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利不翼而飛 微軟反盜版的艱難抉擇
知識產權是一個公司的生命線,也是大象微軟的主要命脈,我們知道微軟的主要利潤源是Windows 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件,每年可為微軟公司創造上百億美元的財政收入。巨大的利潤不僅吸引了業界眾多公司來競爭,也吸引了許多的犯罪組織來生產制造盜版軟件,有證據顯示盜版已經成為繼毒品、賄賂和綁架案后的又一重要犯罪手段,其低風險、高收入更是成為犯罪組織的最愛。盜版軟件大大降低了微軟潛在利潤。一個軟件貿易組織估計盜版軟件使微軟公司降低514億美元的價值。所以打擊盜版已成為微軟的頭等大事。
盜版的猖狂
微軟的工作人員用平面的熒屏展示了一張世界地圖,但是這張地圖凸顯出來的不是地標和山脈,而是微軟的零售合作伙伴。例如,當鼠標停留在一家舊金山商店,在這里你就可以看到該商店軟件賣多少,Office和 Windows一起售出去多少,失敗的認證碼率為多少,這個地區有多少可疑的賣家。根據這張地圖信息顯示,去年該地區地處周圍50英里范圍內有超過200次“交易”,但有165次注冊認證失敗提示其為盜版軟件,我們看出,他們銷售的Office和 Windows軟件只有5%的能夠通過認證。這卻對不是最低的水平線。
歷史上最大的盜版軟件案發生在中國南部,2007年7月,公安部門和聯邦調查局在那里發現了一個倉庫,工人聚集磁盤,認證材料和手冊和豫備的運費。綜上所述,調查人員發現20億美元價值的假冒微軟軟件,其中包括用11種語言19種版本的軟件產品,該集團出現在世界六大洲的36個國家。
猖狂的盜版不僅僅是竊取了本屬于微軟的利潤,也導致了大部分的互聯網安全問題。微軟的軟件測試表明,盜版軟件的35%包含有害的代碼。其通常使軟件在使用的過程中鏈接到巨大的垃圾郵件、病毒和欺詐網絡上。
微軟嚴厲的打擊力度
微軟在過去了數年間一直在執行著嚴厲的打擊盜版政策,微軟每年大概要花1000萬美元來收集盜版情報,2億美元用來研發反盜版技術。微軟在與政府執法人員合作去打擊盜版軟件已經顯示出了一種罕見的力度,其合作不僅在印度和墨西哥,而且在中國、巴西、哥倫比亞、伯利茲和俄羅斯,馬來西亞、智利和秘魯等國家也已經建立了知識產權保護的隊伍,同時微軟提供和培訓專家來處理盜版軟件的取證。
艱難的抉擇
嚴厲的打擊自然引起了社會輿論和批評家的討伐,他們說軟件開發商應該容忍一定程度的盜版, 他們寧愿人們用他們的產品——即使偽造,也不降低出售價格。而盜版往往是為了用更少的錢來使用微軟的產品。所以自由軟件運動的支持者像Linux操作系統瞄準這些領域,微軟也面臨著來自Google日益激烈的競爭,Google將辦公軟件Office贈送賣給消費者并且出售的商業版本在價格上遠遠低于微軟。
外界的批評聲和競爭對手的壓力使微軟不得不面對一個艱難的抉擇,是否應該依然堅持打擊盜版力度,還是采取另一種方式例如降低其價格來吸引用戶使用正版軟件,而不是讓用戶使用盜版或者競爭對手的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