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M與SOA的演進與展望

作者: 楊基載  發布時間: 2013-07-02 14:59  閱讀: 2670 次  推薦: 1   原文鏈接   [收藏]  

  本文原刊載于:iThome企業軟件技術應用專刊(2005年)
  作者:華苓科技副總經理 楊基載

  前言

  BPM(企業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技術 與 SOA (服務導向架構,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各自歷經多年的發展,至今成為廣為業界接受的技術架構。本文將從 BPM & SOA 的歷史演進開始,深入淺出描述各標準的發展過程與彼此的關系,讓讀者輕松了解其應用范圍與來龍去脈。另外,也將以相關標準組織的最新資料為基礎,介紹當前制定中的新技術標準以及其演進。

  以流程為中心的管理思潮

  BPM 的范疇涵蓋企業營運的各項構面,如研發、生產、行銷、業務、人事、財務等企業營運活動,甚至往上下游擴及供應商與經銷商,以及客戶端的客服活動。訴求是企業應以流程化的思考方向,串連原本各自獨立而未協調的營運活動,使串連后之營運活動成為具有步步加值效果的企業營運流程,并輔以各項管理手法使其落實運行,達成企業流程管理目標。

  1990年麻省理工學院 Hammer、Champy,哈佛大學 Davenport 等人,相繼在學術刊物發表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觀念。1993年 Hammer  與 Champy 繼續發表《企業再造》一書,強調 BPR 的重要性,以及 IT 技術在 BPR 過程的角色,使 BPR 成為當時的熱潮。1997年,Hammer 又發表《企業再造之后》,宣告了流程化組織的必然性與重要性,并且預言 BPM/BPR 將改變人的工作方式。

  2003年,Smith 與 Fingar 發表《企業流程管理:第三波》,預言往后50年BPM仍將是企業經營的重要議題,也指出21世紀BPM的型態與新特征,并給予可行的教戰守則,更羅列數十個企業運行BPM的實際案例與經驗,讓推行BPM的藍圖更加具體,使本書成為當年企管領域的暢銷書,讓BPM的風潮持續不滅。

  BPM的推行觀念的改變與進程

  根據1993年《企業再造》一書的調查,當時企業推行 BPR/BPM 有高達5~7成的失敗率。因為這么高的失敗率,所以即使BPM是企業勢必要面對的議題,也讓他們把BPM的推展視為畏途,甚至抱持負面的看法。之后,整個BPM產業繼續歷經十幾年的學習經驗,與前仆后繼的推行案例,不斷從許多案例歸納關鍵的成功或失敗因素,讓推展BPM的藍圖逐漸浮現。在藍圖中,錯誤的作法逐步被修正,更多的BPM管理工具被界定(identified)出來而豐富了整個藍圖。眾人慢慢認同,一個成功的BPM推行,是由以下金三角共同構成:

  • 明確而有共識的組織流程規范
  • 成熟的BPM軟件系統架構與建置
  • 企業主管與員工的認同與運行力

  從變動幅度來看,以往革命性大刀闊斧的BPR(流程再造)口號,已轉變為溫和的BPM(流程管理)實踐。這種務實的作法,事實上是察覺到組織變革、流程思考企業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年到數年的時間;革命性的快速改變,若無充分的準備與良好管理體質,反而讓企業亂了原有的腳步。所以一步一腳印的務實作法,漸漸獲得認同。企業從核心BPM流程的落實與推行開始,逐步拓展到外圍系統與業務伙伴,將可降低失敗機率。

  而從管理成熟度來看,過去企業推行BPM,多半以流程計算機化這種短程目標為主,卻忽略了BPM的終極目標在于「管理」,而非計算機技術,也非流程細節。所以高階經營決策的需求常常被忽略而缺乏規劃。而因為缺乏指導目標,在BPM的需求導引過程當中,企業員工常會無明確的指導目標,而以為工作流程計算機化就是把自己手邊的工作巨細靡遺計算機化,而模糊了BPM的管理焦點。當這些與終極BPM管理目標無關的軟件需求被列入計畫討論,不僅模糊焦點,也無形地墊高BPM的整體成本。

