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跟蹤收集器

      跟蹤收集器采用的為集中式的管理方式,全局記錄對象之間的引用狀態,執行時從一些列GC  Roots的對象做為起點,從這些節點向下開始進行搜索所有的引用鏈,當一個對象到GC  Roots 沒有任         何引用鏈時,則證明此對象是不可用的。
      下圖中,對象Object6、Object7、Object8雖然互相引用,但他們的GC Roots是不可到達的,所以它們將會被判定為是可回收的對象。
可作為GC Roots 的對象包括:
        虛擬機棧(棧幀中的本地變量表)中的引用對象。
        方法區中的類靜態屬性引用的對象
        方法區中的常量引用的對象
        本地方法棧中JNI的引用對象。
主要有復制、標記清除、標記壓縮三種實現算法。 

1. 標記 - 清除算法 

 

      標記清除算法是最

     它的主要缺點:

     ①.標記和清除過程效率不高 

     ②.標記清除之后會產生大量不連續的內存碎片。

2. 復制算法 

       它將可用內存容量劃分為大小相等的兩塊,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塊。當這一塊用完之后,就將還存活的對象復制到另外一塊上面,然后在把已使用過的內存空間一次清理掉。這樣使得每次都是對        其中的一塊進行內存回收,不會產生碎片等情況,只要移動堆訂的指針,按順序分配內存即可,實現簡單,運行高效。

       主要缺點:

       內存縮小為原來的一半。

3. 標記 - 整理算法

 

標記操作和“標記-

主要缺點:

在標記-清除的基礎上還需進行對象的移動,成本相對較高,好處則是不會產生內存碎片。

引用計數收集器

              引用計數收集器采用的是分散式管理方式,通過計數器記錄對象是否被引用。當計數器為0時說明此對象不在被使用,可以被回收。

             主要缺點:

            循環引用的場景下無法實現回收,例如下面的圖中,ObjectC和ObjectB相互引用,那么ObjectA即便釋放了對ObjectC、ObjectB的引用,也無法回收。sunJDK在實現GC時未采用這種方式。

 

 

轉自http://blog.csdn.net/java2000_wl/article/details/8022293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