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周刊:互聯網進化論

來源: 互聯網周刊  發布時間: 2010-11-23 17:50  閱讀: 988 次  推薦: 0   原文鏈接   [收藏]  

  19世紀中葉,達爾文創立了生物進化學說。他認為在生物界紛繁復雜的表象背后,一直有一只“看不見的手”決定著這些生物的興衰與變遷,那就是大自然。“物竟天擇、適者生存”,一句話概括出了生物演進的普遍規律。

  始于1969年的互聯網發展至今已有41年的歷史,當前圍繞互聯網產生的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那么互聯網將來會走向哪里?它的演進規律又是什么?有沒有像生物界演進那樣,存在著一只“看不見的手”來指揮著它的變遷?

  如果簡單地把互聯網等同于人類社會的其他產業,將其發展規律歸結為人類自身需求的推動,顯然還沒有對互聯網本身的特殊性有足夠的認知。互聯網的進化有其特有的特征。

  智能化是互聯網演進的終極目標所在。互聯網具備的最重要的功能莫過于代替人腦進行數據獲取、分析與決策的能力,這是互聯網的核心能力,也是互聯網演進所遵循的一條主線。

  在向這一目標前進的過程中,互聯網衍生出了多種多樣的應用,面向個人的如即時通信、電子商務、搜索引擎等,面向企業的如在線辦公軟件、在線行業應用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更是引發了互聯網應用的大爆炸。據最新消息,蘋果AppStore中有超過30萬個應用程序,其他大牌手機廠商以及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均在發展應用商城業務。

  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的大規模開發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從投資者和開發者來看,這些應用程序帶來的收入非常有限,有些甚至是虧本的。用戶真正使用的應用程序數量非常有限。因此,真正有投資價值的,可能并不在于這些細枝末節的應用。互聯網最大的機會還存在于基礎技術領域,也就是塑造互聯網核心能力的領域內。

  目前業內興起的云計算、物聯網等都集中在這一領域。從概念本身來看,其革命性是毋庸置疑的。云計算能夠使計算資源得到最優化的利用,而物聯網則能夠使整個世界更加互聯互通。借助這些技術,人類能夠將自己的觸角伸向更廣泛的領域,并且擁有更強大的計算能力來對這些領域施加影響。

  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預測了2011年的十大戰略技術,這些技術包括云計算、移動應用程序和媒體平板電腦、社交通訊與協作、視頻、下一代分析能力、社交分析、情境感知計算、大容量閃存、普適計算(物聯網的關鍵技術)、聚合式基礎設施和電腦等。這也證明了互聯網的演進規律,即越是接近互聯網核心功能的技術創新越具有生命力,也最有發展前景。分布于細枝末節的互聯網技術生命周期往往較短,其投資價值也相對較低。

  當前互聯網形成了一條越來越長、越來越復雜的產業鏈。分工的細化提高了產業的專業水平,但是也使得各個產業主體迷失在自身的角色之中,看不到互聯網的整體發展方向。認清互聯網行業的演進規律,站在互聯網產業整體的高度看待其中的商業機會,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0
0
 
標簽:互聯網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