  事實上,BPM的管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可逐步提升的層次,從這些層次也可了解一般組織推行BPM的成長歷程:

  • 混沌階段:沒有明確的企業流程定義。
  • 明文定義:具有書面的企業流程定義或標準作業程序,但沒有根據正規的記號(notation),因此規則也許含混不清。
  • 驗證與共識形成:定義的企業流程,通過公司組織政策的驗證,如質量政策,市場策略,管理原則,并獲得高層決策通過,達成組織共識。
  • 組織人員的流程準備:組織成員經過教育訓練,認同組織制定的企業流程,并且具備運行的能力,包含專業基本技能的養成,并習慣流程化、信息化的作業方式。
  • 企業本身的流程準備度:現行的企業組織架構,若與流程化的思考方式沖突,則應及早準備組織架構的調整,特別是毫無章法的職務與部門階層架構(hierarchy)。良好的組織設置與權責劃分,可以使流程定義更為精簡易懂、便于遵循,也容易分析企業規則之間是否相互矛盾;同時可降低BPM軟件系統的開發成本。
  • 采用標準的企業流程表示法:使用一致的標準記號與格式來表達企業流程的內容。這里的標準記號應該是廣被業界采用的格式,例如OMG在UML所定義的活動圖(activity diagram)、BPMI (現已并入OMG) 組織所定義的BPMN,以及OASIS組織的BPEL。當然,企業流程的內容確實相當復雜,單一標準記號或格是通常只能描述部分構面,所以仍會有些構面暫時沒有業界共同認可的記號或格式可供選用。
  • 流程自動化:使用軟件系統落實企業流程的運行流程。包括使用流程定義工具來定義企業流程內容,以及使用工作流程管理系統(WfMS ?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來運行定義的企業流程。
  • 進度監管:企業流程的運行進度可以被監看(monitored)與追蹤管理。
  • 流程集成:流程運行過程中,能進一步與其他內外部的流程互通,或者與既有應用系統(legacy system)交換資料,以延伸流程的觸角,發揮綜效。
  • 流程績效評量:企業流程的運行效能可以被測量(measured),并且透過公式計算,以報表呈現有意義的管理指針。
  • 流程分析與仿真:持續搜集企業流程的運行資料,分析組織的流程運行瓶頸,并回饋到流程定義,調整業務的運行方式。另外,也根據歷史資料與預測參數,透過仿真分析試算,比較不同流程調整方式所獲得的改善程度。
  • 智慧型流程環境:透過流程資料的資料采擷(data mining),主動分析流程統計數據,并回饋至流程系統。舉例來說,在客服流程系統中,主動歸納顧客過去使用服務的頻率與分布狀況,歸納未來的趨勢與規律(pattern),并根據現有流程環境的現況(如現有承接量,以及可動用的客服人力資源),自動調度客服人力分配策略,或向資源管理者建議客服人力調度策略。

  企業推展BPM不見得要立刻從IT工具的選擇開始,前期的充分準備可縮短軟件系統的分析時間。企業流程自動化之后,則有更多的管理輔助工具可供搭配,強化企業流程的運行績效,提升企業的BPM成熟度。企業決策主管則可從以上層次分析,清楚得知達成不同層次的BPM進程,所能獲得的管理效益,以及相對的BPM技術解決方案需求。

  BPM的技術現況與趨勢

  BPM的其中一個技術構面是流程,它的IT技術解決方案的來源可追溯到1970年代晚期的文檔傳閱(routing)應用系統,主要目的是讓商業文檔與圖象能在不同計算機間傳遞,使文檔能從輸入或掃描人員,傳遞到審核人員與其他角色。典型的應用流程包括保險公司的保單資料處理作業,或者銀行的融資申請與簽約作業。這些需求促成了工作流程(workflow)技術的崛起,而軟件業也開始把工作流程技術應用到這類應用系統,成為核心組件。

