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以下觀點來源于尚邦公考老學員復習心得轉自老學員的公務員考試復習心得

又見草長鶯飛時,新的一年考試季悄然到來。坐在辦公室里看著天花板,想到去年努力奮斗的自己和繼續奮斗的同學們不免感慨萬千,還是決定寫點經驗淺談,自己備考的時候也沒少受同學,朋友們的幫助,這里希望多少可以給備考的同學們一點幫助吧。

首先說說公考。隨著公考近年來熱度不斷提升競爭人數也是越來越多,幾百取一,甚至幾千取幾的都有。看到這種錄取比例相信很多人信心就沒了一大半,就算報包過班可能也考不上。Nevertheless,hereisthething,公考并沒有看起來那么難!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自己多少有點話語權。大家都知道只要不在前十大學里面,文史專業大都不太好找工作,尤其是一些比較偏,冷門的專業。雖然這個趨勢在轉變,習大大上臺之后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各方面文史類的需求可能以后也會越來越大不過進程又多塊就不得而知了,這是后話暫且不提。我的專業比較偏,而且屬于文史類,畢業之后在家呆了幾個月,除了打球就是LOL,朋友同學陸陸續續都工作了,要么就是結婚去,自己親戚朋友家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也多少成家立業,爸媽的嘮叨擔憂更是沒停過。。。。總之,在各方面壓力和因素的聯合作用下自己算是幡然醒悟,決定參加公考。

轉自老學員的公務員考試復習心得

之前雖然一直沒有考公的打算,不過身邊還是有一些同學朋友有這個目標,所以也不算一點都不了解,而且聽人說考公要厚積薄發,像大學四六級那種臨時抱佛腳的備戰根本行不通。自己多少有點害怕,不過還算是在可以忍受和控制的范圍內。無知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我就是個常立志的,不過幸運的是真要逼到那個份上多少還能激發出來點戰斗力。。。決定的時候離省考只有不到4個月,立馬制定出詳細的學習計劃。其實也不算多好的計劃,只是我個人覺得比較適合自己,而且我認為不論什么計劃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堅持去做。最后的結果是行測79,申論68,險勝。

筆試不算領先太多,面試我又沒有太多經驗,就報了個臨時培訓班,尚邦的,好在自己大學時候做過學生會干部,又經常出去實習,參加過支教,三下鄉,文化夏令營,演講或者辯論等活動。第一不怯場,第二行萬里路有實際的東西說,面試也是在不痛不癢之后通過了。

看起來整個過程輕松加愉快,實際上小時候老師就說過,學習不難,貴在堅持,下面就說說我自己的學習感悟吧!

1、《行測》

學行測首先要知道技巧是必須的,但并不是萬能的!

為什么這么說,很多人都覺得一些東西尤其是數量關系沒技巧根本很難做出來而且耽誤時間。沒錯,數量關系的確需要技巧,但不代表學會點套路就能上考場了。而且這種方法是好幾年前用的了,出卷子的那些滅絕師太師公怎么可能讓你們這么舒服,天真!

公考出題人不努力,成就了培訓機構,然而現在他們開始努力了。培訓機構一般的套路是吧歷年真題集合起來讓考生死刷!這種方法行之有效并且成本不高可以量產和復制!但這并不是公考的初衷和目的,他們也想要人!才!而且他們是規則的制定者。So,thingschanged,theygetsmarternow,他們開始通過不斷更新出題方式來擺脫和削弱培訓機構的影響。題型如流水,教學如泊舟,用刻舟求劍的說法去形容某些大批量快餐式培訓機構再合適不過。

個人理解,輔導書的作用是讓你知道公考的基本美容,相當于一個入門教科書。你要做的并不是把里面的東西全記下來,事實證明記下來作用不是非常大,反而會讓你腦子吃撐。So,不要跟輔導書死!磕!不然你的思維會被限定住。行測是靠個人的邏輯能力,這就必然不能限定在一個死的模式里,你要理!解!至于怎么理解我覺得主要靠三個方面,一個是你自己的悟性,一個是平時知識的積累,第三個就是一個好老師打通思路!

