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講了十二經脈的引經藥,有看眾評論:怎么沒有補瀉法理?今天,我們就談談這個十二經絡的補瀉。“補”和“瀉”是治療上的兩個重要原則。“補”,主要用于治療虛證。“瀉”,主要用於治療實證。
而十二經絡補瀉溫涼時辰引經藥如下。
1.心經:午時(11~13點)
補心經的藥:遠志、山藥、麥冬、棗仁、當歸、天竺黃。
瀉心經的藥:玄參、黃連、木香、貝母。
涼心經的藥:竹葉、犀牛角、朱砂、連翹、牛黃。
溫心經的藥:霍香、石菖蒲。
引人心經用細幸、 獨活 。
2.肝經:丑時(1~3點)
補肝經的藥:棗仁、意苡、木瓜、阿膠。
瀉肝經的藥:柴胡、白芍、青皮、青黛。
溫肝經的藥:木香、吳茱萸。
走肝經之表的藥:胡黃連、龍膽草、車前、甘菊花。
引入肝經用青皮、 川芎。
3.脾經:巳時(9~11點)
補脾經的藥:人參、黃芪、扁豆、白術、蓮子、山藥、茯苓、 実實、蒼術、甘草。
瀉脾經的藥:枳實、石膏、大黃、青皮。
溫脾經的藥:官桂、丁香、藿香、附子、
凍脾經的藥:滑石、玄明粉。
引入脾經用白芍、 升麻。
4.肺經:寅時(3~5點)
補肺經的藥:山藥、麥冬、紫菀、烏梅、
阿膠、百部、五味子、黃芪。
瀉肺經的藥:紫蘇子、防風、澤瀉、葶房、枳殼、桑白
皮。
溫肺經的藥:木香、冬花、生姜、干姜、白蔻仁。
涼肺經的藥:黃芩、貝母、人溺、山梔、沙參、玄參、馬
兜鈴、瓜萎仁、桔梗、天冬。
引入肺經用白芷、升麻、連須蔥白。
5.腎經:酉時(17~19點)
補腎經的藥:山藥、枸杞、桑螵蛸、龜板、牡蠣、社仲、鎖陽、黑芝麻、山萸肉、蓯蓉、巴戟天、龍骨、虎骨、牛膝、五味子、菟絲子、交實、懷熟地。
瀉腎經的藥:知母、澤瀉。
溫腎經的藥:肉桂、附子、鹿茸、補骨脂、沉香。
涼腎經的藥:知母、黃柏、地骨皮、粉丹皮。
引入腎經用獨活、肉桂。
6.胃經:辰時(7~9點)
補胃經的藥:蒼術、白術、半夏、扁豆、黃芪、交實、蓮
子肉、百合、山藥。
瀉胃經的藥:枳實、芒硝、大黃、石膏。
溫胃經的藥:木香、丁香、種香、益智仁、吳茱萸、良姜、香
附、白豆蔻、肉豆蔻、草豆蔻、厚樸、胡椒、生姜、干姜 。
涼胃經的藥:葛根、條黃芩、滑石、黃連、玄花粉、知母、連翹、石膏、石斛、梔子、升麻、竹茹。
引入胃經用白正、 升麻。
7.膽經:子時(23~l點)
補膽經的藥:龍膽、木通。
瀉膽經的藥:柴胡、青皮。
溫膽經的藥:陳皮、制半夏、生姜、川芎。
涼膽經的藥:竹茹、黃連。
引入膽經與肝經同上。
8.大腸經:卯時(5~7點)
補大腸經的藥:牡蠣、龍骨、桔梗、米殼、河子皮、山藥、肉豆蔻、蓮子肉。
瀉大腸經的藥:大黃、演榔、枳売、石斛、芒硝、桃仁、麻子仁、 蔥白。
溫大腸經的藥:干姜、肉桂、吳茱萸。
涼大腸經的藥:槐花、條黃芩。
引入大腸經用藥同胃經 。
9.小腸經:未時(13~15點)
補小腸經的藥:石斛、牡蠣。
瀉小腸經的藥:木通、紫蘇、連須蔥白、荔枝核。
溫小腸經的藥:大小茴香、烏藥。
涼小腸經的藥:黃芩、天花粉。
引人小腸經用羌活、 藁本。
10. 膀胱經:申時(15~17點)
補膀胱經的藥:橋核、菖蒲、益智仁、續斷、龍骨。
瀉膀胱經的藥:芒硝、車前子、澤瀉、滑石、石葦。
溫膀胱經的藥:烏藥、茴香。
涼膀胱經的藥:黃柏、生地黃、甘草梢。
引入膀胱經用藥同小腸經。
11.三焦經:亥時(21~23點)
補三焦經的藥:益智仁、甘草、黃芪。
瀉三焦經的藥:梔子、澤瀉。
溫三焦經的藥:干姜、附子。
涼三焦經的藥:生石膏、地骨皮。
引人三焦經用藥同肝膽經。
12.心包經:成時(19~21點)
補心包經的藥:地黃。
瀉心包經的藥:烏藥、枳売。
溫心包經的藥:肉桂。
涼心包經的藥:梔子。
引人心包經用柴胡、川芎、青皮。
今天的中醫經脈小貼士先說到這里,我們將會陸續推出更多的中醫小知識。微信關注“BQGAJH”,會有更多的健康資訊和名中醫的義診信息提供!
本文案例出自李源著《臨證傳薪 》(一位民間中醫的實踐與感悟)。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的記錄了以為民間中醫幾十年的實踐經驗和對中醫深深的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位愿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民間中醫,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125/94961.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