  工作流程技術是中立的角色,隨著不同應用領域的興起而有不同的運用方式,在辦公室自動化、公文系統、研發專案管理、制程管理、品保系統,或者客戶服務系統等等,都可以查找工作流程技術扮演的重要角色。即便是面對企業管理領域被炒得火熱的BPR/BPM,或者在IT/Web Services領域被當成新興技術議題討論的Web Services Orchestration、Choreography與企業流程運行語言(BPEL-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只要詳細分析其技術本質,仍不脫工作流程技術既有的范疇。這些當紅的企管或技術名詞,一旦底層抽離工作流程技術,就無法獨立存在。

  然而,狹義的工作流程技術并不是推行BPM所需的IT技術的全部。早期工作流程技術與圖象掃描與辨識技術結合,造就了文檔圖象流程系統。近年,工作流程從BPM領域切入,成為解決方案的重要一環;狹義的工作流程技術,歷經多年匯流了多項技術元素,成為當代的BPM解決方案,主要特色如下:

  • IT技術面:采用工作流程技術為主體,結合入口網站(Portal)、企業應用集成(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報表與商業智慧(BI-Business Intelligent)工具、流程模型分析(process model analysis)、與仿真(simulation)技術。這些現成(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f)軟件組件結合運作,可大幅降低信息系統的建置成本、時程,以及開發風險。 
  • 管理活動面:可提供策略地圖、平衡計分卡、六個標準差、TQM等管理活動的必要管理信息,搭配合適的管理決策工具呈現企業整體的BPM成效。
  • 貼近特定產業的流程需求:每個產業都有其特有的企業經營模式與參考模型,如制造業、買賣業、醫療業、物流業等產業,都存在產業專屬的流程模型與標準。像是 RosettaNet 替電子商務交易的詢價、下單、交貨、付款等流程作業,制定了日常實際應用的參考模型;而供應鏈協會(Supply Chain Council)則在供應煉與物流領域,制定SCOR流程運作模型(Supply Chain Operation Reference)。若流程定義工具能夠直接提供這些參考模型的語意支持,或者提供現成可套用的流程樣板(template),將可以減少開發這些特定產業應用所需的成本。
  • 服務接取(access)面:解決方案能滿足不同的使用者,如習慣大量資料輸入作業的專業使用者、少量資料操作的一般使用者、偏重BPM績效報表的主管,或者行動裝置的使用者。也就是說,可提供不同的操作界面,如常規桌上型應用程序、Web Browser應用程序、PDA,或者Smart Phone等裝置,給參與BPM系統的各種人員使用。
  • 交互情境面:BPM技術解決方案需同時兼顧「人對程序」、「人對人協同作業」,以及「程序對程序」等交互情境。

  鑒往知來,BPM解決方案的風貌將持續納入更多的元素而顯得多樣化,不管是因應管理哲學的革新、應用情境的延伸,或者新技術的崛起,只要有道理,沒什么元素不可以納入的。雖然沒有一個獨立的BPM產品能同時滿足以上所有特色(事實上,企業BPM規劃者也不見得要貪心得一次全部用上),但企業BPM架構規劃者,仍可根據BPM導入步驟,按部就班先進行組織改革與訓練,然后根據管理需求與現有的IT解決方案,參考本文所述的各項BPM特點,逐一評估挑選合適的IT模塊,納入為自己企業量身打造的BPM運行藍圖。

  由于BPM解決方案并不是一次到位的架設,而是持續多年的活動,因此整體BPM藍圖必須考慮分期開發,漸進導入的特性,建議BPM的IT規劃者應參考本文稍后所提的SOA架構當成藍圖的基礎。

  PM與工作流程相關標準組織

  想深層了解一個專業的產業發展,透過產業標準組織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對技術底層感興趣的BPM技術人員來說,以下的列表可以作為探索的起點。