我是安徽的,之前也考慮過要不要報班,報哪個,報班有沒有用等等。最主要的是想讓自己知道考試到底是怎么樣一個流程,有哪些注意事項外加掌握一些小tricks吧,就報了。而且其實算是亂報的一個,尚邦,理由很簡單,離我近。。。別的理由就是聽說是省委黨校辦的,覺得一是專注本土,第二又是黨校辦應該靠譜吧。

上課有些人說有用,有人說隔靴搔癢。對此我只能說眾口難調。個人而言還是有點用的,我從小到大就不是很喜歡上來就狂刷題然后無腦講解,每天一兩百題的那種把學生摁在真題上面摩擦的那種模式。好在遇到的老師比較對我的口味,每個模塊都會說思路,而且并不全是通過題讓我懂為什么這么想,而是在生活里,最近的新聞中找到關聯讓我懂得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么想。上完理論課明白了思路再去刷題才發現醍醐灌頂,真心一通百通。不管是不是像他們說的用的私人訂制,對層次一般學生加強套路和技巧訓練,對有一定基礎的同學力求打通思路,增強邏輯能力的那種,至少對我來說有用就行吧。

2、《申論》

如果說這次行測我是托了自己平時的積累和好老師的福,那么的申論就真的是機緣巧合。上學的時候我的語文和政治只能說是不太差,申論復習我開始只是保持每天看新聞、埋頭寫申論,自以為文筆還可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之所以說機緣巧合是因為在考試前自己去某個公考網絡平臺發了一篇他們舉辦的申論題目。結果下面的評論慘不忍睹,什么“第一段主旨不明”“文章中心思想不清晰”“毫無邏輯”“華而不實,沒有層次”還有人說“這叫申論?太幼稚了吧”

自己的感覺跟現實差距如此之大是我沒想到的,之前覺得行測是最主要的,申論大家的差距不會太大,上課也沒太在意,結果卻是這么殘酷讓我始料未及。好在我臉皮比較厚,跟班上比我好的同學套套近乎,聊了很多申論寫作的規范和格式還有潛規則之后明顯就感覺到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同時也把自己平時寫的文章給老師看以求指導。

我只能說要謝謝自己平時不是十分的宅,偶爾也關注時事新聞國家大事,也會經常出去接觸生活,更沒少讀書,積累是有的。所以自己的寫作得到規范之后進步得飛快,自己都能感受到。

個人提幾點小建議,寫作前要明白申論的性質和要求,要注意提干,要有中心思想,觀點要明確,同時文章要有層次有條理,不要到處飄切勿想到哪寫到哪!更不要用網絡語言,申論是嚴肅的,所以在明白申論到底是什么之前不要自己亂寫亂練,這樣只會走火入魔。同時一些多看新聞聯播,半月談這種常識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

總之經驗要我總結起來就是三點:

第一、行測要圍繞思維來展開學習,不要糾結于掌握多少種題型,而要看每種題型的考察思路是不是能夠領會。風暴羚羊的課程我必須無腦安利,沒有更好的選擇!

第二,申論不能埋頭寫作。要吃透評分標準,了解清楚場景、立場和基本理論,然后再有目的性地改進文章,不能閉門造車,天馬行空!

第三、訓練“在精不在多”。雖然學習我走了很多彎路,但無論是行測還是申論,我從始至終都沒有陷入“題海戰術”,而是先學完系統課程后,把配套的代表性題目精練一遍,記住是精練!搞懂出題意圖,搞懂選項設置,搞懂解題思路!之后自然能得出一套方法,再運用到類似題型上,答題效果立竿見影。總之,刻苦當然不能少,基本的訓練量也要保證(行測3000題以上,申論20篇以上),但訓練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質量,并且自己要注意分類,做懂一題比瞎做十題更有用!

至于為什么我前面說公考并不難,其實這跟考研一樣,比如一個100個考生錄取10個。看似很難,個人感覺其實至少有30%的人是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態去試一下,這部分絕對是炮灰,可以忽略不計;

30%的人只是臨時抱佛腳,沒經過系統的訓練或者基礎較差;

最后剩下30%有一定的基礎,方法也還可以,這里面不僅包括當年考生,還包括再戰的,真正的廝殺也是在這里面進行!

而真正基礎扎實,天資聰穎近乎全知全能的那種變態考霸不會超過1%。

那還有10%的人呢?我個人覺得這部分人屬于各種各樣原因棄考的,能力層次不齊,有好的有差的,但是清一色心理素質不行。比如行測或者申論某個地方沒寫好瞬間萬念俱灰,沒戲了,算了不考了吧!或者本來考的還行考完聽人說這次超簡單,結果自己崩潰,沒覺得多簡單啊!算了不考吧!種種。所以真正跟你過招的也就不到30%的人,你只需要干掉幾個就好。打個最簡單的比喻,你跟朋友郊游結果碰到了黑熊。這時候你不需要跑得比劉翔快,更不需要比黑熊快,實際上也不可能比黑熊快。你要做的只是比你朋友快就行了,哪怕只是多個零點五秒的轉身起跑。

以上僅為我的個人復習心得。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01/108906.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