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萬科事件使這家企業處于輿論的漩渦之中。寶能提出罷免萬科管理層議案,特別是董事長王石。不管罷免動議是否成功,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是,如果以王石為核心的萬科管理層離開,萬科是否還具備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一直是企業管理的熱門話題,管理專家、企業領袖和咨詢顧問們對此做了大量的論述。張維迎教授曾對核心競爭力的特性做了總結,認為它有“偷不去、買不來、拆不開、帶不走和留不下”五個特點,后來有人加了第六個“變不了”。
不同的企業在總結自身核心競爭力時,總會有以下可能的回答:技術能力、創新力、文化、人才、品牌或者管理能力等。但是,這些回答均可以找到相應的案例進行反駁,最后發現沒有哪個因素能對核心競爭力進行清楚的分析,于是只好羅列出不同因素的組合,如戰略、人本、文化,資金、技術、品牌,渠道、品牌、管理等。結果,人們發現公司的方方面面都成為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組成部分,而企業不斷壯大的本質卻依舊不能給予明確的解釋。
事實上,核心競爭力是動態的,它只是企業一定發展階段的相對競爭力,在下一階段的市場角逐中,這些競爭力很可能成為企業持續成功的桎梏。IBM大型機的縱向一體化優勢在PC時代蕩然無存。傳統百貨商店在超市、大賣場、專營店的沖擊下不得不一次次調整其經營定位,王府井百貨除了金字招牌之外其他所有的都與時俱進了,似乎金字招牌是核心競爭力了,可是國內那么多的老字號擁有金字招牌都不得不面臨經營壓力,王麻子倒掉了,狗不理賣掉了,還有許多老字號在倒不掉、賣不掉、長不大中苦苦地支撐。
美國的汽車產業在福特流水線生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規模制造優勢,上個世紀70年代,以豐田、本田為主的敏捷制造柔性生產為基礎的規模生產沖擊下全面潰敗。但是,作為日本汽車工業代表之一的本田在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卻陷入困境,不得不被法國的雷諾兼并,并由法國人管理重新煥發了活力。同樣,另一個作為日本企業驕傲的SONY面對三星、海爾等電子家電企業的競爭,利潤率低到接近虧損,不得已選擇了把經營權交給了一個美國人,重新調整其經營戰略,希望以此突破日本企業的經營慣性。就連強大如微軟者,在網絡經濟的沖擊下,也不得不認真對待谷歌帶來的挑戰。時代發生了劇烈的改變,在計算機時代,控制PC桌面就是控制利潤,而到了網絡時代,控制搜索才是控制利潤。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原以為是可以長期依賴的核心競爭力現在看來太脆弱了。任何看似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在時間面前都不堪一擊。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呢?換言之,有沒有一種競爭力可以超越時間呢?回答是肯定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定是一系列組合,而處于這一組合中心的恰恰就是企業家自己,企業競爭的核心永遠都是企業家的競爭。
企業家之所以是競爭力組合中的核心,其原因是,競爭力的戰略必須是企業家認可的戰略;競爭力的人才也必須是企業家認可的人才,同時人才賴以發揮效用的組織也是企業家為實現公司戰略目標而構建出來的;競爭力的技術也只有在企業家打造的戰略框架下才能成為有價值的技術,否則就只能如SAP創始人在IBM時的創新,不是IBM的MRP,而是SAP的MRP了,并且在此基礎上創建了一個企業管理軟件產業;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文化就更加依靠企業家了,看看郭士納對IBM文化的成功改造,韋爾奇對通用電氣文化變革的影響,就可以看出文化在企業經營中的看似核心其實從屬的地位,至于企業品牌,或多或少都有企業家的影子。
企業家對企業的影響和貢獻有目共睹。艾克卡在克萊斯勒能扭轉危機;郭士納不僅可以保持IBM不被肢解同時實現了服務轉型;喬布斯在蘋果的一出一進,更能顯示出企業家本人對于企業競爭的核心地位,蘋果有了G4還推出了iPod,這更是天才的創造力改變了一個行業,利潤自然是不在話下。國內的企業也是同樣,不能想象沒有張瑞敏的海爾、沒有柳傳志的聯想、沒有任正非的華為、沒有王石的萬科會是什么樣子?就算這些人有一天離開了,難道上述企業就沒有創始人的影子了嗎?戰略、人本、文化,資金、技術、品牌,渠道、品牌、管理等因素的組合中,哪一項不是人創造的?在企業中,企業家處于核心地位,并且,只有人,特別是企業家才有真正、持久的生命力。
作為競爭核心的企業家,不論怎樣被強調都是合理的。遺憾的是,在核心競爭力的探討中,企業家的核心地位往往最容易被忽略。那么一個企業要想基業常青,最核心的工作就是不斷選擇出能夠與時俱進、引導行業的人來擔任企業每一個發展階段的領導。看看通用電氣對于繼任者的篩選之漫長、條件之苛刻就可見一斑。韋爾奇先生也頗為自豪地表示其他公司和通用電氣的差別在于“沒有接班人選拔機制”。這種接班人選拔的機制,其實就是通過長期的歷練來鍛造企業領導人。
投資銀行界有一句明言:“投資就是投人”,沒有說是投資技術、投資品牌、投資文化等等。而人,特指的就是處于管理團隊核心的企業家。華潤與寶能之所以投資萬科,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到了萬科與其他房產公司的不一樣之處,這就是萬科的管理。有王石就有萬科式的管理,那么,沒有王石是否一定還有萬科的優質管理呢?也許,依靠管理慣性,一定時間內還會有,但時間一長就不好說了。不過,最近幾年王石有意離開管理第一線,萬科依然有效運作,還是看到了不小的希望。
最后還想再重復一次:投資就是投資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永遠是企業家。
- 作者|楊佩昌
- 來源|微信公眾號|企業管理雜志(ID:qyglzz)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wen/20161222/76325.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