組織名稱 組織全名與網址 與BPM相關之標準 說明
WfMC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http://www.wfmc.org/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
工作流程系統模塊架構的參考模型
XPDL XML - Process Definition Language
WfXML Workflow XML
ASAP 主持人為WfMC工作小組成員之一,但此工作放在OASIS,請參閱OASIS的項目
WAPI Workflow API
OASIS 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
http://www.oasis-open.org/
ebXML ?
BPSS
CPA
CPP
e-Business using XML ?
BP Specification Schema
Collaboration Protocol Agreements
Collaboration Protocol Profile
BPEL 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BTP Business Transaction Protocol
ASAP Asynchronous Service Access Protocol
UDDI 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 (從UDDI.org 并入OASIS)
WS-CAF OASIS Web Services Composite Application Framework
WS-RM OASIS Web Services Reliable Messaging
UN/CEFACT United Union, Centre for Trade Facilitation and Electronic Business
http://www.unece.org/cefact
ebXML (參考OASIS的 ebXML部分)
OMG Object Management Group
http://www.omg.org/
UML 其中的Activity diagram 可用來描述企業流程的部分構面
BPMN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Notation
BPRI Business Process Runtime Interfaces
BPDM Business Process Definition Meta-model
BSBR Business Semantics of Business Rules
OSM Organization Structure Metamodel
BRM Business Rules Management
BPMI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Initiative
http://www.bpmi.org/
BPMN
BPML
BPQL
(2005年6月已并入 OMG)
W3C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http://www.w3.org/
WS-CDL WS-CDL Web Services Choreography Description Language
WSDL Web Service Definition Language
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HTTP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AGi Open Application Group
http://www.openapplications.org/
OAGIS -- BODs Open Applications Group Integration Specification ? Business Object Documents
RosettaNet RosettaNet
http://www.rosettanet.org/
RosettaNet -- PIPs RosettaNet ? Partner Interface Processes
Supply Chain Council Supply Chain Council
http://www.supply-chain.org
SCOR model 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

表一:現行BPM與工作流程技術標準一覽表

  WfMC是比較專注于工作流程的組織,它的WfMC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是最常被引用的工作流程管理系統的參考模型。雖然WfMC的工作小組數目較少,但因為起步較早,旗下的XPDL與WfXML標準,有相當多的工作流程廠商支持。WfMC替工作流程的技術發展奠定了早期的基礎,它界定了BPM與工作流程領域的大框架,也持續不斷的推廣BPM與工作流程,讓眾人清楚這個領域的體系與架構。

  OASIS與OMG的技術小組數目比較多,工作焦點也不僅限于狹義的工作流程技術。因為涵蓋的范圍較廣,而且背后的支持廠商規模較大,所以整體影響力也較大。OASIS旗下的BPEL取自IBM、微軟等公司,而ebXML則是OASIS與UN/CEFACT這兩個組織共同成立的工作小組。OASIS藉由充沛的技術發展動能,為工作流程技術領域開拓更大的視野,在流程定義格式、流程運行層面,以及復雜的流程交互機制等領域,提供了寶貴的技術解決方案。

  OMG在BPM領域掌握了標準記號(notation),包含UML,以及從BPMI并進來的BPMN。同時,OMG也積極以塑模(model)的角度,切入工作流程定義的其他構面,如共通模型表示法BPDM、流程語意BSBR、組織架構OSM、業務規則BRM等等。OMG的強項之一就是在塑模(model)技術,它的UML廣受軟件領域接受;在BPM與工作流程的領域,OMG持續發展BPMN與等其他BPM各構面的塑模技術,未來將使BPM的其他構面(如業務規則,或組織架構)也能使用像UML或BPMN這種等級的表示記號來進行塑模,讓復雜企業流程的塑模工作更加容易而清楚明確。

  W3C的強項在于Web領域,HTTP是最知名的代表作。而XML與Web Services是BPM在SOA領域的基礎建設。其它相關的BPM技術,如WS-CAF, WS-RM, WS-CDL等等,都奠基于W3C的Web Services技術。

