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詩詞大賽這么火!不自己寫詩可惜!談如何快速學會寫詩
看到央視的詩詞大賽余熱不消,小編也手癢癢,也來討論一下詩詞。相信大家讀古詩,覺得特別有趣,但苦于自己不會,只有看的份。那么,想不想自己寫上幾首?小編今天就教大家簡便方法寫詩,請耐心看完。小編這里所說的“詩”,指的是古詩詞,確切地說是“律詩”,之所以只說律詩,因為律詩相對于古韻、樂府詩更有沖擊力,是古詩詞的精華,新詩不在今天討論范圍。班門弄虎一回,與大家互相學習。
央視詩詞大賽冠軍武亦姝
(一)
怎樣寫詩,網上已經講得很多,但有些文學愛好者還是理不清,認為寫律詩要高深文字功底,于是就知難而退,不學了。但我說,寫律詩還是比較容易的,至少比填詞容易些,尤其是網絡時代,我們可以利用很多工具,把學習變得更容易一些。下面是我的一些經驗,希望能幫到詩詞愛好者。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每當經過學校,聽到這樣朗朗上口的朗誦,覺得就回到了兒時,忍不住也會跟著朗誦。我們在游歷名山大川時,時常看到巖壁上刻著古人寫的詩,詩的內容對山水的描寫是令人叫絕, 是一般文章難以相比的。為什么我們對古詩印象這么深刻呢?原來古詩有他的深厚底蘊,一經接觸,就終生難以忘懷,古詩是心中一盞不滅的燈,時常伴隨著我們。
早在十年前,就對詩歌很感興趣,也喜歡讀唐詩。漢字的千變萬化,盡在詩歌之中,感覺十分精妙。平時有空時,就舞文弄墨一番,寫上幾首打油詩,倒也自得其樂。當時只寫新詩和打油詩,但是對詩歌了解太淺顯,沒有覺得到其中豐富的內涵。詩歌作為一種文字記載方法,大大地豐富了人們對藝術的創造,千年過去了,依然綻放無盡的光芒。詩還應用到各種科普書中,如中醫方藥歌,針灸歌訣,方志學,婚慶等等,這些詩,簡潔,便于記憶,尤其打油詩,更是深入民間。但打油詩只是順口溜,難以表現深刻的思想,藝術性也不高,沒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很長一段時間沒搞懂律詩的含義,讀那些詩也只是覺得很上口,很精妙,但沒往深處想,只知律詩要講平仄,要講很多規定,但自己對漢字的平仄一點概念沒有,也就很長一段時間也沒敢寫詩了。律詩雖然難寫,但沒有影響律詩的流傳,千年過后,唐詩依然大放光芒,得到人們的喜愛,不是簡單的用古板可以解釋。
網絡的出現,大大的增加了人們學習知識的方便,關于古詩,網上隨便就能查到。前兩年,在網上讀到一個朋友的律詩,多寫思鄉和游子漂泊的情景,感觸很深。去年年底,特意找了關于詩歌的文章,研究了一番,恍然大悟,從此知道了古人為何如此癡戀作詩,原來詩中自有黃金屋,律詩作為一種特有文學體裁,有著獨特地感染力和穿透力。
現在嘗試寫一些律詩,覺得難度很高。每寫一首詩出來是絞盡腦汁,應證了“尋章摘句老雕句”的說法。看來古人對律詩的要求是深有研究的,律詩由樂府詩發展而成,從最初的音樂靈感而發,漸漸形成了一種文學表現體裁,實在是有獨到之處,即使后來出現的宋詞,也沒有律詩那么易于讓人們接受。
現在我對律詩的感覺可以用“震撼”形容,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一首好的詩,常常讓人感動落淚,律詩的抑揚頓挫感,律詩的對仗,律詩的簡潔,律詩的感染力,是律詩的獨特魅力所在。律詩意境開拓,寄意遙深,含蘊深遠,不管是寫景,寄情,懷古,還是批判,都給人以震撼力和感動。
(二)對古詩的認識和怎樣寫律詩
大家可能覺得律詩很難懂,其實律詩不難懂,律詩那么膾炙人口,怎么會難懂呢?只是難寫而已。為什么律詩要那么的規定?在此不嘮叨了,古人早就研究出漢字的規律,律詩就是最高深的體現。
要掌握律詩的寫法,其實也不難,現在有一個簡便的方法,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只要有點文學基礎的人都可學會,尤其會寫打油詩的朋友,不妨學學,網絡的出現,大大的增加了人們學習知識的方便,關于古詩,網上隨便就能查到。
不要固執地認為律詩沒什么好學的。當然學會寫律詩,填詞也不是難事了。
一、學寫律詩首先要掌握漢字的平仄,如果不知道漢字的平仄就在網上查吧,“漢字平仄查詢系統”網址:http://www.zhgc.com/pz/pz.asp(中華國粹網),本人就是按這個查的,不過要注意是“平水韻”。二、掌握了漢字的平仄,還需知道律詩一般規律,即律詩“平仄對照表”,律詩分五律和七律,律詩平仄表其實是一個現成公式,我們知道公式的定義就是已經固定和大家公認的模式,只要照套就行了。就象乘法口訣一樣。注意律詩有平起和仄起之分,公式也不一樣。三、掌握律詩的韻腳,這也可以在網上查得到,平水韻表(可百度文庫下載),寫詩押韻是必須的,有了押韻,律詩才能生動有趣,讀來不拗口。四、寫好對仗,這個并不作強制要求,古詩中也有一首中只有一聯的。
為了說明作詩并不難,舉個例子,如本人寫“七律:七月歲末“,七月歲末是一位女孩網名,這首詩雖然寫得不怎么好,但能說明寫律詩的過程。怎樣下筆呢?頗費了一番腦筋,要刻畫七月歲末,首先要了解她,我找了她在論壇發的一些帖子,然后研究了她的簽名檔,大概知道了她的個性和經歷,知道她在上海打工,年紀很小,個性張揚,屬新新人類,但她很有志氣,愛好文學。于是心中就有了底,但查“七月歲末”幾個字,都是仄聲字,如何從詩中體現她呢?
