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萌芽
有一句都快讓我們的耳朵聽出繭子的話,是這么說的,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說,你吃進身體里的東西,造就了你自己。吃得天然且適量,你會健康;吃太多的垃圾食品,你會肥胖。
婚姻生活也是一樣。在與另一半的相處中,當我們遇到各種壓力與不滿時,選擇以什么樣的情緒放置在身體里(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也決定了我們婚姻的質量。
在婚姻中如何安放我們的情緒,最終的選擇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我們都該問問自己,當婚姻中的情緒爆發時,你希望得到什么結果?
在你的婚姻被抱怨淹沒前,閉上眼回想一下,當年,你們是如何相愛的?
我之前跟過的一個案例中,來訪者已婚,但還沒有孩子,很想離婚,覺得相愛容易相處難。
我問:“可是,你為什么還沒有提出離婚呢?”
“我想,我可能舍不得。他有時候太寵我。比如我喜歡看《冰與火之歌》,他就會把全套書和影片都找齊給我。我作息不規律,他會提醒我時間到了好好休息,還每天給我床頭放一杯水。可是和他相處起來又好累,我好矛盾。他整天馬桶蓋不蓋好,刷完牙整個洗漱臺都很糟糕,應酬又很多,忙起來就工作狂一樣……”
她覺得婚姻就是一半妥協,一半犧牲,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一直拖著。
“我還不想要孩子,因為我還沒有做好要孩子的準備。”
有些人很理智,會在先解決好能否相處的問題之后,再來考慮要不要孩子。但還有很多人,可能在還沒來得及解決好相處的問題時,孩子就已經降臨了。而婚姻的分歧、爭吵(Fighting)狀態,就從兩方對峙變成更嚴峻的三方關系,問題更加錯綜復雜。
讓我們割舍不下的
其實是每一次相愛的瞬間
彼此相愛的兩個人能每時每刻地愛著并持續到永遠嗎?其實是不可能的。相愛往往是因為很多個瞬間細節的堆積,而當回憶彼此為什么相愛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聚焦在某一個場景:
“那天下著雪,他給我帶了一條圍巾,等我下班。”
“我咳嗽得很厲害,迷迷糊糊打了電話給他,他竟然大老遠跑來照顧我。”
“他是一個很有趣的人,每次和他聊天我都很開心,我很期待和他聊天。”
即便是沉浸在綿延不絕的愛意中,讓我們體會到這種“愛”的方式還是通過一個個小細節。
而我們之所以厭惡、失望,也是一個個小細節,讓我們感受到了沖擊:
“他竟然紀念日也不給我準備東西,他是結婚了就忘記了么?”
“為啥他明明工作那么累,還要晚上熬夜看球,有時間多睡一點不好么?”
“婚前還會陪我,婚后就只會應酬。”
我們說到愛,一是很容易把愛美化,以為愛是一種蕩氣回腸,抑或非你莫屬的偶像劇情節,但正因為愛是通過一個又一個小細節串聯起來的,它又極其容易因為一個又一個小細節而被摧毀。屬于偶像劇里的長相廝守,其實并不完全適合現實的柴米油鹽。
相愛容易相處難
相處的方式決定了相愛的長度
兩個人相處的方式,如何處理這段關系中的細節問題,才真正決定了這段關系維系的長度。
我之前一個好兄弟整天嚷著說:“我要是結婚,一定會在婚前同居一段時間才決定。”
他認為,只有真正在同一屋檐下他才能判斷到底對方是不是合適的人。他從小看著父母們經常為了雞毛蒜皮爭吵,連睡覺打呼嚕、不換睡衣就睡覺這些瑣事都成了婚姻相處的雷區。
我笑他:“那不簡單,你干脆在婚前列個清單好了,名字叫:我所不能容忍的生活細節。”
他憤懣不平。過了幾年,他也結婚了,并沒有同居過。我笑著問他:“婚后相處得好么?”
“唉!我發現,結婚,就是要學著對很多東西視而不見。她也經常把家里弄得一團糟,而我,只有多幫她收拾一下了。”
他太太也是我很好的朋友,有時候說起婚后的生活她也會心一笑:
“其實我覺得結婚后的他沒有改變多少,還是那么安逸,就那點工資,也不會想著積極晉升多賺點錢,我們現在連房貸都壓力很大。但那天我被晉升為負責人,我很開心,一進家門就和他說,他可開心了,簡直比他自己中六合彩還開心!那一刻嘛,我覺得什么困難都能渡過的。”
很多時候,其實相處之道,并不僅僅在于如何共渡患難,而是能否分享對方的快樂。即便那快樂看起來雞毛蒜皮、無關緊要。
可惜,一些人會對伴侶的快樂選擇忽視。
“老公,我升職了!”