  OAGi、RosettaNet,以及Supply Chain Council,則是特定產業領域的代表。它們的貢獻在于替特定產業界定共通的BPM運作規范,也就是說,定義屬于他們產業特色的應用流程參考模型與共通的術語,讓這個特定產業在推展BPM時,就有基本的需求大綱與基礎架構,也讓同產業體系內的廠商可以透過共通的產業模型與共通術語溝通,避免不同BPM應用系統之間生成各自為政而無法互通的障礙。如同前文所述,RosettaNet在電子商務領域已經廣為人知,SCOR模型則在于物流領域。雖然OAGi在國內的能見度沒有 RosettaNet高,但它涵蓋的范圍相當深遠,號稱涵蓋電子商務、制造、物流、航太、汽車、醫藥、零售、能源等32種產業。以OAGi 9.0版為例,就涵蓋61種流程情境(scenario definitions,像是訂單管理、應收帳款、供應鏈集成、銷售管理、客戶服務)與434種商業文檔(BODs, 像是訂貨單、維修單、撿貨單、零件物料列表等,在流程當中傳遞的文檔)的正規定義。

  表一列出的各項技術標準,是以標準組織為分類依據,我們再以其他觀點來呈現其中幾個重要技術標準,以便讀者能夠更清楚了解這些標準的定位。

功能類別 功能目的 技術標準
流程查詢
Discovery
透過查詢機制,取得服務流程的基本資料 UDDI
LDAP
DISCO
產業間流程交互機制
B2B collaboration
使同一個特定應用產業的流程具備基礎的參考模型與術語 RosettaNet 的PIPs
ebXML的CPA
OAGIS的BODs
EDI,SWIFT
塑模方式與記號
Modeling
提供標準記號(notation)與塑模技術 OMG的UML、BPMN
流程定義的語意與格式
Process Definition
提供結構化的流程定義保存格式,并且明確解釋每一個流程定義項目所代表的語意 WfMC的 XPDL、WfXML
OASIS的 BPEL,以及ebXML BPSS,ASAP, WS-CAF
W3C的WS-CDL
服務界面描述
Services
定義結構化的格式,供軟件組件描述它所提供服務的內容與調用方式 W3C的WSDL
OASIS的ebXML CPP
傳輸界面
Transport
提供消息的傳輸機制 W3C的HTTP/SOAP
OASIS的WS-RM

表二:依功能分類的BPM/工作流程技術標準一覽表

圖一: WfMC技術小組提供的工作流程相關標準堆棧圖,2003年版本

  服務導向的企業

  過去幾十年間,企業經營的焦點隨著市場趨勢而演化,60年代談的是提升量產,70年代談的是降低成本,80年代談的是提升質量,90年代談的是產品推出速度,而跨入21世紀,談的是如何給客戶更多樣的服務。不管重心怎么改變,在21世紀之前,改善的重心仍落在產品實體;直到21世紀,重心已開始從產品延伸到購買產品的顧客,強調顧客是怎么樣獲得產品與服務。

年代 經營管理重心 解決方案
1960~ 提升產量 Quantity: Make more 自動化生產
1970~ 成本與價格 Cost: Make it cheaper 采購與供應鏈
ERP,SCM
1980~ 產品質量 Quality: Make it better 品管技術
TQM
1990~ 產品推出速度 Lead Time: Make it quicker 產品開發管理
PLM,PDM
2000~ 服務內容多樣化 Service: Offer more 服務內容與流程
BPM,SOA

表三:各年代的企業經營管理重心

  為了提供多樣化的服務,許多企業活動將被解構后再重組為新的營運模式,而這代表位居幕后支持的IT技術,必須能迅速配合這樣的營運模式改變。也就是說,所有的IT技術與信息系統,都能夠像變形蟲一樣,隨時解構后再重組,在短時間內提供新營運模式所需的信息服務,這包括企業后臺營運所需的信息系統,以及面對客戶所需的前臺服務界面。

  在十倍速的時代,企業無法等待。常規為了新營運模式而大規模更改 (而非重組) 信息系統的方式,過于牛步化無法滿足要求。下一節提到的SOA架構,替服務導向的企業,提供了很好的解答。

  天生一對的企業流程管理(BPM)與服務導向架構(SOA)

  SOA的IT技術本質單純而不難理解,個別的技術元素分別理解還算容易。對于SOA,大家聯想到的就是Web Services,談到Web Services,我們就直接脫口而出:WSDL、UDDI,以及SOAP,然后就是一系列的WS-*的技術標準。對很多人來說,只了解個別技術單元,并無法領會到SOA世界的美好。就好像只看得到調色盤的每個顏色,卻看不到美麗動人的畫作。所以,讓我們先把無趣的技術名詞擺一邊,這無助于我們了解SOA的美好世界。