首先我找好了韻腳,用“下平七陽”,“娘,鄉,長,香,徨”幾個字,但開始時并不知選這幾個字,這幾個字是經過推敲的。“故鄉有女七姑娘”,為什么沒用“七月歲末”,因為七月歲末是仄聲字,按照律詩平仄表,是沒有接連四字都是仄字的,別看這些規定很麻煩,卻對整首詩影響大,關系到朗誦時的節奏感。最后我用了“七姑娘”表示“七月歲末”。
“少小離家別故鄉”,起先是“少小離家闖浦江”,為什么改了呢?這里的“江”字不是“下平七陽”的韻字,律詩講究一韻到底,不提倡轉韻,所以雖然讀音相同,但還是要改過來。
接下來是描寫七姑娘外貌特征,七姑娘在論壇貼了很多照片,她很漂亮,愛做一些怪動作,也化了濃妝,雖然這為很多人不能接受,但依然可愛。“粉面紅唇飛媚眼,妍姿麗艷畫眉長”,是對仗句。律詩中,意義相近的,反義的,都可對仗,但要避免重復,就是“合掌”。
“花開彼岸花何在,葉落孤城葉自香。”是根據小七的簽名檔而作的,小七寫的文章也很喜歡用這些句子,但多表憂郁迷茫之意,故反其意用之,“葉自香”,葉無論落在哪里,都有香氣所在。這句也是對仗之句,一問一答。
最后一句,是勸勉之意,“歲末新春再給力,人生路上莫迷茫。”人在他鄉,銳意打拼,不要迷了方向。此句中還用了小七名字“歲末”,也算勉強點題。律詩的末聯多用作點題結尾,就象作報告最后的總結。
不怕笑話,以上是我對律詩淺顯的理解,希望大家能看懂,增加對古詩的興趣。古詩是很講究用歷史事件或傳說來寫詩,這就是典故,但現在年輕人寫詩,對典故用得少,也許火候不到吧。網上有很多寫詩詞高手,但多半感覺曲高和寡,欣賞的人不多,影響了創作激情。我想寫詩的朋友,也要改變作詩方法,適應時勢,如將詩寫得通俗易懂,有趣些,并寫一些反映現實社會的詩,還可多寫一些山水,讓更多人的人看懂和參與,這是一件快樂的事,也算對網絡文藝發展起些作用吧。
附:七月歲末
和田有女七姑娘,少小離家別故鄉。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粉面紅唇飛媚眼,妍姿麗艷畫眉長。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花開彼岸花何在,葉落孤城葉自香。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歲末新春再給力,人生路上莫迷茫。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附本人部分律詩:
題情人節(元宵節)
飄零粵地度元宵,獨在天涯任雨澆;
故園飛雪花戴樹,他鄉波海鳥歸巢;
一簾思緒誰人解,兩處閑愁伴夢搖;
艷艷玫瑰尋真愛,情人節里共妖嬈。
鸚鵡洲頭
楚天極目是家鄉,秀美河川一展望。
天地悠悠飛白鶴,龜蛇莽莽隱滄桑。
琴臺碧水留千古,明月雄橋鎖大江。
主席詩詞今還在,征帆點點向汪洋。
題端午節
溪邊栗樹送芬芳,幾葉菖蒲掛屋堂。
早霧蹣跚飛碧海,晚風忐忑繞家鄉。
江河浩蕩龍舟快,舉國紛紜屈子殤。
相隔天涯同曉月,端陽粽子與誰嘗?
望春
小樹飛花草色新,翩翩蝶舞戲鵬城。
夜來細雨敲窗急,曉沐晨風綠柳青。
兩處閑愁情縷縷,一簾幽夢意卿卿。
問君此刻聞風雨,是否真心去望春。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70220/104295.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