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2
若被起訴,被告方是誰?
答:非涉事創意園,而是“中國”
我國是1972公約的締約國之一,有明確的義務要求,“應協同保護公約范圍內的遺產項目”。
周律師指出,埃及方面得知,在中國河北石家莊也有一個仿制的獅身人面像,而且已經給周圍的公眾造成了誤解(大家都認為石家莊也有一個“獅身人面像”),這對埃及獅身人面像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都造成了破壞。而且,作為一個影視拍攝項目,一方面,可能會影響埃及當地的旅游收入,另一方面,如果將來在影視作品中呈現出來的狀態也與真正的獅身人面像有出入,對其也將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埃及方面可以依據公約,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投訴,聯合國方面應協調此事,要求中國方面“消除影響”,包括拆除和一定的賠償。
周律師說,如果中國方面不予配合,那么埃及方面可以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和賠償要求。而起訴的對象,不是所謂“河北長城影視動漫旅游創意園”,而是中國這個國家。周律師解釋說,在國際法庭,一般是以國家作為當事人,起訴發生在國家與國家之間。公約沒有對賠償限額、標準進行規定,但國際法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自己裁決賠償數量。
她強調,中國雖然是締約國之一,但做了申明保留,不是可以強制管轄的,也就是說,“可以不認。”但周律師同時也指出,這樣一來,更多的就不是法律層面的問題了,而是國際影響。“如果締約國不履行義務,會得到很壞的聲譽。”
焦點3
山寨文化為何在國內橫行?
答:保護國外遺產,國內法律是空白
山寨文化為什么得以在國內橫行,周婷婷律師說,從法律層面來說,對文化遺產的世界性保護,我國確實做得比較弱。對于本國的文物保護,有一部《文物保護法》,但對于復制國外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是否屬于侵權行為,國內的法律并沒有規定。唯一的依據就是1972公約。
周律師指出,盡管有這部公約存在,但在國內的普及率太低,不僅普通民眾很少知道,連不少相關部門都知之甚少。所以,許多復制國外遺產的項目能夠得到層層審批。比如,河北“獅身人面像”就被媒體報道為“河北省重點工程”,還曾大肆宣傳。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61030/21821.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