“很好啊,恭喜你老婆,我昨天剛看了一場球賽,我們再看一次吧。”
——立刻轉移話題等于沒有恭喜。
“老公,我升職了!”
“不錯,不錯,公司待你不錯。”
——輕描淡寫顯得言不由衷。
“老公,我升職了!”
“你公司有漲你的工資嗎?沒有!那你干嘛還那么開心,有什么好開心的?”
——謝謝潑涼水哦。
“老公,我升職了!”
“太棒了,祝賀你。快和我說說,是怎么升職的?你將要擔任什么職務?你會緊張嗎,要準備一下嗎?來今晚我們去慶祝一下!”
——由衷地把自己納入到對方的狀態,即便再小的事,都全心全意去祝賀,這或許才是婚姻保鮮的秘密。
婚姻的沖突
可以用善意去化解
正因為我們不可能百分百持續保持相愛的熱度,所以才會有爭吵。“爭吵”在心理咨詢領域看來,其實是一個中性詞。Fighting,是一個很好的打破“僵局”的方式。
但是真正能夠從爭吵中,彼此得到正向刺激的人,都是在爭吵的過程中,選擇用善意去看待對方的人。我們爭取被諒解,但我們也期待可以營造一個良好、安全、順暢的溝通氛圍。
爭吵是一種激烈的溝通,它不該全是情緒的發泄,在爭吵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做幾個小準備,明確自己的目的和需要。
我一個閨密曾經和我說過,她先生自工作后每晚應酬,她很苦惱。
我和她溝通,如果希望先生可以改善每晚應酬的狀況,那么我們可能需要先了解:
第一,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第二,我們害怕會發生的情況是什么?
最后,我們自己可以接受的理想狀態是什么。
接下來,她梳理了她自己認為可以接受的一些方案:
1. 我想要先生不要那么勞累,每晚應酬、喝酒,對身體損耗太大了。
2. 我不希望我和他溝通這件事時讓他暴怒,他之所以應酬是想多拉一些客戶,也是為家里增加一些收入,我不想傷害到他的感情。
3. 我覺得可以和先生商量一起減少應酬的天數,從一周每天,到一周三天,如果他覺得可以,我們就一起去做,如果他生氣了,我就緩和一些,也許他本身工作壓力已經很大了。
4. 我也想清楚了,在先生應酬回到家后,我都會在家里固定的位置放好換洗的衣服,一杯醒酒的檸檬茶,一雙舒服的拖鞋,寫好打氣的卡片,讓先生明白,不管他賺多少錢,我一直在他身邊為他打氣。
想清楚自己在婚姻中想要的是什么,也有利于我們明白在婚姻沖突發生的時候,如何讓事情走向我們想要的方向,而避免產生一些令我們都后悔的折損。
有一部日劇我很喜歡,叫《最完美的離婚》。
性格敏感、脆弱、神經質的龜毛男主光生,與性格完全相反的女主結夏結婚將近兩年,生活被各種不合拍的小細節填滿,以致一盒被吃掉的點心成為了離婚的導火索。
男主在牙科診所的哀嘆,堪稱對婚姻的經典“控訴”:“所謂的結婚,我覺得就是人們自己創造出來的最痛苦的病,結婚就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拷問。”
然而,正是這一場被細節毀掉的婚姻,卻在結束后迎來了新的開始。
在兩人分居以后的信件中,那些過往的溫暖有愛的回憶,像紛紛揚揚飄落的雪一般,靜靜地填滿了兩個人之間的罅隙。最后,光生再度向結夏求婚。
劇中讓夫妻倆抓狂的那些小細節,也許你也很熟悉。爭吵,在婚姻中其實很常見,它讓我們無數次想離婚,想逃得遠遠的。
但我們選擇爭吵,沒有選擇離開,是因為我們對對方尚有期待。畢竟,當年我們也不是隨便握住一雙手,就承諾要一起天長地久。
即使沒有什么會永垂不朽,我們依然希望風雨過境后,能有一個人陪伴我們,看那細水長流。
- END -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li/20170308/11486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