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的取與舍

來源: dbanotes.net  發布時間: 2011-03-17 14:37  閱讀: 1153 次  推薦: 0   原文鏈接   [收藏]  
摘要:本文將向您講述各大成功網站,IT公司的成功經歷或經驗,以供創業參考。

  Paypal,最初并非是針對 Web 用戶提供支付解決方案的公司,最初的產品是面向手持設備(Palm Pilot)提供支付解決方案以及安全加密技術的,甚至最初的一筆投資也是通過 Palm 來進行演示如何進行轉賬的。后來,Paypal 認識到了來自 Web 用戶的需求,在恰當的時機調整了產品方向,否則或許不會有現在的 Paypal。如果你是 Paypal 最初的創業者(Max Levchin,Peter Thiel 或是 Ken Howery ),你有可能做出這樣的選擇么?

  Flickr,最早是 Ludicorp 公司為 Game NeverEnding 游戲研發的附屬產品,甚至最初是以多人聊天室的形式呈現的,而 Flickr 發布后大受用戶歡迎后反而讓 Ludicorp 最終放棄了研發三年多的 Game Never Ending。如果你是 Flickr 最初的創業者(Stewart Butterfield 與 Caterina Fake),你有可能做出這樣的選擇么?

  豆瓣,創意來自阿北最初打算創立一個"驢蹤"的網站,做一個"互相推薦非主流旅游點的網站",不過阿北后來發現文化類的產品更適合這樣互相推薦的形式,所以,才有了現在大家看到的豆瓣。如果你是當時的阿北,你會繼續做"驢蹤",面向旅游這個遍地是錢的大市場,還是選擇放棄最初的想法而做豆瓣這個面向小眾的市場?

  迅雷的創始團隊最初的想法是做一個分布式電子郵件系統,利用互聯網分布性空間來存儲郵件。后來,偶然意識到這套系統的原理完全可以應用在下載上面,后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如果是你,是去繼續找識貨的買家繼續做分布式電子郵件,還是做下載,和已經占據市場份額 80% 的領跑者(領跑者還不賺錢)競爭?

  最近熱火朝天的 Instagram,最初創建人 Kevin Systrom 要做一款基于位置的服務相關的應用,但是應用程序開發一定階段后,發覺功能太多反而失去重點,砍去了大量功能后才變成了現在的 Instagram ,結果是取得了空前的贊譽。如果你是當時的 Kevin Systrom,你會舍得砍去那么多功能么?會不會隨著今后的發展而繼續把這些功能再加上來?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我不確定這些例子有多少演繹的成分,不過這些案例能否給我們一點啟示呢?很多人都詬病我們的互聯網環境缺乏創新,因為大家上來都直接跟進那些成功者的模式,但缺少了一步人家做取舍的過程。或許,沒有這一步取與舍的抉擇,就會缺乏創新的動力,因為少走幾步路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

  另外一個方面,不少人開始都是靠著一個點子而殺到創業者這個行列中,有一個好點子、好的創意,或是看到一個好的商機,夜不能寐,激動不已,感覺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驅動你要去做這件事情... 堅持,的確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美德,但毫無疑問,不能守著一個點子一條道跑到黑,必須要隨時隨地根據用戶的需求與環境來做取舍,在合適的時候或許要放棄你原來的很多努力。否則就是緣木求魚。

0
0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