措施也有效。 4.設計時對研究對象作某種限制,以獲得同質的研究樣本;對照選擇時以匹配的辦法保證兩組在一些重要變量上的可比性;抽樣時嚴格遵守隨機化的原則等措施,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11/118774.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