  首先,我們需先認識SOA世界里的企業流程運作方式,以及SOA的技術元素可以互相彼此串接而形成豐富的生態;如此,就可知道為什么BPM與SOA是天生一對——SOA 架構總存在美妙的答案來滿足BPM變化多端的環境。

  一般來說,真實世界的BPM,具有以下的IT需求特征:

  1. 它的運作是分布式的:多數企業流程都是由多個參與者共同運行,參與者可能來自不同辦公室,甚至不同的地域區域,打破部門藩籬,甚至跨越公司的疆界;因此,跨因特網環境的應用系統支持,以及網絡環境下的安全性,都必須列入考量。
  2. 它可以進行工作協調與應用程序集成:大部分的企業流程并不只是運行單一業務功能,而是多個業務功能互相協調后的成果;因此,原本獨立支持某項業務運作的應用系統,也必須跟其他業務的應用系統相互集成。
  3. 它是動態的系統:企業流程中的各項元素經常動態改變。工作串連方式會隨著環境改變、人員角色扮演會異動,工作的運行地點也會改變。因此,BPM環境中的應用程序模塊,必須演化成快速適應變動的動態系統,可以輕易透過設置或配置的改變行為模式,甚至調整運行地點,以因應企業流程的變動。
  4. 它的構成元素種類繁多而復雜:BPM系統內含分布于各模塊的企業邏輯與規則、各種不同安裝與監管模式的應用模塊,以及眾多模塊之間的串聯與相依關系設置。因此,BPM環境中的軟件模塊,需要讓模塊變得可以被BPM配置機制管理,這包含模塊的啟用停用、健康狀態回報,以及系統安全政策,都應有一致的管理方式與技術標準。如此,整個復雜的BPM環境運作才可列入掌握而不致失控。
  5. 它可以漸進式地成長:企業可以從最簡單的BPM活動開始著手,再演進到成熟復雜的BPM系統;因此,整個系統架構必須能提供清楚的進步藍圖,允許企業按部就班投入IT資源,并逐漸提升BPM成熟度來運行BPM。

  以上五個特征,剛好可用來陪同我們探索SOA的技術世界。

  針對特征一,SOA技術架構可提供安全的網絡傳輸與運行環境。主要技術有二:一是軟件模塊互相通訊時,所需的保密需求,這可由WS-Security來達成。另一個則是組織成員在環境中的權限控管方式,這可在SOA架構內,采用LDAP、集成單一帳號登錄、PKI架構與數位簽章等機制來配合。

  第二個特征引發的議題是SOA工作協調與應用系統集成。常規應用模塊在SOA的世界里,可以采用SOA規定的服務界面(Services Interfaces)對外開放模塊的功能。應用模塊之間,透過SOA的服務界面標準互傳資料,就是最簡單的Web Services應用案例。此機制的主要意義在于:所有SOA內的應用模塊,只要提供SOA的標準服務界面,就可以不受開發語言限制,互相調用或傳遞資料。這里的服務界面,講的就是WSDL(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而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則是規定應用模塊之間互相調用或互傳資料時的封包格式。至于WSDL或SOAP的內容與格式應該長怎樣,大部分技術人員可以讓中介軟件或者EAI系統代勞,透過Service Adaptor直接把常規應用模塊包成Web Services模塊,并不需煩惱內容的細節。

  第三個特征引發的議題是SOA的服務組合彈性與松散耦合(Loosely Couple)的特性。SOA內的應用模塊若要能輕松改變組合方式,或者改變運行位置,就要藉助SOA的兩個技術特性:松散耦合,以及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機制。因為松散耦合,所以某一模塊抽離或添加系統,并不影響其他模塊;因為有UDDI機制,所以新應用模塊添加時,只需跟UDDI服務器登記新服務的界面與所在地點,即可被其他應用模塊搜尋到,并且開始交互。因為有UDDI,所以當某項應用模塊遷離位置,原有使用此應用模塊的其他模塊,可以透過UDDI查找服務的新位置,然后用新位置連結即可。這種特性滿足「經常需要把服務節點拆解再重組」的BPM服務導向經營模式。

