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VS Apple:Google 不需要贏
Google 和 Apple 之戰似乎要至死方休。Google 將 VP8(WebM)開源后,喬布斯立刻出來潑冷水。Apple 對 Google I/O 大會表示出蔑視。Google 則認為自己實現了移動/云端/桌面整合,他們可能也確實做到了。
但若要把這看成“至死方休”,未免有些幼稚。盡管喬布斯本人年初也說 Google 是要扼殺 iPhone。但若把這視為一次戰斗,雙方條件并不對等。
先說我自己:我絕對是 Google 范。但我也是用著 iPad 的 Apple 范。盡管我對 Apple 平臺的封閉性以及他們對待開發者的姿態而不滿。但他們做出了漂亮的硬件,并且真正理解什么叫“好用”。
Vic Gundotra 在 Google I/O 的第二場演講中點了這個問題。他問 Andy Rubin 為何 Android 那么重要,為什么市場上還需要一個新的移動平臺。Andy 的回答是 Google 覺得如果自己不進軍移動將會面對一個慘淡的未來——“我們將面對一個只有一個平臺,由一家公司控制,僅限一個運營商的世界”。這是一個高明而有預見性的回答。如果我理解正確的話,這是指 iPhone 上線的時候。iPhone 是一款偉大的產品——偉大,但極端封閉。
Apple 制造硬件,賣的越多賺的越多。所以,如果 Apple 把 iPhone 賣給每一個人就能完勝——賣掉的 iPhone 和 iPad 越多就勝的越瀟灑。對 Apple 來說,沒有什么比把其它智能手機廠商趕出市場更好的了(Apple 似乎對低端、低利潤的手機沒什么興趣,不過這是另一會事了)。那么對 Apple 來說,勝利之道很明了——主宰智能手機市場。
Google 的籌碼不同。他們沒法從賣手機上賺錢,稍有不順就拋棄了自己的 Nexus One 零售業。他們也沒法從軟件授權上獲利。就我所知,Google 是從廣告上獲利。他們賣掉的廣告越多,就越爽。Apple 在手機上爭市場份額,Google 在廣告投放上爭市場份額。
這種不對稱非常重要。Google 不需要主宰智能手機市場——他們只需要確保市場環境保證廣告業務興旺發展。當 Apple 欲求主宰智能手機市場的時候,Google 毫無疑問已經主宰著在線廣告銷售——他們明顯將移動領域的廣告投放視為一大機遇。反過來說,如果不能主宰移動廣告銷售,結果是災難性的。最輕也會限制 Google 的發展潛力,如果“臺式/筆記本電腦時代”確實走向終結的話更是會嚴重威脅到他們的核心業務。
要實現有利可圖的移動廣告業務,Google 就必須保持智能手機市場開放、非壟斷、有競爭。只要是廠商有多種智能手機,內容開發者就會趨向于采用 HTML5 之類的開放標準。開發者會為手機打造越來越“富”的 HTML 內容——而 Google 將通過在 HTML 頁面內放置廣告讓自己的核心業務更加興旺。Google 不需要“贏”,他們只需要保證“不輸”,讓市場游戲繼續下去,把開放技術推進到下一個階段——一個自己可以在競爭中保持必勝的階段。長遠來看,一個封閉系統只能通過成為市場上的唯一選手來保持昌盛。互聯網的增長說明圍攻封閉系統的廠商可以推行開放標準,打開能夠趕走壟斷者的競爭之門。
就像一名運動員在無需擔心成敗的放松心情下能有更好的表現一樣,Google 在智能手機之戰中的巨大優勢很可能是他們不必去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Google 完全有理由為 Android 機型在美國的銷量超越 iPhone而感到驕傲。當然,那是覆蓋全美所有運營商的 50 款手機對陣 AT&T 獨占的兩款 iPhone。當 iPhone 4 代發售時,可以預見 Apple 又將迎來一輪銷售量的井噴。不過那 Google 來說實際上并不重要;他們真正需要做的是保持這場游戲的“開放性”,這是為了他們自己,也是為了 Palm/HP、RIM 以及其他智能手機廠商——并且建立一種標準,從而營造一個充滿競爭力、蓬勃發展的(智能手機)市場。
不過 Apple 正面臨一個真正的威脅——Google 不必贏得智能手機的統治地位不代表他們不想——此次 I/O 大會上 Froyo 的橫空出世多少也印證一二。Dan Lyons (Fake Steve Jobs) 在其 Newsweek blog 也列舉了些不錯的觀點。
- Google 的技術遠遠領先于 Apple 正在提供或即將提供的任何一種。桌面輸出音頻流到手機就是一個例子。在這方面,Google 才真正提供了用戶需要的服務。
- Apple 對于 Google 宣稱手機出貨量正在上升時的回應是“那又怎樣,我們有更多的市場份額。”Lyons 說此前自己曾聽過這種回答,這是失利中的公司還嘴硬的典型回答。我也聽過類似的回答,他說的沒錯。
- 大家很容易將 Apple 上世紀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面臨土崩瓦解的窘境理解為是沒頭腦的前百事 CEO 炒了喬布斯并親自接管之后所造成的。但如果你年齡夠大而且記性還不錯的話,就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喬布斯當時在公司獲得一系列技術勝利之后的錯誤管理所致。歷史似乎又上演著輪回。
說實話,我個人對此挺失落:Apple 是家偉大的創新企業。他們沒理由做不到 Google 所做的一切。分析兩位選手的實力,Apple 著實理解用戶體驗和設計哲學,專精于此。Google 理解云計算和連通性。但 Apple 在連通性方面趕上 Google 比 Google 在設計上趕上 Apple 容易得多。Google 為 Android 提供的特性沒什么高不可攀的,Apple 在工程技術領域也絕無短板。
不過,很重要的一點是,只要 Apple 繼續堅持封閉的平臺,無論如何他們也不會在連通性和云計算領域追趕上 Google。不是因為 Google FroYo 的特性無法移植到封閉平臺,而是你壓根就沒想過要這么做。此外,你最多只能告訴消費者你知道對他們而言什么是最棒的。我對 Flash 的討厭程度和喬布斯差不多。但如果我去搭建一個平臺,支持 Flash 是必需。Flash 遍地開花。Apple 同 Adobe 之間無意義的爭吵很愚蠢。Vic 的女兒是對的,她只是想讓她的小玩具運行她最愛的在線游戲。那將會是臺 Android 手機,而非 iPad 或是 iPhone。Apple 正在堅守走向失敗的玩法。
話雖如此,但為什么 Apple 對 HTML5 如此感興趣?為什么他們和 Google 一樣花大力氣去支持?我認為喬布斯真切的明白 HTML5 在未來網絡中的重要性。Apple 不會丟棄原生應用程序,但喬布斯對什么東西是好的有著神秘而敏銳的直覺。
盡管 Google 不需要在和 Apple 的戰斗中“獲勝”。但 Apple 的歇斯底里,連同其執著于錯誤的戰斗,都意味著 Google 獲勝的機會相當不錯。HTML5 可能是 Apple 改變行事之道的最后一個機會,不再讓控制平臺的欲望影響自己的決定。不愿意?等著失敗吧,對于 Apple 和用戶來說,都將是悲劇。
題圖來自 dakiny
————
Logout:有點不同看法,Google 是不需要主宰整個市場就可以獲利,但同樣以營利為目的的 Apple 也不需要。iPhone 目前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不過第三,遠談不上主宰,但 Apple 的手機業務利潤額已經是業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