  第四個特征談到的是可管理的SOA Web Services。這是系統管理與軟件管理的議題,雖然當前沒有統一的標準來規范管理軟件與被管理模塊的行為,但當前稍具知名度的SOA環境(特別是Application Server)多半會提供系統管理工具給系統管理員使用,協助管理SOA架構下所有列管模塊的安裝、移除、啟動、停用,以及應用模塊的狀態監控與安全機制。

  第五個特征,談的是SOA技術架構是模塊化又可彈性串接的特性,在原有SOA環境添加新的技術模塊,即可漸進式提升BPM技術的成熟度。我們從ZapThink整理的SOA藍圖中,可以得知達到不同SOA成熟階段所需具備的SOA技術。舉例來說,假設SOA有階段實施的計劃,那中間過程可以從「點對點集成」開始,進步到「提供松散耦合的服務」,再來是「穩定而可搜尋發現的服務」,接著「提供可組裝與再利用的服務」,進而達到最終目標——「全公司的SOA」。當然,也可從藍圖中得知,不同SOA階段所能獲得的投資回報(ROI),剛開始只能是「降低應用程序的維護成本,達成點對點的集成」,接著是「透過服務再利用提升效率」,再來是「提升管理能見度與控制力」,最后才是「改善組織的敏捷度」。

  結語

  其實,即使是資深的BPM/SOA規劃者,想要跟決策主管解釋清楚SOA的博大精深以及其效用,都是很大的挑戰。主要原因在于其中大大小小的技術條目,以及其相當復雜的關聯。雖然大家都知道,畫出一張易懂的圖解,勝過千言萬語,然而好圖難求,幸好今年(2005)十月ZapThink公司推出一張令人深刻的SOA藍圖海報。這張嘔心瀝血之作,讓人能從各個構面、由入門到高級,逐步探索SOA的世界,而且過目難忘,卻又能夠不失BPM/SOA技術的深度與完整度,實在非常難得,在此推薦這張海報作為延伸閱讀,也當作本文的尾聲。

  附注

  1. T.H. Davenport and J.E. Short, "The New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pp. 11-2, Summer 1990. 

  2. Michael Hammer, “Reengineering Work: Don’t Automate, Obliterate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 1990. 

  3. Michael Hammer and James Champy,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 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Harpercollins, 1st ed.,May 1993. 

  4. Michael Hammer, Beyond Reengineering : How the Processed-Centered Organization is Changing Our Work and Our Lives, Collins, Sep 1997. 

  5. Howard Smith and Peter Fingar,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The Third Wave, Meghan-Kiffer Press, 1st edition, Jan 2003. 

  6. 參閱 Derek Miers, “BPM -- Too much BP, not enough of the M,” WfMC Workflow Handbook 2005, Future Strategies, 2005. 

  7. Web Services Orchestration,簡單說法:使用流程技術來描述并控制Web Services的調用順序,使多個?eb Services依序發生,運行事先安排的工作順序。 

  8. Web Services Choreography,簡單說法:在跨流程的情境中,以Web Services技術,描述流程個體之間的消息傳遞關系(多半是網狀結構),以及流程狀態的控制與查詢方式。 

  9. 參閱本文「天生一對的BPM與SOA」小節 

  10. BPDM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通用于多種流程塑模方法的中介模型(meta-model),以便不同塑模方法生成的流程定義可以互相轉譯。如UML、BPMN,或者其他廠商的專屬表示法,能夠對照到此中介模型,然后互相轉譯;或者讓流程定義轉譯成底層的可運行格式,如BPEL原始碼,乃至于J2EE或 .NET的運行碼。 R. Schmelzer and J. Bloomberg, ZapThink's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Roadmap, URL: http://www.zapthink.com/report.html?id=ZTS-GI103

1
0
 
標簽:BPM K2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